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4600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钢筋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切割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切割机。



背景技术:

钢筋切割机是一种剪切钢筋所使用的工具,它是钢筋加工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钢筋切割机常用于房屋建设、桥梁等工程,在施工时常常会采用水泥预制件,水泥预制件一般需要采用钢筋制备骨架,然后再浇筑水泥得到;制备骨架时,需要采用钢筋切割机将钢筋切割为所需长度的小段,而现有的钢筋切割机存在因劳动强度大而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的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103521652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大批量钢筋切割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后端的支撑座、活动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机壳、安装在机壳内的切割刀具和横向贯穿在底座上的通孔,钢筋放置在通孔内,一次放置多根钢筋,利用切割刀具实现一次切割。

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钢筋切割机切割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切割机,通过安装在切割机体上的测量装置对钢筋进行即时测量,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的确定所需钢筋成品长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筋切割机,包括切割机体和设置在切割机体上的夹持装置,切割机体包括底座和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切割机刀具总成,切割机刀具总成包括锯片,所述底座上设置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限位尺以及固定于限位尺靠近锯片一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延伸至夹持装置前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使用钢筋切割机时,先将钢筋置于底座上,之后通过测量装置对钢筋进行测量,之后将钢筋用夹持装置固定,最后利用切割机刀具总成对钢筋进行切割,测量装置的设置,使得使用者能够即时快速对钢筋进行测量,之后方便切割成所需的长度,且在限位尺靠近锯片一端设置延伸至夹持装置前方的限位块,使用者可以在第一次测量确定限位尺位置后,将钢筋直接抵接在限位块上,从而不必再每次认真观察钢筋是否移动到正确位置,进一步提高钢筋切割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固定夹板和滑移连接在底座上的滑动夹板,所述固定夹板固定有螺栓,螺栓穿过滑动夹板上相应孔洞,通过设置有螺母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滑动滑动夹板,改变固定夹板和滑动夹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根据实际所需切割钢筋的粗细来调节夹持装置,使得钢筋切割机的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侧面开设有平行于固定夹板的固定槽,固定槽贯穿底座两侧;所述测量装置包括限位尺,限位尺滑移连接在固定槽内,限位尺上设置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处在底座上时,使用者能够及时对钢筋进行测量,确定所要切割的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穿过底座上相应的螺纹孔伸入固定槽固定限位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第一次对所需切割钢筋测量后,可以通过定位螺栓将限位尺固定,从而不必每次再重新测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夹板和滑动夹板相对的侧面均设置具有弹性的夹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能够更为贴合的被夹持在固定夹板和滑动夹板之间,使得夹持装置的夹持效果更好,保证钢筋在被切割时不会轻易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下端面设置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需要移动钢筋切割机时,可以通过滚轮移动,大幅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下端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抵接部、一端螺纹连接于抵接部上端面且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升降杆、与升降杆相配合的转轴以及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把手;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锥齿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底座,所述转轴靠近升降杆一端设置有与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筋切割机需要进行切割作业时,可以通过升降机构将钢筋切割机整体位置抬升,使得滚轮离开地面,避免钢筋切割机在切割作业时,因滚轮而移动,使得切割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所需切割的钢筋放在底座上后,能够通过安装在底座上的测量装置对钢筋进行及时测量,且在第一次测量之后,只需对测量装置的限位尺进行固定,之后使用者就可以不必再重复测量,只需将钢筋抵接在限位块上,就能快速确定切割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中:1、切割机体;11、底座;111、锯片槽;112、夹持部;113、固定槽;114、滑槽;12、切割机刀具总成;121、锯片;2、夹持装置;21、固定夹板;22、滑动夹板;23、螺栓;3、测量装置;31、限位尺;32、定位螺栓;33、限位块;4、滚轮;5、升降机构;51、抵接部;52、升降杆;53、转轴;5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钢筋切割机,参照图1,包括切割机体1,为避免钢筋在切割时晃动,在切割机体1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夹持固定钢筋的夹持装置2;为减少使用者在作业时的测量次数,在切割机体1上固定连接有测量装置3;为方便使用者移动钢筋切割机,在切割机体1的下部设置有滚轮4。

参照图2,切割机体1包括底座11和安装固定在底座11上的切割刀具总成12,切割机刀具总成12包括用于切割钢筋的锯片121,在底座11上开设有和锯片121相配合的锯片槽111,锯片槽111贯穿底座11,从而避免切割钢筋产生的残渣落在锯片槽111内,将锯片槽111堵住;使用者操作切割机刀具12切割钢筋时,锯片121能够伸入锯片槽111,从而实现将钢筋完全切断。

参照图3,夹持装置2包括焊接固定在底座11上的固定夹板21和滑移连接在底座11上的滑动夹板22,其中固定夹板21呈现为长方体状,竖直固定在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夹板21一端靠近锯片121所在平面并且与锯片121所在平面垂直,参照图2,锯片121切割钢筋时,不会触碰固定夹板21;滑动夹板22平行固定夹板21设置,滑动夹板22靠近底座11的一侧呈现为T形,在底座11上设置有相配合的滑槽114,滑动夹板22滑移连接在滑槽114中;在固定夹板21上焊接固定有螺栓23,螺栓23穿过滑动夹板22并且在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抵触于滑动夹板背离固定夹板一侧表面且用于将滑动夹板朝向固定夹板一侧推动,从而使用者可以根据所要切割钢筋的粗细调节滑动夹板22与固定夹板21的间距,使得钢筋能够被夹持的更加牢固;为保证钢筋更好的被夹持,在固定夹板21和滑动夹板22相对的两侧面设置有夹持部112,夹持部112选择弹性材料制成,通过强力胶粘在固定夹板21和滑动夹板22上使得钢筋能够更好的被夹持。

参照图3,测量装置3包括限位尺31和定位螺栓32,在底座11的侧面开设有平行于固定夹板21的固定槽113,参见图5,固定槽113两端贯穿,限位尺31滑移连接在固定槽113内。在限位尺31上表面设置有刻度,限位尺31靠近锯片槽111一端的刻度为起始始刻度,起始刻度的数值为锯片槽111到限位尺31这一端的水平距离,从起始刻度开始,刻度逐渐规律性增大,该刻度之所以如此设置,是因为从固定夹板21到限位尺31起始端始终存在一段距离,若该距离不计算,则实际的切割出来的钢筋长度为需要的长度加上从固定夹板21到限位尺31起始端的距离的总和,限位尺31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及时方便的对所要切割的钢筋进行测量。在底座11上设置有定位螺栓32,定位螺栓32穿设且螺纹连接于底座11的上端面,并且抵接在限位尺31上,通过定位螺栓32使用者可以将调节好的限位尺31固定;在限位尺31有起始刻度的一端一体成形有限位块33,限位块33垂直限位尺31设置,且限位块33位于固定夹板21和滑动夹板22的正前方,即钢筋能够抵接在限位块33上,从而方便使用者在第一次调整好限位尺31后,只需将钢筋的一端抵接在限位块33上,就能够保证所切割的钢筋达到指定长度。

参照图1和图4,在底座11的下端面均匀的设置有4个滚轮4,滚轮4的设置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便捷的移动钢筋切割机。为了防止切割钢筋时,钢筋切割机因为滚轮而移动,在底座11下设置升降机构5用于将钢筋切割机抬升使得滚轮4不再接触地面。升降机构5包括抵接部51、螺纹连接在抵接部51上的升降杆52、与升降杆52相配合的转轴53以及焊接固定在转轴53上的把手54;抵接部51为截面呈T形的圆台,竖直滑移连接于底座11的下端面;升降杆52一端螺纹连接在抵接部51的上端面,另一端伸入底座11内部且一体成型有锥齿轮521,转轴53穿过底座11的侧面,在靠近升降杆52一端一体成型有与锥齿轮521相啮合的齿轮531,在底座11内部开设有一容纳锥齿轮521与齿轮531的容纳腔,转轴53另一端伸出底座11的侧面,且焊接固定有把手54,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把手54,带动转轴53转动,转轴53转动又带动升降杆52转动,升降杆52在抵接部51上的转动,会旋进或是旋离抵接部51,从而实现对抵接部51的升降进而实现对钢筋切割机的升降。

使用者在使用钢筋切割机时,先转动把手54将钢筋切割机抬升,使得滚轮4离开地面,接着将需要切割的钢筋置于底座11之上,位于固定夹板21和滑动夹板22之间,然后使用限位尺31对钢筋进行测量,并进一步的用定位螺栓32将限位尺31固定,之后再将钢筋用固定夹板21和滑动夹板22固定,继而使用锯片121对钢筋进行切割,之后使用者只需要每次将钢筋抵接在限位块33上就能快速的确定切割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