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剪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6276阅读:10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剪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装配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剪脚机构。



背景技术:

电容在生产过程中,因引脚长度不一致,需要剪短以便得到需要规格长度的电容,一般采用专门的剪脚机进行电容剪脚,但现有的剪脚机都是采用人工控制的,不仅费工费时,效率低,而且引脚剪切长短不一,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剪脚机构,该电容剪脚机构能够自动完成电容的弯折和剪脚工作,无需人工控制,剪脚效率高,剪脚精度高,加工完成的电容的引脚的尺寸统一性好,不会出现不同的电容的引脚长短不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容剪脚机构,包括用于夹住电容引脚相对设置的内夹板和外夹板、用于驱动电容沿着内夹板移动的驱动机构、依次设置于内夹板尾部的弯折机构和剪断机构,所述弯折机构包括弯折基座、开设于基座上表面的弯折滑槽、滑动设置于弯折滑槽内的顶块、设置于外夹板上方的定位柱、用于驱动定位柱上下运动的定位气缸、以及用于驱动顶块滑动的弯折气缸,顶块的前端面开设有半圆形凹槽,顶块的前方设置有挡块,挡块和顶块分设于内夹板的两侧,所述剪断机构包括剪断基座、滑动设置于剪断基座的剪断滑块、设置于剪断滑块前端的第一刀片、用于推动第一刀片动作的剪断气缸、以及第二刀片,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相对设置且分设于内夹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弯折滑槽为L型槽,所述顶块设置于弯折滑槽的一段直槽内,弯折滑槽的另一段直槽内滑动设置有弯折驱动块,弯折驱动块的左端面和顶块的后端面均为为斜面,弯折驱动块的左端面和顶块的后端面抵接,弯折驱动块的右端与弯折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顶块的侧面开设有贯穿顶块的弯折限位槽,弯折限位槽之内穿设有弯折限位圆柱,弯折限位圆柱和弯折限位槽的一端部之间夹设有弯折复位压簧,弯折复位压簧的中心线与顶块的滑动方向平行,弯折限位圆柱的中心轴与顶块的滑动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剪断滑块的后端面为弧形面,所述剪断机构还包括滚筒、套设于滚筒内的转轴、设置于滚筒下方用于驱动滚筒向上运动的连杆,转轴的两端固定于连杆的上端,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剪断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滚筒的表面与剪断滑块的后端面抵接。

其中,所述剪断滑块的侧面开设有贯穿剪断滑块的剪断限位槽,剪断限位槽之内穿设有剪断限位圆柱,剪断限位圆柱和剪断限位槽的一端部之间夹设有剪断复位压簧,剪断复位压簧的中心线与所述剪断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剪断限位圆柱的中心轴与剪断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组驱动组件和电机,驱动组件包括转盘、套设于转盘内的驱动轴、以及套设于驱动轴下端之外的从动轮,两从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根驱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转盘的侧面均布有一圈圆锥凸起,所述内夹板和外夹板与转盘的相对面开设有供圆锥凸起穿过的缺口。

其中,所述内夹板的末端设置有下料口,下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尾料收集箱。

其中,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刀口均为锯齿形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容从上料端进入,使得电容的引脚夹设于内夹板和外夹板之间,同时内夹板和外夹板的上表面抵住电容的下端面,完成电容的定位,驱动机构驱动电容沿着内夹板移动,电容被送到顶块和挡块之间,弯折气缸驱动顶块向前滑动,半圆形凹槽推倒电容,引脚发生弯折,之后定位气缸驱动定位柱向下动作下压电容,使得电容的引脚完成90°弯折,而后电容继续向前运动,电容引脚到达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之间时,剪断气缸驱动第一刀片动作,剪断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完成电容的弯折和剪脚工作,无需人工控制,剪脚效率高,用于固定第一刀片的剪断滑块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定位精度高,且长时间使用后亦不会发生大的定位尺寸偏差,有效地保证了剪脚精度,加工完成的电容的引脚的尺寸统一性好,不会出现不同的电容的引脚长短不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夹板和外夹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剪断机构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弯折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弯折机构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为:尾料收集箱1、内夹板2、外夹板3、弯折机构4、剪断机构5、弯折基座6、弯折滑槽7、顶块8、定位柱9、定位气缸10、弯折气缸11、半圆形凹槽12、挡块13、剪断基座14、剪断滑块15、第一刀片16、剪断气缸17、第二刀片18、弯折限位槽19、弯折限位圆柱20、弯折复位压簧21、滚筒22、连杆23、剪断限位槽24、剪断限位圆柱25、剪断复位压簧26、电机27、转盘28、驱动轴29、从动轮30、皮带31、圆锥凸起32、下料口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图7,一种电容剪脚机构,包括用于夹住电容引脚相对设置的内夹板2和外夹板3、用于驱动电容沿着内夹板2移动的驱动机构、依次设置于内夹板2尾部的弯折机构4和剪断机构5,所述弯折机构包括弯折基座6、开设于基座上表面的弯折滑槽7、滑动设置于弯折滑槽7内的顶块8、设置于内夹板2上方的定位柱9、用于驱动定位柱9上下运动的定位气缸10、以及用于驱动顶块8滑动的弯折气缸11,顶块8的前端面开设有半圆形凹槽12,顶块8的前方设置有挡块13,挡块13和顶块8分设于内夹板2的两侧,所述剪断机构5包括剪断基座14、滑动设置于剪断基座14的剪断滑块15、设置于剪断滑块15前端的第一刀片16、用于推动第一刀片16动作的剪断气缸17、以及第二刀片18,第一刀片16和第二刀片18相对设置且分设于内夹板2的两侧。

其中,所述弯折滑槽7为L型槽,所述顶块8设置于弯折滑槽7的一段直槽内,弯折滑槽7的另一段直槽内滑动设置有弯折驱动块,弯折驱动块的左端面和顶块8的后端面均为为斜面,弯折驱动块的左端面和顶块8的后端面抵接,弯折驱动块的右端与弯折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顶块8的侧面开设有贯穿顶块8的弯折限位槽19,弯折限位槽19之内穿设有弯折限位圆柱20,弯折限位圆柱20和弯折限位槽19的一端部之间夹设有弯折复位压簧21,弯折复位压簧21的中心线与顶块8的滑动方向平行,弯折限位圆柱20的中心轴与顶块8的滑动方向垂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顶块8推倒电容后,弯折复位压簧21向顶块8提供向后的复位力,顶块8回复到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剪断滑块15的后端面为弧形面,所述剪断机构5还包括滚筒22、套设于滚筒22内的转轴、设置于滚筒22下方用于驱动滚筒22向上运动的连杆23,转轴的两端固定于连杆23的上端,连杆23的下端与所述剪断气缸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滚筒22的表面与剪断滑块15的后端面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剪断气缸17驱动连杆23向上动作,滚筒22向上运动同时滚筒22的筒面与顶块8的后端面抵接而发生转动,顶块8向前滑动,第一刀片16和第二刀片18闭合,剪断引脚。

其中,所述剪断滑块15的侧面开设有贯穿剪断滑块15的剪断限位槽24,剪断限位槽24之内穿设有剪断限位圆柱25,剪断限位圆柱25和剪断限位槽24的一端部之间夹设有剪断复位压簧26,剪断复位压簧26的中心线与所述剪断滑块15的滑动方向平行,剪断限位圆柱25的中心轴与剪断滑块15的滑动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组驱动组件和电机27,驱动组件包括转盘28、套设于转盘28内的驱动轴29、以及套设于驱动轴29下端之外的从动轮30,两从动轮30通过皮带31传动连接,电机27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根驱动轴29的下端固定连接,转盘28的侧面均布有一圈圆锥凸起32,所述内夹板2和外夹板3与转盘28的相对面开设有供圆锥凸起32穿过的缺口。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圆锥凸起32随着转盘28转动,同时拨动电容的引脚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电容的移动。

其中,所述内夹板2的末端设置有下料口33,下料口33的下方设置有尾料收集箱1。具体地,尾料收集箱1用于收集剪断后的废弃引脚。

其中,所述第一刀片16和第二刀片18的刀口均为锯齿形刀口。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