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仪表板前端校形工装及盛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6664发布日期:2018-06-15 03:1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外饰件功能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副仪表板前端校形工装及盛具。



背景技术:

副仪表板生产后直到将其汽车装配前,一般均放置在盛具中,副仪表板的前端因冷却收缩以及各方向受力会出现各种状态的变形,等到了装车时,装车操作困难,而且容易引起间隙段差。甚至有的副仪表板的前端收缩变形过大,无法装车,直接报废,浪费资源,生产成本高。目前,缺乏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副仪表板前端收缩变形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前端校形工装及盛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前端易收缩变形、变形后装车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前端校形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组校形装置,所述校形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定型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向上凸出高于底座,所述定型机构位于提升机构的下方,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定型机构的两侧宽于提升机构的两侧,副仪表板前端内部的凸台置于提升机构上,凸台沿提升机构滑动使得副仪表板前端的两内侧面与定型机构的两侧接触,并通过底座与副仪表板前端面的下部配合限制副仪表板的滑动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升机构和底座配合使得副仪表板前端的易收缩变形部位准确的与定型机构配合防止副仪表板变形,提高副仪表板的质量,利于后续装车工序顺利进行。

进一步,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方管和横向设置的第二方管,所述第一方管的下端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方管的上端与第二方管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方管的前端端部上设有导向块。

进一步,所述导向块和定型机构上均套设有保护套。

进一步,所述提升机构的顶部的两侧设有定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为长圆条,所述长圆条的一端安装在提升机构顶部的侧面上,所述长圆条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限位部。

进一步,所述定型机构为弧形圆条,所述弧形圆条的两端位于提升机构的两侧,且安装在底座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方管实现工件竖直方向的安装定位,通过第二方管和定位机构实现工件水平方向的安装定位,工件沿导向块顺利滑入定位机构,并移动使得工件前端下部抵住底座到达指定装配位置,装配操作简单准确,有效防止工件的易变形部位收缩变形。

一种盛具,包括架体,还包括至少一组上述校形工装,所述校形工装安装在架体内,且所述底座的两端安装在所述架体后侧的两个立柱上,所述架体内设有支撑布袋,且支撑布袋位于校形工装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布局紧凑合理,通过该盛具装载工件,有效的防止了工件变形。

进一步,副仪表板放置在所述提升机构上,所述提升机构顶起副仪表板的前端使得副仪表板底部尖角与支撑布袋的间距为10mm~20mm,避免尖角在布袋上受力引起各种变形,同时有保持合理的间距,有利于装载更多的工件。

进一步,多组所述校形工装上下平行设置,且位于架体内的同一侧上,所述架体内安装有防尘布袋,所述防尘布袋的前侧设有门帘,所述防尘布袋与门帘相对的一侧上设有与校形工装对应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防尘布条,所述防尘布条翻折使得通风口打开或关闭,多组校形工装设置在同一侧,便于取放,设置与门帘相对的通风口一方面便于检查工件是否准确放置以及是否变形,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空气对流通风作用,有效地降低副仪表板的气味,降低了装车后车内空间的整体气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前端校形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盛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盛具拆下支撑布袋和防尘布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副仪表板与校形工装的装配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底座;

2 校形装置;

21 第一方管;

22 第二方管;

23 长圆条;

24 限位部;

25 保护套;

26 定型机构;

27 加固板;

28 导向块;

3 机架;

31 立柱;

4 防尘布袋;

41 通风口;

42 防尘布条;

5 支撑布袋;

6 隔离布袋;

7 副仪表板;

71 凸台;

72 内侧面;

73 前端面;

74 尖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之前,先对本发明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本发明的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工装盛具技术领域,特别是应用于副仪表板的校形工装及盛具。本发明是解决副仪表板在加工完成后的运输过程中容易收缩变形的问题,造成副仪表板装车困难,容易引起间隙段差,影响质量等问题。

如图6所示,副仪表板7前端的内部设有凸台71,副仪表板7前端的内侧面72为易收缩变形的部位,副仪表板7前端的底部有尖角74。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前端校形工装,包括底座1,底座1为方管,方管内侧上设有泡沫,当副仪表板的前端与方管接触限位时,避免损伤工件副仪表板。底座1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一组校形装置2,校形装置2包括提升机构和定型机构26,提升机构向上凸出高于底座1,定型机构26位于提升机构的下方,并安装在底座1上。定型机构26的两侧尺寸宽于提升机构的两侧,与副仪表板前端的两个内侧面72的配合,可以使副仪表板冷却后前端两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尺寸在可接受的数据公差内,副仪表板7前端内部的凸台71置于提升机构上,凸台71沿提升机构滑动使得副仪表板7前端的两内侧面72与定型机构26的两侧接触,并通过底座1与副仪表板7前端面73的下部配合限制副仪表板7的滑动距离,副仪表板7的前端面73触碰到底座1内侧上的泡沫后,便停止继续向底座靠近,实现限位。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提升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方管21和横向设置的第二方管22,第一方管21的下端安装在底座1上,第一方管21的上端与第二方管22的后端连接,第一方管21和第二方管22的连接处内侧设有加固板27,加固板27为三角形铁块,通过焊接方式分别焊接在第一方管21和第二方管22上,提高提升机构的牢固性以及强度。第二方管22的前端端部上设有导向块28,导向块28远离第二方管22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便于凸台71的前端面导向滑上第二方管22上。导向块28上套设有保护套25,保护套25套设在导向块上,并覆盖第二方管22,避免凸台71的底部与提升机构的接触部位受到损伤。提升机构的顶部的两侧设有定位机构,即第二方管22的两侧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为长圆条23,长圆条23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方管22的侧面上,长圆条23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限位部24,限位部24的上端向外倾斜扩展,使得两侧限位部24之间的宽度略宽于凸台71的宽度,便于凸台71滑入,限位部24与长圆条23水平段的夹角α为30°~50°。定型机构26为弧形圆条,弧形圆条的开口端背对副仪表7的前端,避免磕碰副仪表板。定型机构26上套设有保护套,该保护套为硅胶管,避免副仪表板7的内侧面72与定型机构26接触受损,弧形圆条的两端位于第一方管21的两侧,且安装在底座1上。

如图3至图6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相关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盛具,包括架体1,架体1长方体形,该盛具还包括至少一组上述校形工装,校形工装安装在架体1内。架体1底部的四个顶角处设有立柱31,底座1的两端安装在架体3后侧的两个立柱31上,架体3内设有支撑布袋5,且支撑布袋5位于校形工装的下方,用于支撑副仪表板7的后端。副仪表板7的前端放置在提升机构的第二方管22上,通过第一方管21控制副仪表7前端的放置高度,提升机构顶起副仪表板7的前端使得副仪表板7底部尖角74与支撑布袋5的间距为10mm~20mm。

如图3至图6所示,多组校形工装上下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组校形工装,且位于架体1内的同一侧上,即均设置架体1内的后侧,每组校形工装的下方均对应设有用于支撑副仪表板7后端的支撑布袋5。架体1内安装有防尘布袋4,通过防尘布袋4罩住工件副仪表板,避免副仪表运输过程受到粉尘污染或碰上磨损。防尘布袋4的前侧设有门帘,副仪表板7的前端通过底座1限制其继续向盛具后侧移动,副仪表板7的后端通过门帘限制其向盛具后侧移动退出盛具,通过门帘和底座便实现了副仪表板7前后移动的限位,提高了副仪表板7输送运行的稳定性。防尘布袋4与门帘相对的一侧上设有与校形工装对应的通风口41,即通风口41设置在防尘布袋4的后侧,通风口41处设有防尘布条42,防尘布条42翻折使得通风口41打开通风或关闭密封。防尘布条42通过快粘条与防尘布袋4快速粘接,便于通风口41的快速打开或关闭。通风口41与校形工装正对设置,不仅便于检查工件是否变形以及是否放置到指定位置,而且还方便进行空气对流通风,提高散味效果。同一组校形工装的相邻的两个校形结构2之间设有隔离布袋6,通过设置隔离布袋6有利于避免相邻工件之间相互碰撞。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布袋5和隔离布袋6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缝合在防尘布袋4的内部,支撑布袋5、隔离布袋6和防尘布袋4缝合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架体1内。在本实施中,支撑布袋5为双层军帆布,两层军帆布的中间夹设有PP板,PP板厚度为4-6mm,在本实施例中PP板厚度优选为5mm,生产制造简单,成本低,极大有效的减少副仪表板因重力下沉与较软的布袋产生各方向的力,有效的提升产品质量。

在本发明中,盛具的前侧是指设有门帘的一侧,工件副仪表板的前端是指设有凸块71的一端,工件副仪表板的前端由工件的前侧进入放置到盛具后侧的校形工装上,实现定位安装。

其工作过程为:打开防尘布袋6前侧的门帘,将副仪表板7的前端伸入防尘布袋6内,副仪表板7的凸块71沿着导向块28滑上第二方管22上,定位机构两侧的限位部24与凸块71的两侧配合限制凸块71左右滑动,当副仪表板7的前端面73的下部顶住底座1时,副仪表板7无法继续滑动,便到达指定放置位置,定型机构26与副仪表板7的内侧面72接触,限制内侧面收缩变形,放置操作简单,放置位置准确,不易出错,效率高。

本发明通过提升机构实现副仪表板前端高度位置的定位,通过底座实现副仪表板前后位置的定位,使得定型机构能够准确的撑起易变形部位,有效的防止了副仪表板在运输过程中收缩变形,避免副仪表板在装车时无法装配,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设有该校形工装的盛具进行副仪表板的装载运行,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副仪表板在运输过程中变形,另一方面还能便于观察副仪表板是否变形以及通风散味。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