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8418发布日期:2018-06-12 14:4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天线振子的装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多元天线振子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设备上,随着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伴随着5G通讯发展的脚步,通信基站设备的数量将成倍数增长,多元天线振子的使用量也将以数十倍的增长,同时对多元天线振子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和统一性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对于多元天线振子的压合装配还局限于依靠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技术工人利用夹具和单工序模具进行生产加工,其人工成本高、工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和产量容易受操作工人自身条件的约束和限制,难以满足要求,特别是传统的手工加工生产已经难以满足迅猛增长的生产量以及产品质量要求。

现有的多元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通常通过一次冲压即可实现压合目的。针对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而言,由于其天线振子芯轴细长,长径比大,且包含三段轴肩,每个轴肩上要压合一个圆柱形薄壁的振子,由于天线振子芯轴细长、力学性能差,如果采用传统技术的一次冲压容易引起天线振子芯轴折断或弯曲,导致经常卡机维修,影响设备连续工作,降低整条生产线的效率,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一次冲压而造成的天线振子芯轴折断或弯曲及效率低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其中,所述天线振子包括芯轴及振子,所述芯轴包括芯轴本体以及沿所述芯轴本体轴向同轴地分布三个轴肩,三个轴肩上分别压合有振子。

另外,所述压合成型方法包括:

固定一个振子,移动所述芯轴,使得所述芯轴的一个轴肩与振子压合;

固定另一个振子,移动所述芯轴,使得所述芯轴的另一个轴肩与振子压合;

固定又一个振子,移动所述芯轴,使得所述芯轴的有一个轴肩与振子压合;

所述芯轴上的中间的轴肩先于两边的至少一个轴肩与振子压合。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固定一个振子,移动所述芯轴,使得所述芯轴的边部的一个轴肩与振子压合;同轴地固定两个振子,使得所述芯轴的另外两个轴肩分别与两个振子压合。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与两个振子进行压合的两个轴肩中的一个为精压合,另一个为预压合;固定预压合的振子,移动所述芯轴,对预压合的振子和轴肩进行精压合。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振子的两个端面分别为A端面和B端面,所述芯轴的轴肩具有A端面和B端面;通过沿芯轴轴向移动芯轴,从而使得芯轴的轴肩的A面压合至与所述振子的A面平齐。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在将所述芯轴的轴肩与振子压合时,通过推动压合的轴肩的A面或B面来驱动所述芯轴移动。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在固定振子时,对振子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固定,所述振子的移动限位方向与所述芯轴的移动方向一致。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在对振子进行轴向限位的同时,在振子的径向设置模腔,抑制振子的外表面的变形。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芯轴与每一所述振子同轴设置。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压合成型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天线振子进行卸料。

作为所述压合成型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通过对所述天线振子进行轴向吹料的方式进行卸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的压合成型方法,通过将振子通过分多次压合成型在三个轴肩上,将芯轴的受力拆解,这样可大大降低一次压合对芯轴所施加的压力,从而避免了在压合过程中对芯轴造成的损坏,继而大大提高了天线振子的成品率以及生产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轴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压合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压合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压合流程示意图。

图标:10-芯轴;11-第一轴肩;12-第二轴肩;13-第三轴肩;21-上杯振子;22-中杯振子;23-尾杯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包括芯轴10及振子。芯轴10包括芯轴本体以及沿芯轴本体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轴肩11、第二轴肩12及第三轴肩13。第一轴肩11、第二轴肩12及第三轴肩13上分别压合有振子。其中,与第一轴肩11压合的为上杯振子21,与第二轴肩12压合的为中杯振子22,与第三轴肩13压合的为尾杯振子23。

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的芯轴10细长,长径比大,且包含三段轴肩,每个轴肩上要压合一个圆柱形薄壁的振子,芯轴10力学性能较差,较容易发生弯曲变形。

实施例1

设定每一振子的两个端面分别为A面和B面,每一轴肩的两个端面分别为A面和B面。为便于说明,下文的实施例以图中方向为参照方向进行解释说明,A面在左侧,B面在右侧。在压合完成时,第一轴肩11的A面与其所对应的振子的A面平齐。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用于加工制造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该方法包括步骤:

S101,固定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S102,固定中杯振子22,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第一轴肩11穿过中杯振子22。

S103,固定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上述,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采用了三次压合成型,依次将尾杯振子23、中杯振子22和上杯振子21压合在轴杆上,将芯轴10的受力拆解,这样可大大降低一次冲压对芯轴10造成的损坏,继而大大提高了天线振子的成品率以及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直到第三轴肩13的左端面与尾杯振子23的左端面平齐后,停止移动芯轴10。而后,向右移动芯轴10,芯轴10带动压合好的尾杯振子23一同移动,使得第一轴肩11穿过中杯振子22,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直到第二轴肩12的左端面与中杯振子22的左端面平齐后,停止移动芯轴10。然后,继续向右移动芯轴10,芯轴10带动压合好的尾杯振子23和中杯振子22一同移动,使得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直到第一轴肩11的左端面与上杯振子21的左端面平齐后,停止移动芯轴10。

在移动芯轴10时,通过推动芯轴10的轴肩的端面对芯轴10进行移动,对振子进行轴向的限位,限位方向与芯轴10的移动方向相同,使得芯轴10与振子形成有效的相对运动,从而在移动芯轴10时,将芯轴10的轴肩与压合。

当将第三轴肩13压合在尾杯振子23上时,向第二轴肩12的B面,即右侧端面施力,驱动芯轴10移动。当将第二轴肩12压合在中杯振子22上时,向第二轴肩12的A面,即左侧端面施力,驱动芯轴10移动。当将第一轴肩11压合在上杯振子21上时,向第一轴肩11的A面,即左侧端面施力,驱动芯轴10移动。这种施力方式减短了芯轴10的受力力臂,从而减少了芯轴10在受力时发生的弯曲变形,成型出的天线振子的弯曲变形小,直线度更高。

上述,在将第三轴肩13压合在尾杯振子23上时,还可以向第三轴肩13的B面,即右侧端面施力,驱动芯轴10移动,进一步减小压合第三轴肩13时的力臂长度。

此外,轴肩和振子压合时,除了限制振子的轴向移动的同时,还在振子外设置模腔,从而抑制振子的外表面的变形,从而使得轴肩和振子形成良好的压合效果,压合力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芯轴10与振子应同轴设置,从而保证轴肩与振子的准确压合。

该压合成型方法还包括对天线振子进行卸料。在将第一轴肩11、第二轴肩12和第三轴肩13分别压合振子后,对成型好的天线振子进行卸料,可以通过轴向吹料的方式卸料。由于天线振子质量较轻,通过吹动天线振子将天线振子吹出压合设备,从而完成整个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工艺。

在另一实施例中,压合成型方法的步骤还可以为:

S101a,固定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S102a,固定中杯振子22,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第三轴肩13穿过中杯振子22。

S103a,固定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由此,即先压合第一轴肩11和上杯振子21,再压合第二轴肩12和中杯振子22,最后压合第三轴肩13和尾杯振子23,同样通过三次压合,实现芯轴10和振子之间的高精度、高质量的压合。

在又一实施例中,压合成型方法的步骤还可以为:

S101b,固定中杯振子22,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第一轴肩11穿过中杯振子22。

S102b,固定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S103b,固定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由此,即先压合第二轴肩12和中杯振子22,再压合第一轴肩11和上杯振子21,最后压合第三轴肩13和尾杯振子23,同样通过三次压合,实现芯轴10和振子之间的高精度、高质量的压合。

在又一实施例中,S102b和S103b可以对调,S101b中的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时,第三轴肩13穿过中杯振子22。

由此,即先压合第二轴肩12和中杯振子22,再压合第三轴肩13和尾杯振子23,最后压合第一轴肩11和上杯振子21,同样通过三次压合,实现芯轴10和振子之间的高精度、高质量的压合。

可以理解,经过三次压合成型的天线振子的压合步骤可以为除了将中杯振子22最后压合以外的压合步骤的任意组合。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包括步骤:

S201,固定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S202,固定中杯振子22和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本实施例中,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的芯轴10与振子之间通过二次压合成型,第一次压合时,将尾杯振子23和第三轴肩13压合,第二压合时,一次性的将第一轴肩11压合在上杯振子21上,将第二轴肩12压合在中杯振子22上。

每一振子具有A端面和B端面,以图中方向为例进行说明,A端面为左端面,B端面为右端面。将尾杯振子23放置于芯轴10的左端,中杯振子22和上杯振子21依次放置于芯轴10的右端。首先向左移动芯轴10,进行第一次压合,而后向右移动芯轴10,进行第二次压合。

在第一次压合时,通过推动第二振子的右端面带动芯杆移动,在第二次压合时,通过推动第二振子的左端面带动芯杆移动。

上述,S201和S202的步骤可以对调,即先将中杯振子22和第二轴肩12压合、尾杯振子23和第三轴肩13压合,而后将上杯振子21和第一轴肩11压合,从而达到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

在另一实施例中,压合成型方法,包括步骤:

S201a,固定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S202b,固定中杯振子22和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上述,即先将上杯振子21与第一轴肩11压合,后将中杯振子22与第二轴肩12压合,尾杯振子23与第三轴肩13压合。

在又一实施例中,S201a与S201b可以对调,先将中杯振子22与第二轴肩12压合,尾杯振子23与第三轴肩13压合,后将上杯振子21与第一轴肩11压合。

可以理解,在分两次压合三个振子时,可以将两个相邻的轴肩与两个振子进行压合,将另一个轴肩与一个振子压合,从而将芯轴10受到的压合力拆解,减小芯轴10所受的弯矩力臂,同时还能够提升压合效率。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包括步骤:

S301,固定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S302,固定中杯振子22和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预压合。

S303,固定上杯振子21,移动芯轴10,对上杯振子21和第一轴肩11进行二次压合(精压合)。

通过将上杯振子21和第一轴肩11进行二次压合,使得上杯振子21和第一轴肩11压合到位,不受中杯振子22和上杯振子21的定位影响以及芯轴10的变形影响。在同时压合中杯振子22和上杯振子21时,上杯振子21的压合为预压合,二次压合上杯振子21时为精压合。二次压合上杯振子21时,通过推动第一轴肩11的左侧面移动芯轴10,当第一轴肩11的左侧面与上杯振子21的左侧面平齐后,停止移动芯轴10。

对上杯振子21和第一轴肩11的二次压合,使得三节段同轴的天线振子的芯轴10与振子之间通过三次压合成型,在将芯轴10的压合受力分解的同时,又通过预压合第一轴肩11和上杯振子21的方式,在二次压合时,相当于校正压合,提升了压合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01,S302,S303的顺序还可以是S302,S303,S301,或者,S302,S301,S303。

在另一实施例中,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包括步骤:

S301,固定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S302’,固定中杯振子22和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预压合,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S303’,固定中杯振子22,移动芯轴10,对中杯振子22和第二轴肩12进行二次压合(精压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包括步骤:

S301a,固定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S302a,固定中杯振子22和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压合,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预压合。

S303a,固定尾杯振子23,移动芯轴10,对尾杯振子23和第三轴肩13进行二次压合(精压合)。

上述,即为先将上杯振子21与第一轴肩11压合,后将中杯振子22与第二轴肩12压合,尾杯振子23与第三轴肩13压合,最后对尾杯振子23和第三轴肩13的压合进行校正压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01a,S302a,S303a的顺序还可以是S302a,S303a,S301a,或者,S302a,S301a,S303a。

在又一实施例中,天线振子的压合成型方法,包括步骤:

S301a,固定上杯振子21,向右移动芯轴10,使得第一轴肩11与上杯振子21压合。

S302a’,固定中杯振子22和尾杯振子23,向左移动芯轴10,使得第二轴肩12与中杯振子22预压合,第三轴肩13与尾杯振子23压合。

S303a’,固定中杯振子22,移动芯轴10,对尾杯振子23和第二轴肩12进行二次压合(精压合)。

可以理解,在分两次压合和一次校正压合三个振子时,两次压合与实施例2中的压合组合方式相同,不同点在于多出一次精压合。该精压合用于同时在芯轴10上压合两个振子时,用于矫正两个同时压合的振子中的一个,从而达到将每一个振子精确的压合在芯轴10上的效果。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