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五金件倒角连续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791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五金件倒角连续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五金件倒角连续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者分离,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现有金属或非金属加工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常用的工艺设备。

由于不同工业应用的装配需求,需要对工件进行不同的加工,汽车五金件对精度要求较高,需要每个步骤都可靠精细,特别是折弯和倒角形成,需要各个工位进行配合才能够可靠准确地完成,现有连续模具的部件要求外周边全部面压的工序是按顺序传送配合单发面压,加工较为繁琐。

如果能省略单发面压工序,并克服连续模需要带料搭边的困难在连续模内实现部件的外周边面压,是本实用新型探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五金件倒角连续模具,设置可靠的加工顺序,确保折弯倒角加工的可靠性,能够实现对连续模的带料搭边处进行面压处理,提高五金件的加工质量。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五金件倒角连续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脱料板,下模从下至上设置有下支块、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上模和下模根据加工工序依次设置有冲孔机构、翻边机构、面压机构、倒角机构、打凸机构、半剪机构和落料机构。

进一步的,冲孔机构包括冲孔头和冲孔槽,冲孔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冲孔槽贯穿下模板,冲孔头与冲孔槽匹配。

进一步的,翻边机构包括翻边冲头和翻边槽,翻边冲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翻边槽贯穿下模板,翻边槽与翻边冲头匹配。

进一步的,翻边冲头底部固定有凸头,翻边槽底部固定有限位块,凸头的厚度与限位块的高度和等于翻边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面压机构包括面压头,面压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

进一步的,倒角机构包括第一倒角头、倒角槽,第一倒角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倒角槽贯穿下模板,倒角槽内固定有第一倒角座,第一倒角座顶部的一侧设有倒角,第一倒角头的底部设有凹陷,第一倒角座的倒角和第一倒角头的凹陷形状大小匹配。

进一步的,倒角机构还包括第二倒角头,第二倒角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倒角槽内还固定有第二倒角座和辅助垫块,第二倒角座位于第二倒角头的正下方,第二倒角座的高度小于倒角槽的深度,辅助垫块的高度等于倒角槽的深度,辅助垫块紧贴于第二倒角座的一侧,第二倒角头的垂直投影与辅助垫块之间设有间隔。

进一步的,打凸机构包括打凸头和打凸槽,打凸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打凸槽设于下模板的上部,打凸槽的深度小于五金件的厚度,打凸头与打凸槽匹配。

进一步的,半剪机构包括半剪头,半剪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

进一步的,落料机构包括落料头和落料槽,落料头贯穿脱料板固定于上夹板,落料槽贯穿下模板,落料头与落料槽匹配。

将加工的五金件放在下模板上,冲孔机构对五金件进行冲孔,翻边机构对前一工序形成的某些孔进行翻边加工,面压机构对五金件进行面压,确保五金件的形状,倒角机构再对五金件进行可靠的折弯倒角,打凸机构对五金件进行打凸操作,完成打凸之后,半剪机构对无尽件进行半剪,减少五金件最后分离所产生的毛刺,落料机构对五金件进行冲压落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五金件倒角连续模具,设置了可靠的加工顺序,在折弯倒角之前对五金件进行面压,确保五金件折弯倒角前的形状,确保折弯倒角加工时不会因为初始形状而发生偏移,有效提高折弯倒角加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且能够实现对连续模的带料搭边处进行面压处理,提高汽车五金件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上模10、上模座11、上垫板12、上夹板13、脱料板14、下模20、下支块21、下模座22、下垫板23、下模板24、冲孔机构31、冲孔头311、冲孔槽312、翻边机构 32、翻边冲头321、翻边槽322、凸头323、限位块324、面压机构33、面压头331、倒角机构34、第一倒角头341、倒角槽342、第一倒角座343、第二倒角头344、第二倒角座345、辅助垫块346、打凸机构35、打凸头351、打凸槽352、半剪机构36、半剪头361、落料机构 37、落料头371、落料槽3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五金件倒角连续模具,包括上模10、下模20,上模10 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模座11、上垫板12、上夹板13、脱料板14,下模20从下至上设置有下支块21、下模座22、下垫板23、下模板24;上模10和下模20根据加工工序依次设置有冲孔机构31、翻边机构32、面压机构33、倒角机构34、打凸机构35、半剪机构36和落料机构37。

将加工的五金件放在下模板24上,冲孔机构31对五金件进行冲孔,翻边机构32对前一工序形成的某些孔进行翻边加工,面压机构33对五金件进行面压,确保五金件的形状,倒角机构34再对五金件进行可靠的折弯倒角,打凸机构35对五金件进行打凸操作,完成打凸之后,半剪机构36对无尽件进行半剪,减少五金件最后分离所产生的毛刺,落料机构37对五金件进行冲压落料,形成的五金件精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靠的加工顺序,在折弯倒角之前对五金件进行面压,确保五金件折弯倒角前的形状,确保折弯倒角加工时不会因为初始形状而发生偏移,有效提高折弯倒角加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汽车五金件的加工质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冲孔机构31包括冲孔头311和冲孔槽312,冲孔头311贯穿脱料板 14固定于上夹板13,冲孔槽312贯穿下模板24,冲孔头311与冲孔槽312匹配。冲空头311 下压贯穿五金件插入冲孔槽312中,完成冲孔操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翻边机构32包括翻边冲头321和翻边槽322,翻边冲头321贯穿脱料板14固定于上夹板13,翻边槽322贯穿下模板24,翻边槽322与翻边冲头321匹配,翻边冲头321底部固定有凸头323,翻边槽322底部固定有限位块324,凸头323的厚度与限位块324的高度和等于翻边槽322的深度。翻边冲头321下压,凸头323挤压五金件的孔边缘进入翻边槽322中,最终限位块324阻挡凸头323下压,完成翻边操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面压机构33包括面压头331,面压头331贯穿脱料板14固定于上夹板13,面压头331下压,对五金件进行整体的形状调整。

基于上述实施例,倒角机构34包括第一倒角头341、倒角槽342,第一倒角头341贯穿脱料板14固定于上夹板13,倒角槽342贯穿下模板24,倒角槽342内固定有第一倒角座 343,第一倒角座343顶部的一侧设有倒角,第一倒角头341的底部设有凹陷,第一倒角座343 的倒角和第一倒角头341的凹陷形状大小匹配;倒角机构34还包括第二倒角头344,第二倒角头344贯穿脱料板14固定于上夹板13,倒角槽342内还固定有第二倒角座345和辅助垫块 346,第二倒角座345位于第二倒角头344的正下方,第二倒角座345的高度小于倒角槽342 的深度,辅助垫块346的高度等于倒角槽342的深度,辅助垫块346紧贴于第二倒角座345 的一侧,第二倒角头344底部靠近辅助垫块346的一侧设有倒角,有效防止在折弯时对五金件造成损害,第二倒角头344的垂直投影与辅助垫块346之间设有间隔。第一倒角头341和第二倒角头344向五金件下压,分别对五金件两端进行折弯倒角,第一倒角头341与第一倒角座343压合形成倒角,第二倒角头344与第二倒角座345压合,配合辅助垫块346形成Z 型折弯。

基于上述实施例,打凸机构35包括打凸头351和打凸槽352,打凸头351贯穿脱料板 14固定于上夹板13,打凸槽352设于下模板24的上部,打凸槽352的深度小于五金件的厚度,能够可靠自动地完成打凸操作,打凸头351与打凸槽352匹配。打凸头351向五金件下压并落入打凸槽352中,形成凸起。

基于上述实施例,半剪机构36包括半剪头361,半剪头361贯穿脱料板14固定于上夹板13,半剪头361向五金件下压进行半剪,为最后一步五金件分离作准备,能够显著降低分离时毛刺的形成。

基于上述实施例,落料机构37包括落料头371和落料槽372,落料头371贯穿脱料板 14固定于上夹板13,落料槽372贯穿下模板24,落料头371与落料槽372匹配,落料头371 压向五金件,五金件分离并从落料槽372下落输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