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减振盘成形校平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610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汽车离合器减振盘成形校平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减振盘成形校平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含有减振盘,在加工减振盘的过程中,会在减振盘上开设减振孔,减振孔通常由冲压加工制成。在冲压出减振孔后,一般还需要对减振孔边缘校平。目前针对在减振盘上冲压减振孔,以及冲压后对减振孔校平的加工工作,都是分开进行。然而分开加工会有生产质量不稳定的弊端,也使加工工序延长,降低生产效率。因而需要专门设计出既能在减振盘上冲压减振孔,又能为减振孔边缘校平的模具,为减振盘的生产质量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减振盘成形校平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离合器减振盘成形校平模具,包括上模和与上模相互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基座、盘毂孔冲头、第一减振孔冲头和第二减振孔冲头,所述上模基座上设有圆形冲压区,所述盘毂孔冲头、所述第一减振孔冲头和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均分布在所述冲压区上,所述盘毂孔冲头设置在此冲压区的中部,围绕所述盘毂孔冲头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减振孔冲头,围绕所述冲压区边缘分布有多个第二减振孔冲头,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包括主冲块和设置在所述主冲块一侧的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校平冲压结构;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基座、围板和固定件,所述下模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冲压区相互匹配的圆形承压区,所述承压区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盘毂孔冲头相互配合的盘毂孔模腔,围绕所述盘毂孔模腔分布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减振孔冲头相互配合的第一减振孔模腔,围绕所述承压区的边缘分布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相互配合的第二减振孔模腔,所述第二减振孔模腔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的形状一致,其中所述第二减振孔模腔中一侧突出的模腔为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与所述校平冲压结构相配合的校平冲压模腔;所述下模基座的边缘连接有围板,在所述围板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固定孔,并且在每个所述固定孔中可拆卸安装有所述固定件,通过对应安装的所述固定件可将需要冲压的减振盘夹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螺帽、螺杆和固定部,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外侧壁的中部固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螺帽固接,所述固定孔中设有内螺纹与所述螺杆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部均为半圆形,可以与圆形减振盘相配合并夹持固定减振盘。

进一步地,所述盘毂孔冲头和所述盘毂孔模腔,以及第一减振孔冲头和第一减振孔模腔均呈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校平冲压结构呈圆弧状,所述校平冲压结构固接在所述上模基座的下方,其高度短于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并且所述校平冲压结构从连接端至冲压端具有15°~25°的坡度。

进一步地,所述校平冲压模腔的内腔为倾斜的圆弧形内腔,并且所述校平冲压模腔的内腔还与所述第二减振孔模腔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上模放置在下模的上方,利用冲压机的冲压滑块向下冲击上模的上模基座表面,由于上模中的盘毂孔冲头、第一减振孔冲头和第二减振孔冲头,在下模中都有一一对应的盘毂孔模腔、第一减振孔模腔和第二减振孔模腔,因此上模中的上模基座承受冲击力之后,通过盘毂孔冲头与盘毂孔模腔的相互配合,在减振盘中部冲压出盘毂孔;通过第一减振孔冲头与第一减振孔模腔的相互配合,围绕减振盘上的盘毂孔冲压出第一减振孔;通过第二减振孔冲头与第二减振孔模腔的相互配合,围绕减振盘边缘会在该减振盘内部冲压出多个第二减振孔,并且在冲压减振孔的同时,通过上模中的校平冲压结构与下模中的校平冲压模腔相互配合,冲压后为减振盘上第二减振孔的边缘校平。实现在加工生产减振盘时,不但可以为未冲孔的减振盘,冲压出盘毂孔和不同形状的减振孔,并且在围绕减振盘边缘的第二减振孔上还能冲压出校平平面。能够保障减振盘成品质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离合器减振盘成形校平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底面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减振孔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11-上模基座;12-冲压区;13-盘毂孔冲头;14-第一减振孔冲头;15-第二减振孔冲头;151-主冲块;152-第一突出部;16-校平冲压结构;2-下模;21-下模基座;22-围板;23-承压区;24-盘毂孔模腔;25-第一减振孔模腔;26-第二减振孔模腔;27-校平冲压模腔;3-固定件;31-固定部;32-螺杆;33-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减振盘成形校平模具,包括上模1和与上模1相互配合的下模2。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基座11、盘毂孔冲头13、第一减振孔冲头14和第二减振孔冲头15,所述上模基座11上设有圆形冲压区12,所述盘毂孔冲头13、所述第一减振孔冲头14和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15均分布在所述冲压区12上。所述盘毂孔冲头13设置在此冲压区12的中部,围绕所述盘毂孔冲头13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减振孔冲头14,围绕所述冲压区12边缘等距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减振孔冲头15。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15包括主冲块151和设置在所述主冲块151一侧的第一突出部152,主冲块151与第一突出部152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突出部15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校平冲压结构16。

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基座21、围板22和固定件3,所述下模基座21上设有与所述冲压区12相互匹配的圆形承压区23,所述承压区23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盘毂孔冲头13相互配合的盘毂孔模腔24,围绕所述盘毂孔模腔24分布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减振孔冲头14相互配合的第一减振孔模腔25,围绕所述承压区23的边缘等距均匀分布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15相互配合的第二减振孔模腔26,所述第二减振孔模腔26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15的形状一致,其中所述第二减振孔模腔26中一侧突出的模腔为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与所述校平冲压结构16相配合的校平冲压模腔27。所述下模基座21的边缘连接有围板22,在所述围板22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固定孔,并且在每个所述固定孔中可拆卸安装有所述固定件3,通过对应安装的所述固定件3可将需要冲压的减振盘夹持固定。

采用以上结构,将裁切成圆形的减振盘,覆盖在承压区23上方,等待冲压加工。通过调节可拆卸的两个固定件3可将需要加工的减振盘夹持固定,将上模1放置在下模2的上方,利用冲压机的冲压滑块向下冲击上模1的上模基座11表面,由于上模1中的盘毂孔冲头13、第一减振孔冲头14和第二减振孔冲头15,在下模2中都有一一对应的盘毂孔模腔24、第一减振孔模腔25和第二减振孔模腔26,因此上模1中的上模基座11承受冲击力之后,通过盘毂孔冲头13与盘毂孔模腔24的相互配合,在减振盘中部冲压出盘毂孔;通过第一减振孔冲头14与第一减振孔模腔25的相互配合,围绕减振盘上的盘毂孔冲压出第一减振孔;通过第二减振孔冲头15与第二减振孔模腔26的相互配合,围绕减振盘边缘会在该减振盘内部冲压出多个第二减振孔,并且在冲压减振孔的同时,通过上模1中的校平冲压结构16与下模2中的校平冲压模腔27相互配合,冲压后为减振盘上第二减振孔的边缘校平。实现在加工生产减振盘时,不但可以为未冲孔的减振盘,冲压出盘毂孔和不同形状的减振孔,并且在围绕减振盘边缘的第二减振孔上还能冲压出校平平面。能够保障减振盘成品质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3包括螺帽33、螺杆32和固定部31,所述螺杆3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31外侧壁的中部固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螺帽33固接,所述固定孔中设有内螺纹与所述螺杆32相互配合。通过螺杆32与固定孔之间螺接,使拆卸或者调整固定件3都更快捷方便。

两个所述固定部31均为半圆形,可以与圆形减振盘相配合并夹持固定减振盘。两个半圆形的固定部31可以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但是通过螺杆32调节将两个固定部31分开后,将需要加工的减震盘抵接在固定部31的内壁,调整螺杆32将减振盘夹持固定,防止冲压时减振盘移位,影响冲压效果。

所述盘毂孔冲头13和所述盘毂孔模腔24,以及第一减振孔冲头14和第一减振孔模腔25均呈圆柱形。盘毂孔冲头13能够在减振盘中部冲压出圆形的盘毂孔;而第一减振孔冲头14和第一减振孔模腔25相互配合后,能够在减振盘上冲压出圆形的第一减振孔。

所述校平冲压结构16呈圆弧状。所述校平冲压结构16固接在所述上模基座11的下方,其高度短于所述第二减振孔冲头15,并且所述校平冲压结构16从连接端至冲压端具有20°~45°的坡度。

所述校平冲压模腔27的内腔为倾斜的圆弧形内腔,并且所述校平冲压模腔37的内腔还与所述第二减振孔模腔26连通。

通过上模1中校平冲压结构16与下模2中校平冲压模腔27的配合,在减振盘上冲压出如图4中形状一致的第二减振孔。校平冲压结构16继续向下冲击,由于校平冲压结构16本身具有坡度,因此校平冲压结构16在向下冲压过程中,与校平冲压模腔27配合,校平冲压结构16,只能将已经冲压成型的第二减振孔的突出部左右两侧边缘,冲压出圆弧状倾斜的精整平面,此倾斜面便是校平平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