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焊接形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264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焊接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防焊接形变的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是在高温的效果下,焊接区域(包含焊缝邻近的金属)受热,体积胀大遭到周围金属的阻止,所以发作了紧缩塑性变形。因为焊接过程中,焊件受到局部的、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因此,焊接接头各部位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由于焊件本身是一个整体,各部位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不能自由地伸长和缩短,所以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应力和变形。

目前,在加工管道与金属板满焊的过程中,因为在焊接时产生的巨大热量没有释放,而累计在焊接点周围,造成应力,在冷却过程中慢慢应力释放而引起变形,而且能量释放的过程会因为时间和受热程度的差异造成该变形不可控制,导致焊接而产生中等乃至较大的变形,造成产品合格率低,极大地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焊接形变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焊接形变的装置,应用在焊接件内部,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上设有盛放硝酸铵的硝酸铵储存室,所述硝酸铵储存室的上方还设有用于存储水的储水室,所述储水室的底部通过第一隔水阀门与所述硝酸铵储存室可相连通,所述储水室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隔水阀门连接;所述储水室的顶部还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一第二隔水阀门,所述第二隔水阀门和第一隔水阀门将所述壳体分隔为两个密封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二隔水阀门与第二流量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还与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壳体的四周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隔水阀门及加热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水阀门和第二隔水阀门均为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储水室下表面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储水室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巧妙,降温迅速,效果明显,而且理论上可无限循环使用,极大降低成本,同时,也保证了焊接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防焊接形变的装置,应用在焊接件内部,包括壳体1及位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加热装置2,所述加热装置2上设有盛放硝酸铵的硝酸铵储存室3,所述储水室4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储水室4的高度。所述硝酸铵储存室3的上方还设有用于存储水的储水室4,所述储水室4的底部通过第一隔水阀门5与所述硝酸铵储存室3可相连通,所述储水室4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流量传感器6,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6与所述第一隔水阀门5连接;所述储水室4的顶部还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一第二隔水阀门7,所述第二隔水阀门7和第一隔水阀门5将所述壳体1分隔为两个密封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二隔水阀门7与第二流量传感器8连接,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8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且还与加热装置2连接,所述壳体1的四周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与第一隔水阀门5及加热装置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进步一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水阀门5和第二隔水阀门7均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进步一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2为电热丝,采用电热丝可极大的节省成本,同时利用率高。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所述防焊接形变的装置设置在所述焊接件内部,当开始焊接时,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温度传感器9所接收到的温度大于其内部限定温度时,所述温度传感器9将信号传至第一隔水阀门5,所述第一隔水阀门5打开,此时,所述储水室4里面的水流至所述硝酸铵储存室3内,二者混合,硝酸铵在较高温度下迅速溶解,剧烈吸热,通过接触从所述焊接件内大量吸热。

当所述焊接件加工完成后,所述温度传感器9接收到的温度小于其内部限定温度时,所述温度传感器9将信号传至第一隔水阀门5,所述第一隔水阀门5闭合,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器9将信号传至所述加热装置2,此时,所述加热装置2加热使水开始蒸发、硝酸铵开始析出,进而借助硝酸铵析出热使水进一步蒸发,使硝酸铵析出,二者分离,当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8感应不到所述硝酸铵储存室3内有流量时,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8将信号传至第二隔水阀门7,此时所述第二隔水阀门闭合,所述壳体1分隔为两个密封收容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巧妙,降温迅速,效果明显,而且理论上可无限循环使用,极大降低成本,同时,也保证了焊接产品的良品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