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157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卷板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板机。



背景技术:

这种被大家公认称为卷板机的设备,可以对初始是平的板材进行弯卷处理,直到把平板变成一个筒体,即筒管本身封闭。这些卷板机包括轮辊,通过轮辊之间对板材局部施加局部弯曲应力使板材局部变形,并沿其板材全长滚动使其弯曲变形,在适当情况下,对板材进行几道次弯卷。

更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针对的是至少有三个轮辊的卷板机,包括上辊和两个下辊,分别分布在上辊的两侧。这三个轮辊分别转动驱动自己,和下辊相比,上辊还可以垂直上下升降。这种卷板机对不同厚度的长板材特别有效,包括厚板,其厚度为10毫米以上更有优势。然而,该三辊卷板机不能弯卷板材纵向方向彼此相对的端部,因为必须引入板材相当长一部分的端部进入上辊和两个下辊之间才可以开始弯卷操作。其结果是板材两端仍然是平的:如此得到的筒体,在所述两端的交界处筒体圆柱度会部分受到影响。

当使用三辊卷板机想要得到“完美”的筒体,在弯卷板材之前必须对板材两端进行预弯处理:该预处理一般被称为卷边或预折或预弯曲。这通常是通过一个专用的设备,压弯机,其中上述平板首先通过这台设备。一旦板材两端预弯曲操作完成后,后者被送到卷板机上如上所述被弯卷。因此,很清楚,需要两个单独的设备,在它们之间运送板材特别繁重和昂贵,特别是对于长板和厚板。这就是为什么大直径和/或者壁厚的筒体直边往往可以被容忍。

为了部分地绕开这个问题,FR 794 890已经建议了一种三辊卷板机,可以连接方便拆卸的用于折弯板材两端的装置:该折弯装置包括一个“V”型,固定地连接在上辊的下方,和一个成型梁,固定地连接在下部辊之间。通过事前调节其中一个下辊的的垂直位置,就可以向下移动上辊,使其带着的“V”型对着成型梁折弯板材端部,通过电机的致动实现折弯。因此,该折弯装置避免使用一个独力的折弯设备,但仍然需要临时安装“V”型及上述额外的成型梁,尤其是首先需要调整下辊的高度。此折弯装置很难设置,尤其是对于厚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作一种优化的三辊卷板机,以便能够快速和容易地操作板材两端的折弯,当然也包括比较厚的板材。

为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卷板机,包括:安装在卷板机机架上绕其中心轴旋转的上辊,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下辊,各自绕其中心轴旋转,并且其中心轴基本上平行于上辊的中心轴,被同时布置在上辊之下及上辊中心轴线的一侧,驱动装置,带动上下辊其绕各自中心轴的旋转转动,移动装置,带动上辊相对于下辊作垂直移动,及配置用来折弯端部的装置,这款卷扳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和卷扳机整合为一体,折弯机的驱动器控制这个装置的工序:一个服务配置,通过移动装置的作用,折弯上辊垂直下方板材的端部,并且一个缩回配置,其中折弯装置相对于上下辊被撤除,使得板材能够通过辊子被弯卷。

该实用新型的根本思想是将板材端部的折弯功能归入一体化到卷板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本实用新型提供将端部折弯装置配置到卷板机一体:折弯装置的一体化设置有专用的致动器,例如气缸,以可逆方式控制,启动及撤除卷板机的折弯装置。一旦致动器驱动折弯装置进入服务配置,折弯配置利用上辊上下移动的动力来折弯上辊垂直下方的板材端部。这种折弯通过上冲头和所述折弯装置的下模有利地实现。然后,由于致动器将折弯装置回到缩回配置中,折弯装置相对于上下辊被撤出,这些上下辊就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折弯之前在服务配置中端部已被折弯装置“折弯”的板材。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板机是能够独立及一体化地将平板卷成“完美”的筒体,也就是说,在平板两端接合处达到平角。比现有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也更有效,更经济和容易实施,包括厚板,尤其是大于20毫米厚,或甚至40毫米厚的板材。

按照本实用新型卷板机的有利附加特性,单独地或从技术上所有可能的组合,采取:

该折弯装置包括一个冲模和一个冲头,它们分别安装在机架上,可移动,分别由至少一个致动器和至少所述第二个致动器移动,以便:在服务配置下,冲模被垂直和水平固定在下辊之间,相对于机架垂直向下的位置,而冲头固定在上辊的下侧,以便在移动装置被启动时,通过上辊垂直带动,折弯冲头和冲模之间位于上辊垂直下方的板材端部,并在缩回配置下,相对于上下辊冲头和冲模被撤出,板材可以在上下辊之间被弯卷,冲模和冲头同样布置在下辊之下和/或下辊的任一侧。

冲头正面向上转动,冲头划定的一个凹形表面和上辊互补,在服务配置时紧靠着上辊。

该冲头具有细长形状,至少在服务配置中,纵向平行延伸到上部辊的中心轴,冲头在其每个纵向端部,有一个滑动导与所述一个或几个第二致动器啮合。

该冲模包括V型折弯,其中,至少在服务配置是向上开放的,还有一个梁,它帮助固定V形并且和一个或几个第一致动器啮合。

该折弯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楔,可动,至少由第三个致动器移动,以便:在服务配置中,楔被垂直插在冲模和机架之间,以便将冲模垂直向下固定,获取冲模上的力,并传输到机架,并在缩回配置中,楔被水平地从冲模隔开,以使所述冲模被一个或几个第一致动器驱动垂直向下,不和楔相互干扰。

楔的正面向上转动,在冲模的下方该楔划定至少两个支撑面,支撑面位于相应的水平位置,与当折弯装置在服务配置时是不同的。

该冲模包含两个可移动的半V型,由一个或几个第一致动器驱动,分别围绕两个下辊旋转,使得:在缩回配置中,每个半V型与其对应的下辊彻底地隔开,并且在服务配置中,两个半V型一起形成一个向上V型,垂直和水平的布置在下辊之间,每次向相应的下辊下压时,同时压向机架梁。

卷板机还包括:一个灯笼式小齿轮,它接触上辊的纵向端部,支撑致动装置的马达,这个致动装置使上辊绕其中心轴旋转,小齿轮和机架之间不允许各自围绕上辊的中心轴旋转;一个压缸,水平布置在上辊上部,在小齿轮和机架之间,小齿轮和气缸之间在垂直于上辊中心轴的横轴周围自由地铰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述的描述,及参考附图举例更好地理解该实用新型:

图1和2是该实用新型卷板机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 I I部分剖视的立体图;

图4是更大比例的立体图,展示图3中的标示IV细节。

图5是一个立体图,局部剖视图2中的V;

图6是沿图5中的箭头VI的正视图;

图7至19类似于图6,分别展示前面附图中卷板机的使用工序;

图20类似于图6,展示前面附图卷板机的变体;及

图21至23是卷板机变体的示图,分别展示该设备的使用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展示非工作状态下的卷板机1。

卷板机1包括一个刚性机架10,其中,当卷板机正常使用时,被固定在地面上。机架10规定了正交的三维坐标X,Y和Z轴。X和Y属于被视为在这个意义上水平的几何平面,该平面平行于地面延伸,正常使用卷板1时机架10牢固地固定在地面上,Z轴垂直于上述几何平面,这意味着,Z轴被认为是垂直延伸。

在实践中,机架10的形状不是限制性的,因此,这里将不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卷板机1还包括一个上辊20和两个下辊31和32,这些辊20,31和32 纵向平行延伸到彼此,这些辊20,31和32中心上的几何轴线X20,X31,X32 都平行于轴线X。每个20,31和32辊子围绕其机架10上中心轴X20,X31, X32旋转。图5和6可以明显看出,同下辊31和32相比,上辊20被向上沿Z 轴位移,上辊20,依照Y轴,位于下辊31和32之间:因此,下辊中心轴线 X31和X32位于上辊20中心轴线X20的下面及两侧。

卷板机1还包括驱动装置40驱动每个辊子20,31和32绕它们各自的中心轴X20,X31,X32旋转。在这里列出的实例中,驱动装置40包括发动机41, 42和43,由图2和3可以清晰看出:这些发动机41,42和43分别驱动上辊 20和下辊31和32。这些电动机41,42和43位于一侧,在机架10的后侧,从而使41,42和43马达头部联接到相应的辊20,21,31的后部轴端。41,42 和43发动机的具体制作,没有限制:例如,可以是液动或电动电机。

此外,卷板机1包括移动装置50,用于驱动上辊相对于下辊31和32上下移动。在附图考虑的制作方式中,下辊31和32相对于Z轴固定,由所述机架10的支座支撑,使移动装置50带动上辊20垂直运动,类似于下辊31和32及机架10。当然,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变体,移动装置50包括调整下辊31 和32相对于机架的垂直位置。再来说说位移装置50,这种装置包括两个底座,即前座51和后座52,各自轴承支撑上辊20。底座51和52是沿Z轴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10,底座的的垂直位移由液压缸53控制,同机架10同步啮合。相对于机架,每个底座51,52的位移导由特别的配置来保证,该实用新型无限制,例如配置包括各自的底座及机架,配合不同形状互补完成。

在这里没有详细描述,通常前底座51包括一个枢转门54配置轴承以支撑上辊20:通过翻转枢转门54绕平行于Y轴的轴线,上辊20的前端可以不需要任何支撑,这允许向前引出上辊20和下辊31和32之间弯卷的筒体。

按照一个方便可选配置,卷板机1还包括一个灯笼式小齿轮60,由图2 和3清楚可见,被设置在机架10的后侧,并接触上辊20的后端部,并整个支撑电机41。上辊20绕其轴线X20在灯笼式小齿轮60内部自由旋转,借助于一个或多个轴承之间的插入。同时,相对于机架10,小齿轮60被锁定在围绕轴线X20旋转,如图3和4可见,小齿轮60围绕此轴线X20通过一个专门的耦合和后底座52被固定地连接。同样清楚可见于图3和图4中,小齿轮60 和分配在上辊2 0上部垂直方向的气缸62配合,插在小齿轮20和机架10之间。气缸62,更精确地说是上部顶点63,水平横向进入小齿轮60和机架10,或者具体地说机架10的水平固定后坐52。气缸62的一个端部朝向后坐52旋转,气缸62水平地压于后座52,气缸的另一个端部自由地对小齿轮60的顶部63铰接围绕Y62,其基本上平行于轴线Y。可以理解,制动气缸62,该小齿轮60产生对上辊20力臂偶,以便保持后者在卷板机1的不同情况正常运转。水平放置的气缸62有大功率的优点,通过小齿轮60的介入保持上辊20的水平度。

卷板机1还包括折弯装置70,其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说明。此折弯装置 70被集成一体到卷板机1中,能够根据卷板机1的运转状况在两种不同配置之间切换,这两种配置之间的切换通道被折弯装置70的一些部件控制。折弯装置70的服务配置,这将在后面介绍,及图1至图5中展示的与该装置匹配的缩回配置。

如图3和5清晰可见,折弯装置70包括一个安装在机架10上可移动的冲模71,由至少一个气缸72移动,在这里举例需要两个这样的气缸72。在气缸 72的驱动作用下,冲模71在一个低位置和高位置之间转化,在折弯装置在缩回配置下,冲模71在下辊31和32的下方,当折弯装置处于服务配置时,折弯装置70的冲模71在高位置,在下辊31和32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位置。根据实际制作情况方便,在图中所展现的例子,相对于机架10,气缸72垂直驱动冲模71:气缸72被有利地垂直布置,直接插入在机10和冲模71之间。冲模 71相对于机架10的导向由专门的设置来保证,该实用新型不限制,配合不同形状互补完成。

在制作方便和耐用的实例中,冲模71同时包括一个V型71.1和支撑梁 71.2抵消折弯V型71.1。至少当折弯装置70处于服务配置下,并在适当时当装置处于缩回配置下如这里考虑的示例,折弯V型71.1超出支撑两71.2,其“V”朝上方打开。支撑梁71.2可以吸收和消除冲模71上折弯V型的应力,特别是通过同步和气缸72啮合。

折弯装置70还包括一个冲头73,其安装在机架10上,可移动,由至少一个气缸74来移动,尤其是液压缸,图中制作实例中考虑使用两个这样的气缸74。在气缸74的作用下,冲头73在高位置和低位置之间转换。冲头73在高位置时,折弯装置处在缩回配置,冲头在下辊31和32的下方,冲头73在低位置时,折弯装置处在服务配置下,冲头73抵靠在上辊20的下方。冲头 73的正面在折弯装置70处于服务配置下向上转动,如果需要,如展示的实例显示当折弯装置在缩回配置下,冲头73限定一个凹面73A,与上辊20互补:通过冲头73的凹面73A和上辊20的互补形状,冲头73和上辊20向下的力的传送也得到了改善,并且有效及稳定。

在实践中,冲头73是细长型形状,至少在折弯装置处在服务配置时,纵向平行延伸至上辊20的中心轴线X20,这里考虑的是折弯装置在缩回配置下的实例,由图3可以清晰可见。在其每个相对的纵向端,冲头73方便地设置了一个滑动件75,用于引导冲头73,当折弯装置处于缩回配置和服务配置转换情况下后者被气缸74驱动时。这里所考虑的例子是,滑动件75和冲模71 的梁71.2特别是形状互补上配合服务,气缸74被垂直的分布在梁71.2和滑动件75各一边。每个气缸都和滑动件75及梁71.2同步啮合。当然,其他形式的导向配置也可以考虑,以便当折弯装置70进入到缩回和服务装置下引导冲头73相对于机架10的移动。

折弯装置70还包括一个安装在机架10上的楔子76,可移动,至少由一个气缸77移动,特别是液压缸,图的示例中考虑两个这样的气缸。气缸77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楔76,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折弯装置处于缩回配置下,其中楔76和冲模71水平地间隔开,以避免在气缸72驱动冲模71 时干扰到冲模71。在第二位置时,折弯装置处于服务配置下,楔76垂直插入冲模71和机架10之间,冲模71被垂直固定朝下。如图5清晰可见,气缸77 被布置在楔76和机架10之间水平活动。楔76相对于机架10的导向移动由最适宜的配置来实现,没有限制,例如包括楔76和机床的相架10元件,形状互补合作。

根据实际操作中长远考虑,楔76可以分层。更精确地说,至少当折弯装置在服务配置下它的正面朝上,同样当折弯装置在缩回配置下正是这里考虑的实例,楔阶梯式划定两个表面76A和76B。每个表面76A和76B的形成冲模 71下的支撑,而使用的水平位置是彼此不同的。

卷板机1的其它特征,使用实例,详细工序将在下文分别在图6至19呈现。利用该卷板机1,板材2由原来的平板弯卷成“完美的”圆柱形筒体。板材2考虑的厚度为40毫米的例子,更厚的也可以。

在初始状态,卷板机1如图6中:尤其是折弯装置70是处于缩回配置下,冲模71和冲头73在下辊31和32的下方,楔水平处在冲模71的一侧。折弯装置从该缩回配置,在气缸72,74和77的驱动下慢慢进入到服务配置,如下文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气缸72被启动来升起冲模71直到它垂直和水平地排列在下辊31和32之间,这样一来如图8所示,气缸77被启动来水平移动楔76直到其76A表面位于冲模71的梁71.2的垂直下方:如果气缸72稍一松动,梁71.2 向下支撑靠着楔76的76A,并将冲模71垂直固定朝下。此外,也如由图8中所示,气缸74被致动,以抬升冲头73直到其抵住在上辊的下部,特别是其表面73A紧贴上辊20的下部。折弯装置从而在服务配置下,如图8。

如图9中所示,板材2被引入到上辊20和下辊31和32之间,直至板材2的一个端部2.1被固定在上辊20的垂直下方。板材2至少支撑在下辊31上,也包括机架10一侧的托架上,图中未示出,以便在图9的情况下平衡板材2 的位置。可以注意到,冲模71的折弯V型与板材2下方形成的水平面相齐,如图9所示,或者是处于该水平面的下方。相反,折弯装置的上端不出现在上述平面的上方,否则当板材2被引入和固定在上辊20和下辊31和32之间,折弯V型71.1会干扰到板材2,这将使板材在放置过程复杂化。

如图10所示,上辊20通过移动装置50被垂直向下移到,换句话说通过由气缸53驱动底座51和52。借助气缸74的缓慢释放作用,上辊20的下降引入冲头73下降。上辊20和冲头73共同下降,直到冲头73压住板材2的端部2.1的上表面,如图10所示:通过移动装置50的进一步驱动,上辊20和冲头73移到下方,一起向下移动,在冲头73和折弯V型71.1之间,对板材 2的端部2.1造成弯曲,如图11所示。平板2端部2.1紧靠冲模的V型71.1。如果需要,根据板材2的厚度和/或者所需的折弯曲度,冲头73和上辊20一起被按压和抬起若干道次。冲模71受到的应力被楔76接收传递到机架10。可以看出图11所示的工序是端部折弯,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工序结束时,板材2的端部2.1被折弯,而板材2的其余部分还是平的。

在板材2的2.1端部已经这样折弯后,而板材2的相对端部2.2,也可以由折弯装置70折弯。为此如图12,上辊20和冲头73共同相应的被移动装置 50和气缸74致动抬起,然后将板材2在上辊20和下辊31和32之间水平移动,直到端部2.2被定位至上辊20的垂直下方,如图13。然后,以端部2.1 被折弯装置70折弯的相同方式,上辊20和冲头73由移动装置50和气缸74 的致动而共同下降,如图13,直到板材2端部2.2在冲头73和冲模71之间被折弯,如图14所示。图14对应的是板材2的端部2.2折弯工序,这和图 11中所示折弯端部2.1工序是一致的。

如之前参考图12讨论,冲头73和上辊20然后被升起,使板材2从上辊 20和下辊31和32之间被抽出,如图16。

然后折弯装置70由服务配置,由图8所示的工序,转到在缩回配置。要做到这一点,如图16所示,通过气缸77的驱动,楔76被水平地从冲模71 隔开,从而允许冲模71被气缸72垂直向下驱动而不会干扰到楔76,直至再次下降到下辊31和32的下方,如图17所示。气缸74被致动,将冲头73从上辊20下降到下部辊31和32下方,也如图17所示。也可以理解,当折弯装置70处于其缩回配置,折弯装置70的所有部件,特别是冲模71和冲头73 相对于上辊20和下辊31和32被撤除,这样一来,如图17所示,板材2然后可以被重新引入上辊20和下辊31和32之间,而不冒干扰缩回的折弯装置70 的风险。

同时保持折弯装置70在缩回配置下,移动装置50致动上辊20下降到板材2的上表面,如图18所示,然后驱动装置40致动上下辊20,31和32之间卷动板材2,直至卷成筒体,如图19图所示。操作细节图如17至19展示,这类已知技术广泛应用于三棍卷板机,因此,这里将不进一步详细描述,只要这些特征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简单地可以看出,由于卷板机1的折弯装置70,板材2的端部2.1和2.2被预折弯,通过上下辊20,31和32之间卷曲的平板是“完美的”圆柱形筒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端部2.1和2.2之间的交界处不是平的。

图20示出一种卷板机1改型使用。在这个改型中,当折弯装置70在服务配置下,支撑冲模71的垂直位置和图8-15是有区别的。事实上,由图20可清晰看出,冲模71更低。这个差异是由于楔76是阶梯状的:的确,不像在图 8至15所示的服务配置中,在图20所示的服务配置下,冲模被下压到楔76 的76B表面,而不是76A面。该改型为调整折弯装置的端部折弯提供可能性,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厚度和/或者是所需的板材2端部2.1和2.2的弯曲度。

图21至23展示了卷板机1的变型卷板机110。卷扳机101和与卷板机1 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卷板101和卷板机1的组件是完全相同的,他们是同样的编号,因此仅对卷板机101和卷板机1之间的主要差别作如下详述。

卷板机101包括机架110,它类似于卷板机1中机架10,主要的区别是,机架110包括一个中心梁刚性地连接到机架110的其它部分。

卷板机101还包括具有相同功能的折弯装置170,同上所述折弯装置70。尤其是,折弯装置170被集成一体到卷板机101,在折弯装置170的致动器作用下,被控制在缩回配置和服务配置下转换,在缩回配置下,如图21,和折弯装置70从功能上来说是类似的。在服务配置下,如图23,和折弯装置70 从功能上来说也是类似的。折弯装置170通过中间结构在缩回和服务配置下转换,如图22。

如图21-23清晰可见,折弯装置170包括冲头,其在功能上,如这里所考虑的情况下,结构上类似于折弯装置70的冲头73,所以在图21-23中编号也是73。所以对折弯装置170的冲头73将不作进一步描述,仅指出,冲头73 与和折弯装置70的类似滑块相连,其中的一个滑块编号75在图21-23清晰。如图21,有利的是,当折弯装置170处于缩回配置下,冲头73被部分地装进梁111。

折弯装置170和折弯装置70的区别是,折弯装置170没有和折弯装置70 形状一样的冲模71和楔76,但包括由两个半V 171.1和171.2共同组成的冲模。两个半V 171.1和171.2分别和卷扳机1的下辊31,32相关联。更具体地将,半V171.1(V171.2)围绕下辊31转动,在电机臂172.1(172.2)的作用下驱动半V围绕下辊对应的中心轴X31(X32)旋转,同时在电机构件(图中未显示)特别是液压缸,一个凸轮,一个弹簧,等等的作用下,驱动半 V171.1(V171.2)对中心轴X31(X32)作径向直线运动。该径向直线运动被径向导向元件172.3(172.4)有利地引导,导向元件布置在相应的半V和下辊之间。

当折弯装置170不处于服务配置下,特别是当折弯装置在图21中显示的缩回配置下,和在图22显示的中间配置下,上述的电机构件使半V171.1和171.2远离相应的下辊31,32。在现实情况下,如图21和22显示,半V171.1 和171.2都是轻便地彻底离开下辊31和32。当折弯装置170在服务配置时,如图23所示,前述电机构件从根本上靠近相应下辊31和32的半V171.1和 171.2,直至半V171.1和171.2彻底靠在对应的下辊31和32上。

此外,当折弯装置170处于缩回配置1时,如图21所示,发动机臂172.1 将半V171.1固定在下辊31一侧,背向下辊32的位置,而对称地,电机臂172.2 将半V171.2固定在下辊32一侧,背向下辊31的位置。半V171.1和171.2 的其它角度位置也可以设想,只要在缩回配置下,这两个半V171.1和171.2 相对于上辊20和下辊31和32被撤除,使得板材可以在上下辊之间被弯卷,特别是被卷板机1弯卷的板材不要受到两个半V干扰。在电机臂172.1和 172.2的驱动作用下,半V171.1和171.2绕对应的下辊31,32,更准确的说是相应下辊的对应中心线X31和X32旋转,直至达到图22中的中间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半V水平和垂直的布置在下辊31和32之间。通过电机其它构件的进一步驱动,折弯装置170从中间配置,见图22,转化到服务配置,见图23,这样半V171.1同时压向下辊31和机架110的主梁111,而半V171.2 同时压向下辊32和机架110的主梁111。在服务配置下,冲模171的两个半 V171.1和171.2共同组成一个向上打开的折弯V,在板材端部的折弯过程中,折弯V受到的应力同时被下辊31,32和梁111吸收。

使用卷板机101和卷板机1是相同的,只是折弯装置170在缩回和服务配置下的致动有特殊性,这和冲摸171的的两个半V171.1和171.2有关系。特别是,如图21所示,从折弯装置170在缩回配置开始,电机臂172.1,172.2 和上述电机其它构件被致动,直到半V171.1和171.2被水平和垂直布置在下辊31和32之间,如图23所示,分别同时下压到两个下辊和梁上。此外,也如图23所示,气缸74被启动,以便抬起冲头73将其放在上辊20的下方。折弯装置170也由此调到服务配置。

当然,折弯装置170从服务配置到缩回配置的的过程是通过电机臂172.1 和172.2的反向驱动及上述电机其它构件和气缸74实现的。

相比于卷板机1,卷板机101可以用来卷弯同样的厚板,但板材厚度比卷板机1能加工的厚度要薄。尤其是卷板机101可以被应用于厚度超过20毫米的板材。

最后,卷扳机1和/或101的各种布置和变体,及操作是可以考虑的。作为例子,其他形式的致动器,气缸72和/或气缸74和/或气缸77和/或电机臂 172.1和172.2和/或径向导向的电机驱动构件172.3和172.4,可以在折弯装置70和/或170考虑,以控制各自在服务配置和缩回配置之间的转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