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外泄漏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6090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属于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缸外泄漏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缸广泛地用于工程机械及设备的传动,但由于各种原因,液压液压缸经常会有渗漏现象发生。液压缸一般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的缸杆,在缸杆处于缸筒内的一端设有活塞,缸杆伸出缸筒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耳,缸筒开口端设有缸盖,处于缸盖以内的部分的缸杆与缸筒之间设有导向套,导向套与缸缸杆之间设有密封件,实际上,缸盖与缸杆之间一般也设有密封件。通常,液压缸泄露分外部泄露和内部泄漏两种,一般由刮油环及轴用油封失效造成泄漏称作外泄漏,由活塞密封件失效造成的泄漏称作內泄漏。由于轴用油封较活塞密封件的工作环境恶劣,在实际工作中液压缸的外泄漏较液压缸內泄漏要多。通常在解决油缸外泄漏时,需要在设备停机后,拆除缸筒以及缸杆上连接耳处的连接销轴,并解除油管与液压缸接口的连接,之后把液压缸自设备上拆下,再进行解体更换刮油环和轴用油封,由于导向套与钢筒之间配合精度较高,导向套从缸筒内拆解下来较为困难,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采用机械方法进行拆解的应用,但拆解过程需要制作架凳及准备手拉葫芦,操作非常繁琐,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液压缸外泄漏修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压缸外泄漏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竖立起液压缸,保持其缸杆竖直朝上;

②在连通液压缸有杆腔的接口上,连接一手动液压泵;

③拆除缸杆前端连接耳上的销轴,使液压缸与设备端分离;

④退出连接耳与缸杆间的紧定螺钉后,拧松但不完全拧下连接耳,并旋拧松开缸筒上的缸盖;

⑤操作手动液压泵,向液压缸有杆腔内注油,利用油液压力向缸筒外逐渐顶出导向套,随着导向套外移,再进一步逐渐的向外旋拧缸盖,直至卸下缸盖,当导向套露出其最上端的密封件时,停止注油;

⑥用皮带扳手叼住导向套,并向外旋拧;

⑦当导向套已经产生松动,即将脱离缸筒时,拆卸下连接耳以及缸盖;

⑧倾斜油缸,继续向外旋出导向套,并同时用容器对正导向套处放油;

⑨取下导向套,更换刮油环及密封件。

进一步,在液压缸与设备端分离前绑定住液压缸,确保其在拆解导向套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步骤⑤中,开始向液压缸有杆腔注油时,先间歇的操作手动液压泵,直至观察到导向套开始移动后,再继续操作手动液压泵持续供油。

进一步,在步骤⑨中,取下导向套后,可以拔出缸杆,对缸杆及活塞进行检查及维护,或同时更换活塞上的密封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液压缸外泄漏修复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整个液压缸的拆解过程安全性高,在顶出导向套的过程中,会有缸盖和连接耳形成阻挡,即使突然出现导向套被瞬间顶出的情况,也不会造成油液喷溅,对外界环境污染小,并且,由于连接耳的阻挡作用,导向套也不会出现瞬间脱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待修复液压缸安装在设备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待修复液压缸的连接耳与设备端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将缸盖拧下后继续向外顶出导向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导向套从缸筒内拆卸完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缸杆;2-有杆腔;3-有杆腔的接口;4-手动液压泵;5-导向套;6-销轴;7-连接耳;8-缸筒;9-缸盖;10-设备端;11-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装配在设备上的液压缸一般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的缸杆,在缸杆处于缸筒内的一端设有活塞11,缸杆伸出缸筒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耳,该连接耳与设备端10连接,缸筒开口端设有缸盖,处于缸盖以内的部分的缸杆与缸筒之间设有导向套,导向套与缸缸杆之间设有密封件,实际上,缸盖与缸杆之间一般也设有密封件。通过液压缸有杆腔的接口供给的液压油一般都是控制缸杆缩回,通过无杆腔的接口供给的液压油一般是控制缸杆伸出。

下面提供一种液压缸外泄漏修复方法,如图1至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①竖立起液压缸,保持其缸杆1竖直朝上;

②在连通液压缸1有杆腔2的接口3上,连接一手动液压泵4,需确保手动液压泵供给液压缸内的液压油足够充满缸筒有杆腔,顶出导向套5;

③拆除缸杆前端连接耳7上的销轴6,使液压缸与设备端10分离;

④退出连接耳7与缸杆间的紧定螺钉后,拧松但不完全拧下连接耳7,并旋拧松开缸筒8上的缸盖9;之所以此时不拧下连接耳,就是为了使连接耳起到阻挡的作用,确保后续向缸筒内注油的过程中,避免缸盖9、导向套5突然被顶开造成的安全隐患,也避免了大量喷溅液压油情况的发生;

⑤操作手动液压泵4,向液压缸有杆腔2内注油,利用油液压力向缸筒外逐渐顶出导向套5,随着导向套外移,再进一步逐渐的向外旋拧缸盖,直至卸下缸盖,当导向套露出其最上端的密封件时,停止注油;

⑥用皮带扳手叼住导向套5,并向外旋拧;旋拧导向套时,应循序渐进,保证导向套向缸筒外的位移缓慢移动,避免导向套瞬间脱出缸筒;

⑦当导向套5已经产生松动,即将脱离缸筒时,拆卸下连接耳7以及缸盖9,为了避免油液瞬间喷出或发生串油,在导向套即将被完全顶出时,在导向套上覆盖上擦机布,吸附渗出的油液,也避免液压油喷溅和串油;

⑧之后倾斜油缸,继续向外旋出导向套5,并同时用容器对正导向套处放油,使液压油缓慢的流淌入容器内;

⑨取下导向套,更换刮油环及密封件(如u型圈、o型圈等,实际上,根据不同工况的要求,导向套上的密封件所选取的密封件是不同的,一般是情况是:在导向套中部设置刮油环,两侧设置密封圈)。

其中,在液压缸与设备端分离前绑定住液压缸,确保其在拆解导向套过程中的稳定性。之所以将液压缸竖立布置,就是为了

在用手动液压泵顶出导向套过程中,一般都是缸杆保持完全收回的状态,即,活塞抵住缸底,以确保对有杆腔施加压力,避免缸杆发生位移,使缸杆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其中,在步骤⑤中,开始向液压缸有杆腔注油时,先间歇的操作手动液压泵,直至观察到导向套开始移动后,再继续操作手动液压泵持续供油。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导向套5逐渐的被顶出,来顺势的逐渐旋拧下缸盖9,就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导向套被突然顶出,脱离缸筒,旋拧下缸盖后,实际上有杆腔内的油液压力已经较为稳定,而且,导向套已经松动,无黏连可能,因此,几乎已经不存在突然被顶出的可能。退一步讲,即使此过程中突然出现导向套被瞬间顶出的情况,由于敷设了擦机布,也不会造成油液喷溅,而且,由于连接耳还连接在缸杆上,不会出现导向套脱落的情况,安全性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其中,在步骤⑨中,取下导向套后,可以拔出缸杆,对缸杆及活塞进行检查及维护,或同时更换活塞上的密封圈。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液压缸外泄漏修复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整个液压缸的拆解过程安全性高,在顶出导向套的过程中,会有缸盖和连接耳形成阻挡,即使突然出现导向套被瞬间顶出的情况,也不会造成油液喷溅,对外界环境污染小,并且,由于连接耳的阻挡作用,导向套也不会出现瞬间脱落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