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产品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151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产品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金属产品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产品夹紧定位后再进行相应作业。特别的,对于一些薄片状、易形变、体积较小的金属产品,便难以适用于需要通过夹持或是加压等方式来实现定位夹紧的机构。因此,需要一种采用磁铁吸附的定位机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6212908290公开的磁铁定位机构,包括圆形磁铁、固定板、螺母和平头螺丝,其中平头螺丝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板上,圆形磁铁穿套在平头螺丝下端。产品定位平板则放置在平头螺丝的末端,通过圆形磁铁的作用被吸附稳定。虽然该技术方案通过磁铁作用起到了一定的定位效果,但是由于圆形磁铁与定位平板间隔设置,显然对定位平板的吸附稳定性较弱,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等现象,不利于加工作业;同时,还需要合理控制磁铁的吸附力,否则,造成定位产品分离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无操作即可方便、稳定地定位产品且产品与机构可快速分离的定位机构,该机构特别适用于金属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产品定位机构,包括壳体、活动组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升降机构;其中,壳体的侧壁设有通孔、壳体的顶面设有开口;升降机构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滚轮、固定在底板上与本体底部连接的弹性支撑件以及安装在本体顶面的磁铁;活动组件包括穿插在通孔中的楔形块;滚轮上方还设有可供楔形块通过且与通孔位置对应的空间,楔形块进入空间后下压滚轮迫使本体下降后磁铁离开开口。

进一步的,本体底面还设有与空间连通的缺口;滚轮通过销水平地设置在缺口中且顶部嵌入空间中。

进一步的,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壳体侧壁上与通孔对接的支架、扳手以及供楔形块复位的复位弹簧;支架设有开槽,扳手通过活动销旋转地设置在开槽内,扳手后扳手推动楔形块向空间伸入。

进一步的,楔形块为L形;楔形块的长端头穿插于通孔中,复位弹簧处于楔形块的短端头靠近壳体的一侧。

进一步的,通孔的尺寸与楔形块尺寸匹配从而楔形块四面贴合于通孔内壁;壳体侧壁上处于通孔上方的位置与通孔连通地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足够使楔形块完全进入壳体中。

进一步的,磁铁嵌合于本体中并与本体上表面齐平;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台阶,从而自然状态下本体的上端卡嵌于开口中且磁铁与壳体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壳体顶面沿开口边缘设有直角限位块。

进一步的,楔形块的长端头设有圆弧倒角。

进一步的,弹性支撑件为弹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磁铁的直接吸附作用可以方便地使产品被定位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晃动等影响加工效果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如技术背景中提及的一些特殊性较强的产品夹持问题,同时操作员双手解放可进行其他作业,促进整个流程的生产效率。通过楔形块与升降机构的配合,则快速实现了产品与定位机构的分离;限位块的设计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定位精度,实现高效率批量性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3为升降机构爆炸图。

图4为活动组件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活动组件2以及设置在壳体1中的升降机构3。其中,壳体1的侧壁设有通孔11、壳体1的顶面设有开口12。活动组件2包括固定在壳体1侧壁上与通孔11对接的支架21、扳手22、穿插在通孔11中的楔形块20以及供楔形块20复位的复位弹簧23。支架21设有开槽210,扳手22通过活动销24旋转地设置在开槽210内。特别的,通孔11的尺寸应与楔形块20尺寸匹配从而楔形块20四面贴合于通孔11内壁,使得楔形块20在移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偏移。

升降机构3包括本体30、设置在本体30内的滚轮31、固定底板32上与本体30底部连接的弹性支撑件33以及安装在本体顶面的磁铁34,滚轮31上方还设有可供楔形块20通过且与通孔11位置对应的空间35,楔形块20进入空间35后下压滚轮31迫使本体30下降后磁铁34离开开口12。具体表现为:本体30底面还设有与空间35连通的缺口36,滚轮31通过销37水平地设置在缺口36中且顶部嵌入空间35中,并且滚轮31的顶面应高于通孔11的底面高度;磁铁34嵌合于本体30中并与本体30顶面齐平;弹性支撑件33为弹簧,且分布在本体30底面四角。

自然状态下,楔形块20穿插于通孔11中且末端处于开槽210中被支架21承托;升降机构的本体30上端部设有台阶310,从而自然状态下本体30的上端在弹性支撑件33作用下卡嵌于开口12中且磁铁34与壳体1的上表面齐平。因此,金属产品能够直接贴合磁铁34被吸附定位,保证了将产品定位的同时不发生偏移、掉落、晃动、歪斜等现象,确保了加工的顺畅与精准。

产品加工完毕后,下压扳手22,扳手22旋转翘起后推动楔形块20向空间35伸入,此时楔形块20的前端与滚轮31发生滚动摩擦并下压滚轮31,使得本体30下降,磁铁34离开开口12,实现产品与磁铁34的快速分离。

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楔形块20为L形。其中,楔形块20的长端头穿插于通孔11中起下压滚轮31作用,复位弹簧23则处于楔形块20的短端头靠近壳体1的一侧。相应地,壳体1侧壁上处于通孔11上方的位置与通孔11连通地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足够使楔形块20完全进入壳体1中。因此,楔形块20被进一步推进后,复位弹簧23与凹槽相抵从而释放扳手后使整个楔形块20退出复位,本体30上升,重新对产品起定位作用。

特别的,壳体顶面沿开口12边缘设有直角限位块4,有助于对产品的辅助定位。

特别的,楔形块20的长端头设有圆弧倒角200,有利于辅助楔形块20顺滑地向空间35的推进。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