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切铜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45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切铜管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切铜管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制造行业,会大量用到铜管做接头,在对铜管进行加工时,需要按一定尺寸要求对铜管进行切割。

在早期完全是有人工切割完成的,其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随后市场上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切割管材的设备,即切管机。

现有技术的切铜管机,其上料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工协助完成,切割效率较低,连续性较差,因此,如何提高铜管切割的效率并提高生产质量是本实用新型将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切铜管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切铜管机切割效率较低,连续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切铜管机,包括电机、切断凸轮、铜管固定模具、铜管、铜管压轮、铜管推进凸轮、机架、限位凸轮、切断模具、切断压头、皮带轮、锥齿轮、底座、轴承、转轴和凸轮,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皮带轮,所述铜管推进凸轮和限位凸轮设于机架的顶部,所述铜管推进凸轮设于铜管固定模具的左侧,所述铜管固定模具设于铜管推进凸轮和限位凸轮之间,所述铜管穿过铜管固定模具并设于铜管压轮之间,所述切断模具设于铜管固定模具的右侧,所述铜管推进凸轮包括底座、轴承、转轴和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于转轴上,所述转轴的底端设有轴承,所述底座设于轴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铜管压轮共设有两组,一组水平设置,另一组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切断模具的顶部设有切断压头。

优选的,所述皮带轮通过锥齿轮与切断凸轮、铜管推进凸轮和限位凸轮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切铜管机采用电机带动皮带轮,由皮带轮通过锥齿轮带动切断凸轮、铜管推进凸轮和限位凸轮,采用机械联动的方式,使该自动切铜管机运行平稳,有效提高了切割的准确性,该自动切铜管机采用新的凸轮切断方式,通过各个机构的精确动作实现高效的下料切割,可以将铜管快速切断,可实现连续切割,安全性能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保证了品质,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铜管推进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切断凸轮,3、铜管固定模具,4、铜管,5、铜管压轮,6、铜管推进凸轮,7、机架,8、限位凸轮,9、切断模具,10、切断压头,11、皮带轮,12、锥齿轮,13、底座,14、轴承,15、转轴,16、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切铜管机,包括电机1、切断凸轮2、铜管固定模具3、铜管4、铜管压轮5、铜管推进凸轮6、机架7、限位凸轮8、切断模具9、切断压头10、皮带轮11、锥齿轮12、底座13、轴承14、转轴15和凸轮16,电机1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皮带轮11,铜管推进凸轮6和限位凸轮8设于机架7的顶部,铜管推进凸轮6设于铜管固定模具3的左侧,铜管固定模具3设于铜管推进凸轮6和限位凸轮8之间,铜管4穿过铜管固定模具3并设于铜管压轮5之间,切断模具9设于铜管固定模具3的右侧,铜管推进凸轮6包括底座13、轴承14、转轴15和凸轮16,凸轮16固定安装于转轴15上,转轴15的底端设有轴承14,底座13设于轴承14的外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铜管压轮5共设有两组,一组水平设置,另一组垂直设置,铜管压轮5上设有环绕的凹槽,凹槽与铜管4相匹配,便于将铜管4夹紧、定位。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切断模具9的顶部设有切断压头10,使用时,切断凸轮2带动切断压头10,推动切断模具9,将铜管4切断。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皮带轮11通过锥齿轮12与切断凸轮2、铜管推进凸轮6和限位凸轮8相连接,采用机械联动的方式,使该自动切铜管机运行平稳,切割的准确性高。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自动切铜管机时,首先需对整个自动切铜管机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使用时,首先将整根铜管插入铜管压轮5之间,并穿过铜管固定模具3,启动电机1,电机1带动皮带轮11转动,皮带轮11通过锥齿轮12带动切断凸轮2、铜管推进凸轮6和限位凸轮8运动,铜管推进凸轮6带动铜管固定模具3将铜管4向前推进,在铜管推进凸轮6带动铜管固定模具3将铜管4向前推进的同时,切断凸轮2带动切断压头10,推动切断模具9将铜管4切断,将铜管4切断后,限位凸轮8带动铜管固定模具3向前定位铜管尺寸,准备下一次切断,如此循环进行,完成对铜管4的切割。

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