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588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尤其是一种可提高机床加工工件质量及工作效率,延长机床使用寿命的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切削机床在加工工件时,因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进而产生热。如不及时降温,不仅会使工件表面出现损伤、变得粗糙,也会使刀具因受热而强度降低。为此,在机床切削工件时,需要由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向切削面提供起到润滑且降温作用的切削油。现有的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是将切削油与水预先混合后放入存储罐等容器中,压缩机通过调节阀与输送管连接,输送管中部内径急剧变小然后扩大,内径最小处与置于容器内的切削油供给管相接,压缩机则由安装在主体机壳上的竖直移送杆及凸轮开关驱动。工作时启动压缩机,使压缩机中出来的空气和切削油混合后,分散至切削面。存在如下缺点:

1.需要具备切削油线路和空气线路,整个装置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2.切削油与水是由切削作业人员人工混合存储在容器中,不仅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混合状态由操作人员肉眼确定,难以确保混合均匀及比率合格,直接影响了加工工件质量及缩短机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机床加工工件质量及工作效率,延长机床使用寿命的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存储切削油的第一容器和存储水的第二容器,第一计量泵的入口与第一容器相接,第一计量泵的出口及第二计量泵的出口均与第二容器相接,第二容器与混合涡流机的入口相接,混合涡流机的出口与混合液存储罐相接,所述混合液存储罐通过加压泵与切削油供给管相接,所述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混合涡流机及加压泵均由计算机控制。

设有壳体,所述第一容器及第一计量泵位于壳体内左侧,在壳体左侧的面板上有与计算机相接的切削油液位计,第二容器、混合液存储罐、混合涡流机自下而上设置在壳体内右侧的后面,第二计量泵、加压泵自上而下设置在壳体内右侧的前面,第二计量泵与加压泵之间的面板上设有工具收纳空间,在第二计量泵上面的面板上设有计算机操作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在切削现场由计算机控制计量泵将切削油投入水中预混合,然后再控制混合涡流机将水和切削油混合均匀,继而控制加压泵将混合液持续供给机床切削面。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智能控制,避免人为操作所存在的问题,可提高机床加工工件质量及工作效率,延长机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路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切削油自动供给装置,设有用于存储切削油的第一容器1和存储水的第二容器2,第一计量泵3的入口与第一容器1相接,第一计量泵3的出口及第二计量泵4的出口均与第二容器2相接,第二容器2与混合涡流机5的入口相接,混合涡流机5的出口与混合液存储罐6相接,所述混合液存储罐6通过加压泵7与切削油供给管8相接,所述第一计量泵3、第二计量泵4、混合涡流机5及加压泵7均由计算机9控制。

具体结构可如图3所示:设有壳体10,壳体10底部具有方便移动的万向轮,第一容器1及第一计量泵3位于壳体10内左侧,在壳体10左侧的面板上有与计算机9相接的切削油液位计11及观察窗,第二容器2、混合液存储罐6、混合涡流机5自下而上设置在壳体10内右侧的后面,第二计量泵4、加压泵7自上而下设置在壳体10内右侧的前面,第二计量泵4与加压泵7之间的面板上设有工具收纳空间12,在第二计量泵4上面的面板上设有计算机操作触摸屏13。

工作过程:

1. 第二计量泵4的入口与水源相接,将水定量泵入第二容器2,第一计量泵3将存储于第一容器1的切削油定量泵入第二容器2,即切削油和水按设定比例预混合;切削油液位计11随时监测,当切削油液位达到下限时,由计算机报警,提示补足切削油;

2. 启动混合涡流机5,将第二容器2中的预混液混合均匀,制成切削油稀释液置于混合液存储罐6中;

3. 启动加压泵,将切削油稀释液按照设定量通过切削油供给管8至各机床14切削面,如图4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