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046阅读:2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套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套密封圈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人工方式,一种是自动化设备。人工操作是通过一根导杆将密封圈滑到产品上;自动化设备主要通过一种特殊订制的夹爪气缸将密封圈撑开直接套入产品中。而人工操作效率极低,费时费力;套密封圈专用夹爪气缸价格很高,且对密封圈的尺寸有要求,若密封圈尺寸较小,则撑开密封圈后会对其造成永久变形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其生产效率高,对各种规格尺寸的密封圈均适用,且成本很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其包括:安装座、压装气缸、压紧气缸、内设压杆下压通道的支撑杆,压装气缸安装于安装座,压紧气缸安装于压装气缸,支撑杆通过连接板而安装于压装气缸的伸缩杆上,压紧气缸杆连接于压杆,的支撑杆下端部设置有用于套设密封圈的导向杆,压杆安装于支撑杆的下压通道且下端部压住导向杆,支撑杆的侧壁设置有弹簧片,弹簧片下端部设置有始终压紧导向杆的压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O型圈套装机构利用人工或者机械手将套有密封圈的导向杆放置到产品上,并利用压紧气缸带动压杆而压住导向杆,并利用套装气缸带动套装组件将密封圈推入产品的密封圈槽中,整个过程可以智能化操作,工作更加高效,但成功更低,并且对各种规格尺寸的密封圈均适用。

进一步,支撑杆的下压通道中设置有对压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

进一步,限位装置为安装于支撑杆的下压通道中的无油衬套。

进一步,压紧气缸杆下部设置有单工位套装单元或者多工位套装单元。

进一步,压紧气缸下部通过分接组件而连接于多工位套装单元的压杆。

进一步,还包括:将套有密封圈的导向杆放置到产品上的机械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立体图;

图3为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中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中支撑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O型圈套装机构,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安装座1、压装气缸2、压紧气缸4、内设压杆下压通道的支撑杆6,该支撑杆具有环形的耳部,压装气缸2安装于安装座1,压紧气缸4安装于压装气缸2,支撑杆6通过连接板3而安装于压装气缸2的伸缩杆上,压紧气缸杆连接于压杆9,的支撑杆6下端部设置有用于套设密封圈12的导向杆11,压杆安装于支撑杆的下压通道且下端部压住导向杆11,支撑杆的下部截面为方形,因此支撑杆的下部具有四个侧面,支撑杆6的四个侧壁均设置有弹簧片7,而图1和图2中略去了部分侧壁的弹簧片,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机构,各弹簧片7下端部设置有始终压紧导向杆11的压块8,压块大体上处于倾斜状态,由于在弹簧片的支撑下而始终抵靠在导向杆上,这样在四个压块同时下移时可以推动密封圈脱离导向杆并顺利进入产品的密封圈安装槽中。

参见图3,该图中略去了部分弹簧片7,该图示出了方形的支撑杆下部安装的弹簧片7。支撑杆的下端部为锥状,而导向杆的上部也为锥状,导向杆的锥状部位位于支撑杆中并被压杆压住,导向杆11位于压杆9的正下方。

参见图4,支撑杆的下压通道中设置有对压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例如安装于下压通道中的无油衬套10。

另外,压紧气缸杆下部设置有单工位套装单元或者多工位套装单元,例如图1和2所示的两工位套装单元,述压紧气缸下部通过分接组件5而连接于两工位套装单元的压杆9,单工位套装单元相对来讲加工效率较低,而设置双工位套装单元的加工效率更符合用户要求,两个工位的压杆通过同一个压紧气缸下压操作,从而更好的实现同步操作,而每个工位套装单元的支撑杆6均通过连接板3而安装于压装气缸2的伸缩杆上,这样保证了套装动作的同步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整个机构还包括:将套有密封圈的导向杆放置到产品上的机械手。

下面详述整个机构的工作原理:该机构放置在产品工装上方,人工或机械手将套有密封圈的导向杆放置到产品上(该机构设置为双工位,可同时套装2个密封圈),压紧气缸带动压杆下降,压住导向杆,然后套装气缸带动套装组件(支撑杆、弹簧片、压块)下降,套装组件上有4个弹簧片和压块,压块顺着导向杆前端的台阶下降时,弹簧片产生形变,使压块始终压紧导向杆,密封圈在压块的推动下不断下降,直至脱离导向杆,套入产品的密封圈槽中,然后套装气缸缩回,套装组件上升,最后压紧气缸带动压杆缩回,套密封圈动作完成。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