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液压排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113发布日期:2018-12-07 23:2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液压排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冲,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数控液压排冲。



背景技术:

冲压机是通过电动机驱动飞轮,并通过离合器,传动齿轮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使滑块上下运动,带动拉伸模具对钢板成型。所谓的双动就是指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分为内滑块和外滑块,内滑块带动模具的凸模或凹模,外滑块带动模具上的压边圈,在拉伸时压边圈首先动作压住钢板边缘,内滑块再动作进行拉伸。

按滑块驱动力可分为机械式冲床和液压式冲床。

依滑块运动方式可分为单动、复动、多动。

依滑块驱动结构可分为曲轴式冲床、无曲轴式冲床、肘节式冲床、摩擦式冲床、螺旋式冲床、齿条式冲床、连杆式冲床、凸轮式冲床。

冲压是金属料板加工中一种常用的加工工艺,依靠冲床(或压力机)和模具对板状条料施加外力,使条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冲压包括变形工序和分离工序两种,分离工序也称冲裁,其目的是使冲压件沿一定轮廓线从条料上分离,同时保证分离断面的质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条料在不破坯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坯料件,坯料件经后续磨削、抛光等工序,制成最终成品的冲压件。

例如,中国专利200920277110.7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冲压模具,其具体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冲压模具,包括有模具架体,所述体的一侧开有横向的送料盲槽,送料盲槽的上方开有上模安装孔、下方开有下模安装孔,上模安装孔内安装有导向模套,导向模套内滑动安装有压料装置,滑动套的上端安装有上模板,滑动套内设置有冲头,冲头的下端穿过压料板,上端穿过上模板且安装打击柱,打击柱的顶端带有台阶,打击柱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的下模安装孔内置有下模,下模上开有与冲头配合的凹模型腔。本实用新型能满足敞开式模具冲压间隙小于0.1及多孔组合冲裁等高精度冲压加工时的定心、定向及导向精度的要求,并通用转塔数控冲床模具,保证模具高精度冲压加工正常进行,并且操作简便。

又如,中国专利201310249322.5公开了一种冲压机,其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机,包括第一冲压机(1)、第二冲压机(2),还包括钢带进料装置(11)、第一出料装置(12)、工件进料装置(21)、第二出料装置(22)和传送装置(3);所述的钢带进料装置和第一出料装置水平安装在第一冲压机上,并能与第一冲压机上同步协调动作;所述的工件进料装置(21)和第二出料装置(22)水平安装在第二冲压机(2)上,并能与第二冲压机(2)同步协调动作;所述的传送装置(3)设置在第一冲压机(1)上的第一出料装置(11)与第二冲压机(2)上的工件进料装置(21)之间。其优点在于:本冲压机设计结构巧妙,即将两台冲压机通过自动输运装置相互连成一体,实现连续加工工件的目的,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幅地提高了产品加工的生产效率,有效地降低劳动力的生产成本。

又如,中国专利201210246159.2公开了一种冲压机,其具体公开一种冲压机,其包括:机体;机座,其与所述机体的底部相连接,并沿与所述机体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冲压系统,其包括冲压头和导向固定装置;动力系统,其为冲压系统提供动力;所述冲压机还包括传感定位系统,所述传感定位系统包括基板和承压组件,所述承压组件包括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通过连接柱与基板相连接,所述承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冲压头大小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机设置有传感定位系统,其能够有效的控制冲压机的冲压头的运动行程,防止冲压头对待冲压零件造成损害。

上述专利效率较低,且都是单工位,也都没有记载冲针免拆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液压排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液压排冲,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液压排冲包括:

一排冲外壳;

一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内、用于控制四缸排冲的控制箱;

若干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两侧内侧壁上、具有定位、导向作用的定位块;

一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连接、用于铝模板冲孔的上模组件;

若干与所述上模组件以及控制箱相连接、用于控制上模组件上下升降的驱动装置;

一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上、用于安放铝模板的下模组件。

优选为,数控液压排冲还包括:

一与所述下模组件相连接、用于铝模板抵压、固定的压料组件。

优选为,上模组件包括:

一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用于上模组件安装固定的上模安装板;

一与设置在所述上模安装板下端面上、与所述下模组件相对设计的若干冲针。

优选为,下模组件包括:

一与所述排冲外壳固定连接的下模固定块;

一所述下模固定块相连接、用于铝模板安放的支撑块;

所述下模固定块的上端面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块上端面高度。

优选为,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设有一用于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定位的上下模组件定位机构。

优选为,上下模组件定位机构包括:

一设置在所述上模安装板下端面上、用于防止上下模组件位置偏移的定位柱;

一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块上、用于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块;

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通孔。

优选为,压料组件包括:

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上、与所述控制箱相连接、为压料组件提供动力的气缸;

一与气缸传动连接、用于铝模板抵压、固定的压料块。

优选为,下模固定块上、与支撑块连接面上方侧壁上设有防止铝模板挤压、磨损的缓冲层。

优选为,排冲外壳上设有一与排冲外壳固定连接、用于遮挡所述上模安装板的外壳挡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排冲外壳;一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内、用于控制四缸排冲的控制箱;若干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两侧内侧壁上、具有定位、导向作用的定位块;一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连接、用于铝模板冲孔的上模组件;若干与所述上模组件以及控制箱相连接、用于控制上模组件上下升降的驱动装置;一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上、用于安放铝模板的下模组件;采用上述设计效率高,原来的完成一个冲程需要5秒以上,现在只需1.5秒;双工位,左右两边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同时操作;冲针免拆,当挡板拉出时,冲针就没有挡板顶住而不起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块与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排冲外壳;2、外壳挡板;3、定位块;4、驱动装置;5、上模安装板;6、冲针;7、挡块;8、连接块;9、压合块;10、挡块安装槽;11、冲针安装孔;12、凸起;13、拉杆;14、挡块限位板;15、下模固定块;16、支撑块;17、定位柱;18、第二定位块;20、气缸;21、压料块;22、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液压排冲,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液压排冲包括:

一排冲外壳1;

一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1内、用于控制四缸排冲的控制箱(图中未标出);

若干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1两侧内侧壁上、具有定位、导向作用的定位块3;

一与所述定位块3相配合连接、用于铝模板冲孔的上模组件;

若干与所述上模组件以及控制箱(图中未标出)相连接、用于控制上模组件上下升降的驱动装置4;

一设置在所述排冲外壳1上、用于安放铝模板的下模组件。

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采用的是四个油缸,且排冲外壳1通过中间的隔板隔开,分为左右两部分,每部分都通过两个油缸分别控制驱动,两者相互独立,实现双工位独立操作。

在使用时首先是通过下模组件将铝模板抵压固定,然后通过控制箱(图中未标出)控制驱动装置4下降,此时上模安装板5在驱动装置4、定位块3的共同作用下的缓慢下降,完成整个冲孔过程。

数控液压排冲还包括:

一与所述下模组件相连接、用于铝模板抵压、固定的压料组件。

采用压料组件的设计,使得铝模板与下模组件之间被抵压固定,避免了在冲孔时,铝模板位置偏移,造成冲孔位置错位。

上模组件包括:

一与所述驱动装置4相连接、与所述定位块3相配合、用于上模组件安装固定的上模安装板5;

一与设置在所述上模安装板5下端面上、与所述下模组件相对设计的若干冲针6。

上模板组件采用上模安装板5、冲针6的设计,在使用时,通过驱动装置4控制上模安装板5,带动冲针6下压,实现冲孔过程。

为了方便冲针6免拆,在冲针6与上模安装板5之间设计一挡块7组件,该挡块7组件包括一挡块7,一用于冲针6与挡块7相配合连接的连接块8,以及一盖盒在连接块8上、用于压合挡块7的压合块9,连接块8上设有一用于挡块7安装的挡块安装槽10,挡块安装槽10设计在连接块8的侧边上,使得挡块7能够在不提起的情况下,沿着连接块8侧边被拉出,挡块安装槽10槽底上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冲针安装孔11,冲针安装孔11的纵向横截面呈梯形,冲针6形状与冲针安装孔11相配合设计,冲针6上端面上设有与冲针安装孔11相卡接的凸起12,使得冲针6能够安装在冲针安装孔11内,当冲针6安装完后,将挡块7安装到挡块安装槽10上,使得冲针6无法向上运动,压合块9最后盖到连接块8上方,限制挡块7的向上运动。

为了方便挡块7的拉出,挡块7上还设有一与挡块7相连接的拉杆13,便于挡块7的拉出。同时在安装完成以后,为了避免挡块7被不小心拉出挡块安装槽10,在挡块安装槽10侧边上卡接一挡块限位板14,限制挡块7在挡块安装槽10内移动。

下模组件包括:

一与所述排冲外壳1固定连接的下模固定块15;

一所述下模固定块15相连接、用于铝模板安放的支撑块16;

所述下模固定块15的上端面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块16上端面高度。

下模组件采用下模固定块15以及支撑块16的设计,且限制了下模固定块15的上端面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块16上端面高度,这种阶梯式的结构设计,更好的将铝模板安放在下模组件上,为后面冲孔步骤做准备。

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设有一用于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定位的上下模组件定位机构。

两者之间采用定位组件的设计,使得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在高强度的冲孔循环过程中,不会出现位置的偏移,从另一方便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上下模组件定位机构包括:

一设置在所述上模安装板5下端面上、用于防止上下模组件位置偏移的定位柱17;

一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块15上、用于与所述定位柱17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块18;

所述第二定位块18上设有与定位柱17相配合的定位通孔。

在上模组件上设计定位柱17,在下模组件上设计第二定位块18,通过定位块3上的定位通孔与定位柱17的配合设计,使得两者一直处于一种位置相对静止的状态。

但是因为定位柱17与定位通孔只是一个点的定位,且定位孔设计为圆形,这会导致两者出现相对转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将定位柱17设计为非圆形,避免了两者的相对转动。

在定位柱17为圆形的基础上,还可以改变第二定位块18的尺寸,使其尺寸增大到冲针6下方,根据冲针6的位置,在第二定位块18上再设计一与冲针6相配合的冲针6定位孔,通过两点与定位块3限位,完全限制了两者水平方向上的任何偏移。

压料组件包括:

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块18上、与所述控制箱(图中未标出)相连接、为压料组件提供动力的气缸20;

一与气缸20传动连接、用于铝模板抵压、固定的压料块21。

通过气缸20控制压料块21,完成对铝模板的固定,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下模固定块15上、与支撑块16连接面上方侧壁上设有防止铝模板挤压、磨损的缓冲层22。

因为铝模板在被压料块21抵压在下模组件上时,由于铝模板的特性较软,如果直接与下模组件的铁接触的话,可能会对铝模板造成挤压变形,设计一缓冲层22,使得铝模板不直接与下模组件接触,避免了被挤压变形。

排冲外壳1上设有一与排冲外壳1固定连接、用于遮挡所述上模安装板5的外壳挡板2。

油缸采用垂直加压,且油缸安装在同一块基板上。

在使用时,油缸数量可以为四个、五个或者六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