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手套模具的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作的手套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1357阅读:4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作手套模具的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作的手套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手套模具的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作的手套模具,属于ipc分类第b21c、b21d、b30b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套模具是浸胶手套厂用来做手套浸胶辅助的一种模具,目前市场上的该种模具分为陶瓷模具和铝合金手套模具,陶瓷手套模具主要运用于无内胆乳胶家用手套、耐酸碱工业手套、医用手套等,而铝合金手套模具适用于各种pu、pvc、丁晴、乳胶、胶片等手套加工领域。

随着铝合金手套较强的刚性强度和良好的提温散热性能,已经逐步开始有了取代陶瓷手套模具的趋势。

但现有的铝合金手套通常是分断铸模之后再焊接而成,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604303y所公开的一种乳胶手套的金属模,该金属模生产时分为多段,再焊接而成,因为采用铝合金制作所以重量较轻,但实际生产时可知,生产效率较低,也有不少生产企业以及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为了提高生产模具的产量,通过冲压的方式制作手套模具,即通过模具对金属片进行冲压成手形的薄片,但因为手指之间连接点以及手指之间间隔较小等存在的客观原因,在冲压时会出现手模手指间隙断裂的技术问题,使得采用冲压制作手型薄壳成手套模具的方法一时成为不可实现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冲压制作手套模具的技术难道,而提供了一种制作手套模具的模具以及使用该模具制作的手套模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作手套模具的模具,包括上合模以及下合模,其特征在于:上合模设有手形凹模槽,对应手形凹模槽在下合模上设有形状匹配的手形凸模;在手形凸模的周边设有可上下位移的承压台,手形凸模的指头部位至少一根指头为在冲压时可独立上下位移的缓冲部。

承压台表面为一倾斜面。

对应承压台,手形凹模槽的边沿所在的表面与承压台表面匹配。

缓冲部下设有缓冲结构。

缓冲结构包括连接缓冲部的连柱,连柱固定的金属底座,叠放在金属底座下方的聚氨酯弹性体。

上合模与所设的手形凹模槽与下合模所设的手形凸模可互换设置。

手套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模具冲压成半片模具壳体,再由镜像的模具冲压出另一半片模具壳体,两个半片模具壳体合并,经边缘焊接再打磨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缓冲部结构,可在冲压金属片时单独对该缓冲部所在的手指在金属片上预先做接触处理,使得缓冲部相邻的手指部位在接下来合模过程中,冲压拉伸金属片时不至于大于手指部位所对应金属片的强度而产生断裂、撒裂,使得手套模具采用金属片冲压制作成得以实现,在模具的设计以及运用上具有极强的创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倾斜面配合,可使金属片在合模压制时,速度更快,可保证整个金属片冲压后的成品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作的手套模具,因压制得到的是空心结构,所以材料不仅仅局限于铝合金,可适应其他金属,并且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示图;

图2是缓冲部在本发明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上、下合模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手套模具的制作工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参阅图1至图3,一种制作手套模具的模具,包括上合模1以及下合模2,上合模设有手形凹模槽3,对应手形凹模槽3在下合模2上设有形状匹配的手形凸模4;在手形凸模4的周边设有可上下位移的承压台5,承压台5的下方设有液压顶柱11,手形凸模4的指头部位至少一根指头为在冲压时可独立上下位移的缓冲部6。

承压台5表面为一倾斜面7。倾斜面7的倾斜角度随着手形凸模4的手臂的方向。在本发明中,倾斜面7的设计主要在于辅助调节压件在压制过程中厚度的变化不至于过快,导致部分拉伸严重变得很薄,另一部分还是很厚,这样在压制到底时容易使得压件破裂。

对应承压台5,手形凹模槽3的边沿所在的表面与承压台5表面匹配。

缓冲部6下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用于对缓冲部6的下降进行缓冲,同时在开模后,又将缓冲部6顶回原位。

缓冲结构包括连接缓冲部的连柱8,连柱8固定的金属底座9,叠放在金属底座9下方的聚氨酯弹性体10。

上合模1与所设的手形凹模槽3与下合模2所设的手形凸模4可互换设置。

手套模具,由模具冲压成半片模具壳体,再由镜像的模具冲压出另一半片模具壳体,两个半片模具壳体合并,经边缘焊接再打磨而成。

本发明现实原理如下:

将本模具安装在液压冲床上,上合模1安装在液压冲床的上工位上,下合模2安装在液压冲床的下工位上,工位后方设有液压机构。

启动开关,使上合模1与下合模2分离,承压台5上移至手形凸模4的最高处,参阅图4,将金属薄片a放至承压台5上并使金属薄片a将手形凸模4对应的承压台5所在的手模槽12覆盖,然后启动上合模1下移,上合模1下移至承压台5,因上合模1手形凹模槽3的边沿所在的表面与承压台5表面是匹配的,上合模1与承压台5接触将金属薄片a夹固。

随着上合模1进一步下移,承压台5受到向下的压力也随之下移,但两者之间的金属薄片a仍然保持夹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金属薄片a向下方的手形凸模4套压而去,当金属薄片a接触至由可独立上下位移的缓冲部6时,强大的压力将金属薄片a对应缓冲部6的部分抵在缓冲部6上,随着继续下移,金属薄片a对应缓冲部6的部分也传递着压力继续下移至缓冲部6至正常手指的位置。

而在这个过程中,手掌部位以及手腕部位的高度较手指高,实际是缓冲部6固定住金属薄片a的部分,使得该部分至手掌以及手腔部分之间的金属薄片a部分先进行套置延伸,并在上合模1手形凹模槽3的模槽内压模成形,这个过程不会使得对应缓冲部6部分的金属薄片的金属被过度的拉展变薄,之后该部分差不多保留了金属的厚度,再下压至手指时,上合模1上的手形凹模槽3可以将厚度差不多保留的该部分金属薄片再单独的压模延伸,这样就可以形成金属半模片b。

然后再启动开关,使得上合模1与下合模2分离,缓冲部6下方的聚氨酯弹性体10在受力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也慢慢恢复形状并使得缓冲部6向上位移恢复至原来的高度,而模具中间形成的金属半模片b此时可从模具中退出,然后对其进行去边处理得到半个手模c,再由镜像的模具冲压出另一半的手模,两个手模合并,边缘焊接再经打磨就可以得到手模模具d。

对于金属薄片,因为压制得到的是空心结构,所以材料不仅仅局限于铝合金,不锈钢、镀锌铁片、镀铜铁片等都可以适合,而且对于材料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承压台5表面的倾斜面7的倾斜度来调节,而且倾斜面的辅助,可以不用减慢冲压速度。

在后期的模具中,还可以加入冲边功能,即在冲压成金属半模片b时,可以直接将金属半模片b上多余的边角从金属半模片b上冲断,可节省制作手套模具的工艺步骤,节省时间成本。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动力,包括提供上合模1与下合模2合模与分离,承压台5上升、下降等,可以是液压动力也可以为气压动力,当然两者也可以混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