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3622发布日期:2018-06-08 20:3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物回收机械,具体是一种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



背景技术:

制造易拉罐的材料有两种:一是铝材,二是马口铁。我国在易拉罐方面的材料大都是采用铝板材的,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废弃易拉罐,废弃易拉罐的存在不仅污染环境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对废弃易拉罐进行回收再利用,由于易拉罐占据一定的空间,且易拉罐比较零散,导致不方便集中收集搬运,降低了易拉罐回收再利用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包括下罐体和上罐体;所述下罐体和上罐体均设置成一端开口的截面为正方形的空心长方体,由钢材制成;上罐体内壁顶面通过四根固定杆与上压缩板焊接固定;上罐体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套上罐体升降装置和一套上罐体稳定装置;所述上罐体升降装置由第一电机、第一丝杠、第一螺纹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组成;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减速器与第一丝杠连接,且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与下罐体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丝杠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螺纹套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套外壁与第二固定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与上罐体外壁焊接固定;所述上罐体稳定装置由导柱、导套、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组成;所述导柱底部与第三固定板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板与下罐体外壁焊接固定;导柱上套接有导套;所述导套与导柱间隙配合,且导套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焊接固定在上罐体外壁上;下罐体底部设置有压缩与排料装置;所述压缩与排料装置由第二电机、第二丝杠、第二螺纹套、下压缩板、第五固定板和连接板组成;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减速器与第二丝杠连接,且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五固定板下表面;所述第二丝杠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螺纹套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套外壁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第二螺纹套间隙连接,且套筒外壁与下罐体中部焊接固定;第二螺纹套顶部与下压缩板下表面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下罐体开口向上,上罐体开口向下,上罐体与下罐体套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上压缩板设置成正方形,由钢板制成,且上压缩板与下罐体内壁套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五固定板通过连接杆与下罐体下表面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下压缩板设置成正方形钢板,与下罐体内壁套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上罐体升降装置和上罐体稳定装置的设置,利用第一电机的正反向带动第一丝杠进行正反转,第一丝杠通过第一螺纹套的传动,带动上罐体做升降运动,通过导柱和导套的设置,提高上罐体升降的稳定性,通过上罐体的升降运动,便于向下罐体中加入待压缩的废弃易拉罐,在易拉罐压缩过程起到一个固定面的作用,且在易拉罐压缩成块后方便易拉罐块的排出;通过压缩与排料装置的设置,利用第二电机的正反转带动第二丝杠进行正反转,第二丝杠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带动第二螺纹套进行升降运动,第二螺纹套带动下压缩板在下罐体内壁进行升降运动,在下压缩板的上升过程中,对下罐体中的易拉罐进行挤压,便于将一定量的易拉罐挤压成块,减小体积的同时也便于易拉罐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中上罐体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中上罐体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中压缩与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罐体,2-上压缩板,3-固定杆,4-上罐体升降装置,5-下罐体,6-支架,7-压缩与排料装置,8-上罐体稳定装置,9-第一丝杠,10-第一螺纹套,11-第一减速器,12-第一电机,13-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导柱,16-导套,17-第三固定板,18-第四固定板,19-下压缩板,20-套筒,21-连接杆,22-第二螺纹套,23-第二减速器,24-第二电机,25-第五固定板,26-第二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弃易拉罐回收用的压缩成块装置,包括下罐体5和上罐体1;所述下罐体5和上罐体1均设置成一端开口的截面为正方形的空心长方体,由钢材制成,且下罐体5开口向上,上罐体1开口向下,上罐体1与下罐体5套接;上罐体1内壁顶面通过四根固定杆3与上压缩板2焊接固定;所述上压缩板2设置成正方形,由钢板制成,且上压缩板2与下罐体5内壁套接;上罐体1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套上罐体升降装置4和一套上罐体稳定装置8;所述上罐体升降装置4由第一电机12、第一丝杠9、第一螺纹套10、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2通过第一减速器11与第一丝杠9连接,且第一电机12和第一减速器1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3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下罐体5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丝杠9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螺纹套10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套10外壁与第二固定板14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14与上罐体1外壁焊接固定;所述上罐体稳定装置8由导柱15、导套16、第三固定板17和第四固定板18组成;所述导柱15底部与第三固定板17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板17与下罐体5外壁焊接固定;导柱15上套接有导套16;所述导套16与导柱15间隙配合,且导套16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第四固定板18;所述第四固定板18焊接固定在上罐体1外壁上;通过上罐体升降装置4和上罐体稳定装置8的设置,利用第一电机12的正反向带动第一丝杠9进行正反转,第一丝杠9通过第一螺纹套10的传动,带动上罐体1做升降运动,通过导柱15和导套16的设置,提高上罐体1升降的稳定性,通过上罐体1的升降运动,便于向下罐体5中加入待压缩的废弃易拉罐,在易拉罐压缩过程起到一个固定面的作用,且在易拉罐压缩成块后方便易拉罐块的排出;下罐体5底部设置有压缩与排料装置7;所述压缩与排料装置7由第二电机24、第二丝杠26、第二螺纹套22、下压缩板19、第五固定板25和连接板21组成;所述第二电机24通过第二减速器23与第二丝杠26连接,且第二电机24和第二减速器23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五固定板25下表面;所述第五固定板25通过连接杆21与下罐体5下表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丝杠26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螺纹套22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套22外壁套接有套筒20;所述套筒20与第二螺纹套22间隙连接,且套筒20外壁与下罐体5中部焊接固定;第二螺纹套22顶部与下压缩板19下表面焊接固定;所述下压缩板19设置成正方形钢板,与下罐体5内壁套接;通过压缩与排料装置7的设置,利用第二电机24的正反转带动第二丝杠26进行正反转,第二丝杠26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带动第二螺纹套22进行升降运动,第二螺纹套22带动下压缩板19在下罐体5内壁进行升降运动,在下压缩板19的上升过程中,对下罐体5中的易拉罐进行挤压,便于将一定量的易拉罐挤压成块,减小体积的同时也便于易拉罐的搬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丝杠9进行正转,第一丝杠9通过第一螺纹套10的传动,带动第二固定板14上升,第二固定板14带动上罐体1上升,向下罐体5中加入待压缩成块的废弃易拉罐,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丝杠9进行反转,第一丝杠9通过第一螺纹套10的传动,带动第二固定板14下降,第二固定板14带动上罐体1下降,上罐体1与下罐体5套接,通过导柱15和导套16的导向提高上罐体1升降的稳定性;通过第二电机24带动第二丝杠26正转,第二丝杠26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带动第二螺纹套22上升,第二螺纹套22带动下压缩板19上升,利用下压缩板19的上升对下罐体5中的易拉罐进行压缩成块,减小易拉罐占据的空间的同时也便于对易拉罐进行搬运,压缩成块后的易拉罐块,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丝杠9进行正转,第一丝杠9通过第一螺纹套10的传动,带动第二固定板14上升,第二固定板14带动上罐体1上升,第二电机24继续正转,带动下压缩板19继续上升,将易拉罐块提升到下罐体5开口处,便于工人取出易拉罐块;通过第二电机24带动第二丝杠26反转,第二丝杠26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带动第二螺纹套22下降,第二螺纹套22带动下压缩板19下降,下压缩板19复位,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丝杠9进行反转,第一丝杠9通过第一螺纹套10的传动,带动第二固定板14下降,第二固定板14带动上罐体1下降,上罐体1与下罐体5套接复位。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