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机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673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冷轧机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轧机,特别涉及一种冷轧机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机是一种新型的钢筋冷轧加工设备。

公告号为CN2011862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钢带冷轧机的钢带导向块,它包括整体呈T字形的本体,本体内分隔为若干空间,每一空间内设有滚轮,滚轮通过固定在本体上的转轴可转动地位于所述空间内;所述本体由主架块和固定块组成,两个主架块对称放置并通过位于其两侧的固定块固定在一起,位于两主架块之间的隔块将本体内分隔为若干空间。

上述专利中通过在本体内分隔形成若干的空间,并在空间内设置滚轮用于实现对钢带的滚动传输。由于钢带的型号不同,则导致钢带的宽度也是不尽相同;而上述专利中两本体之间相对应滚轮之间的距离为恒定,使得该种传输本体只能实现对一种宽度钢带的传输,导致该种冷轧机的适用范围较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轧机的传输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对不同宽度钢带的传输,从而提升冷轧机的适用范围与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轧机的传输装置,包括对称且间隔设置的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相向的一面均设有供钢带嵌设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相对于开口的另一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若干沿所述滑槽间隔排列设置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实现与钢带滚动连接的滚轮,所述空腔顶部贯穿所述定位块形成垂直于所述滑槽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空腔底部贯穿所述定位块形成垂直于所述滑槽的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腰形孔上滑移设有限制其朝向第一腰形孔移动的滑块,所述第一腰形孔上设有穿过所述滚轮转轴且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穿过第一腰形孔用于实现螺栓在第一腰形孔上滑移,并由于螺栓穿设进滚轮的转轴,从而使得螺栓的移动能带动滚轮进行滑移;从而改变两个定位块上相对应滚轮之间的距离,使得两定位块能实现对不同宽度钢带的传输。螺栓穿过第一腰形孔、滚轮转轴与滑块螺纹连接,螺栓的头部抵触在第一腰形孔背对滑块的一面且螺栓在与滑块螺纹连接的过程中会对滑块朝向滚轮的一侧施加拉紧作用力,从而对定位块实现夹持作用,用于实现对滑移中滚轮的定位。提升冷轧机的适用范围以及实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的形状为适配于所述第二腰形孔的方形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使得螺栓在与滑块之间实现螺纹连接时,产生的摩擦力不会带动滑块围绕于螺栓的转动方向实现转动,从而使螺栓能更好的与滑块之间实现螺纹连接,从而将滚轮固定在定位块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腰形孔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嵌设进所述滑块的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二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轨的设置保证滑块在第二腰形孔上实现滑移,并通过滑轨的设置在实现滑块不朝向滚轮一侧移动的基础上,使得滑块与第二腰形孔之间不会实现分离,使得螺栓能更好的实现与滑块之间的螺纹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朝向所述螺栓头部的一面且靠近于所述滑槽两端的位置均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腰形孔的滑道,两个所述滑道之间滑移连接有对齐若干所述螺栓的定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滑道的设置用于限制定位条的两端,使得定位条在滑移的过程中与滑道之间始终保持垂直的状态。通过定位条用于标记螺栓需要调节的距离,使得每组螺栓之间的调节距离为相等,从而使得滚轮能更好的抵触在钢带侧壁,对钢带实现更好的限位传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道一侧设有平行于所述滑道的刻度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钢带的宽度不同通过刻度标上显示的刻度对两个定位块上相对应滚轮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调节,使得两滚轮之间的距离能适配于钢带的宽度并对钢带实现更好的限位传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条延伸进所述滑道的位置沿所述滑道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增大定位条与滑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滑道能对滑移中的定位条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保证定位条的移动精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底部设有抵触所述定位块底部的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与滑块螺纹连接并对滑块朝向滚轮的一侧施加作用力,通过加强筋抵触定位块底部的方式,对作用在滑块上的作用力进行共同承载,从而减少滑轨与滑块之间受到局部过大的作用力而产生形变,保证滑块在滑轨上的正常滑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条上铰接有扣合所述螺栓并带动所述螺栓移动的框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体围绕于定位条之间的铰接位置转动并扣合在螺栓相对于定位条的另一侧侧壁,定位条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螺栓实现同步移动并能保证每个螺栓的移动距离为相等,从而使滚轮的位置改变操作变得更加便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底部设有供滚球嵌设的凹槽,所述滚球嵌设在所述凹槽中且凸出所述凹槽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球的设置将钢带底部与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方式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钢带在传输过程中的摩擦力,提升钢带的传输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定位块上设置相对应的第一腰形孔与第二腰形孔,并在第二腰形孔上滑移设置限制其朝向第一腰形孔移动的滑块,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腰形孔、滚轮转轴并与滑块螺纹连接的方式,用于实现对滚轮的滑移定位,使得传输装置能实现对不同宽度钢带的传输,使冷轧机能对不同宽度的钢带进行加工,提升对冷轧机的利用率;通过在定位块上设置滑道并在两滑道之间滑移连接有定位条,通过定位条用于实现对每个螺栓调节位置的限位,使得工作人员的调节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并在定位条上铰接设置用于扣合螺栓的框体,使得移动中的定位条能带动螺栓实现一起移动,从而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主要用于表示第一腰形孔上的结构);

图3为实施例的仰视图(主要用于表示第二腰形孔上的结构)。

图中:1、定位块;2、滑槽;3、空腔;4、滚轮;5、第一腰形孔;6、第二腰形孔;7、螺栓;8、滑轨;9、滑道;10、定位条;11、刻度标;12、加强筋;13、框体;14、凹槽;15、滚球;1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冷轧机的传输装置,参考图1,包括对称且水平设置的长条形定位块1,定位块1之间间隔设置用于供钢带在两定位块1之间进行传输。为防止传输中的钢带脱落定位块1,在两个定位块1之间相向的一面均开设有沿定位块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2。滑槽2底部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沿滑槽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凹槽14内放置有滚球15且滚球15露出凹槽14,通过滚球15的设置用于实现与钢带底部的滚动摩擦。

参考图2和图3,两滑槽2之间相向的两侧壁均向内凹陷并形成一空腔3,空腔3沿滑槽2的滑移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空腔3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4,转轴竖直设置使得滚轮4的侧壁抵触钢带的侧壁,从而实现对钢带的更好传输。空腔3顶部贯穿定位块1的上表面形成一垂直于滑槽2的第一腰形孔5、空腔3底部贯穿定位块1的底部形成一垂直于滑槽2的第二腰形孔6,第二腰形孔6位于第一腰形孔5的正下方向且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腰形孔5与第二腰形孔6内。

第二腰形孔6上滑移连接有形状为工字形且抵触第二腰形孔6相对两侧的滑块16,滑块16沿第二腰形孔6的长度方向实现滑移。为防止滑块16脱离第二腰形孔6,在第二腰形孔6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向外延伸有平行于第二腰形孔6长度方向的滑轨8且滑轨8嵌设进滑块16中。滑块16底部向外延伸有抵触定位块1底部的加强筋12,通过加强筋12用于增加滑块16的强度。螺栓7穿过第一腰形孔5、滚轮4转轴的轴心并与滑块16螺纹连接,通过螺栓7夹持定位块1用于实现对滚轮4的滑移定位。

定位块1沿第一腰形孔5排列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腰形孔5平行设置的滑道9,两滑道9之间滑移连接有定位条10,定位条10与滑槽2平行设置,通过定位条10对螺栓7的滑移位置进行定位,使得调节后的螺栓7能处于同一直线上。为配合钢带的宽度对两滚轮4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调节,在定位块1上位于滑道9的一侧雕刻有平行于滑槽2滑移方向的刻度标11。为保证定位条10滑移后能于滑槽2之间保持平行,将定位条10位于滑槽2内的部位朝向滑槽2的滑移方向延伸设置,用于增大定位条10与滑道9之间的接触面积。

定位条10上设有形状为匚字形的框体13,框体13的两端通过铰座固定铰接在定位条10靠近滑道9的位置,使得框体13能沿定位条10的宽度方向实现转动。

工作过程:

根据传输钢带的宽度,工作人员将螺栓7拧松,使得螺栓7头部与滑块16之间不会对定位块1产生夹持的作用力。转动位于定位条10上的框体13并扣合在螺栓7的头部上,观察刻度标11上的刻度拖动定位条10实现在滑道9中滑移,而滑移中的定位条10通过框体13带动螺栓7以及滑块16在第一腰形孔5以及第二腰形孔6中实现滑移,从而对滚轮4的位置进行调节。将调节到指定位置的滚轮4,通过拧紧螺栓7的方式,使得螺栓7头部与滑块16之间对定位块1产生夹持固定的作用力,从而用于实现对滚轮4的定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