一种新型手紧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60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紧钻夹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紧钻夹头。



背景技术:

手紧钻夹头是常规钻夹头中的一种,其直接采用手转动钻夹头旋转外套来进行旋松或拧紧操作。传统的手紧钻夹头,其螺母安装在钻体中部的螺母卡槽中,为了装配,需要将螺母先剖成两半,在装到钻体螺母卡槽中后再采用螺母套将其合体,制造和装配工序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手紧钻夹头。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手紧钻夹头,包括钻体、螺母、夹爪、钻夹头旋转外套,所述旋转外套在钻夹头的轴向上被限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上不设置螺母限位槽,所述螺母和所述旋转外套连接;所述螺母的轴向限位不采用所述螺母限位槽,而是通过轴向被限位的旋转外套而被轴向限位,或者与所述旋转外套一起被轴向限位;所述钻体的前端设置前端帽,所述前端帽具有中孔以供所述夹爪进退,所述前端帽对旋转外套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前端帽内具有凸齿,所述凸齿卡入钻体前部表面的凹槽中而对前端帽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前端帽的凸齿为倒齿。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帽对应所述凸齿的部位在外侧面为凹入。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帽与钻体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外套和螺母为一体式。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外套和螺母镶嵌注塑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旋转外套和螺母过盈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和旋转外套同时有键槽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插入在所述旋转外套内,螺母外周面和旋转外套内周面键槽配合,所述旋转外套从螺母的前部对其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外套从螺母的前部对其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钻体中部具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上放置垫片和轴承,所述螺母的后端支撑在所述轴承上,所述钻体的前端设置旋转外套的前端限位部件,且所述垫片和钻体连接而被定位。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从螺母、旋转外套的总体上考虑轴向限位,能够节省钻夹头的一部分轴向限位结构,且能够不采用螺母卡槽,便于螺母的装配,螺母不再需要先被剖成两半然后再合体,钻夹头的整体装配工序简化,利于降低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对旋转外套的轴向定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应对于螺母和旋转外套的总体限位,牢固而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钻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前端帽的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钻体1、螺母3、夹爪4、钻夹头旋转外套2,所述旋转外套2在钻夹头的轴向上被限位。

所述钻体上不设置螺母限位槽,所述螺母3和所述旋转外套2连接,该连接可以是通过镶嵌注塑连接为一体,所述螺母3和旋转外套2还可同时有键槽配合结构,或者,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螺母外周面和旋转外套内周面在过盈配合部位同时可有键槽配合结构,附图标号31为螺母上的实现键槽配合的键槽。这样,旋转外套2在钻夹头的轴向上被限位了,则螺母3在轴向上也被限位。

或者,限位结构同时对旋转外套2和螺母3一起轴向限位。所述钻体中部具有支撑台阶10,所述支撑台阶10上放置垫片6和轴承5,所述螺母3的后端支撑在所述轴承5上,所述钻体的前端设置旋转外套的前端限位结构。所述垫片6和钻体1连接而被定位,不能相对于钻体2转,其可采用垫片6上的键等向内凸出结构和钻体上的凹槽11匹配而定位。

所述旋转外套可从螺母的前部对其轴向限位,附图标号20为旋转外套2从螺母3的前部对其轴向限位的限位部位。

所述螺母3和所述旋转外套2不一定要固定连接,所述螺母插入在所述旋转外套内,只是通过螺母外周面和旋转外套内周面上的键槽所形成的键槽配合而连接为一体,所述旋转外套从螺母的前部对其轴向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母不用先剖成两半然后再用螺母套合体,而可以将整个螺母直接和旋转外套一起套到钻体上,装配非常方便。

所述钻体的前端设置前端帽7,所述前端帽7具有中孔70以供所述夹爪进退,所述前端帽7对旋转外套2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前端帽内具有凸齿71,所述凸齿71卡入钻体前部表面的凹槽12中而对前端帽进行定位,同时,前端帽7可采用与钻体1过盈配合的方式与钻体的前端固定连接。

所述凸齿71可以是倒齿,所述凸齿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形成,所述前端帽对应所述凸齿71的部位在外侧面为凹入711。

在本实用新型中,只需在钻体前端压入前端帽,凸齿自动卡入凹槽12中完成定位,为安装极其方便且成本低的限位方式,既提高了限位结构的稳定性,限位牢固,同时对前端帽和钻体之间过盈配合的要求也降低,即使前端帽的尺寸略有差异,前端帽和钻体之间过盈配合强度降低,也不会降低限位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