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形冲压件的退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835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形冲压件的退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形冲压件的退料模具。



背景技术:

参见图3-图5,现有技术一为桥形冲压件3常用的退料方式,顶料块4表面为一平面,桥形冲压部31冲压形成后,桥形冲压部31会嵌在凹模2里,需要顶料块4向上移动将其顶出,这种退料方式最大的缺点是:退料后桥形冲压部31会发生变形,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且需要返工修整,生产效率低下。

参见图6-图8,现有技术二同样为桥形冲压件3常用的退料方式,顶料块4上表面设有凹槽5,凹槽5左右两侧均为尖角51,顶料块4每次顶出桥形冲压件3时,桥形冲压件3上对应尖角51的位置会产生压印,导致桥形冲压件3的良品率低下,而且,尖角51处会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容易发生崩裂。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桥形冲压件的退料模具,其顶料块设有承托平面,使顶料块与桥形冲压件接触时受力更加均匀,被推出的桥形冲压件不会发生变形以及出现压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桥形冲压件的退料模具,包括下垫板及固定在下垫板上的凹模,凹模上设有冲压通孔,下垫板设有可上下移动通过冲压通孔并用于推出冲压件的顶料块,所述顶料块上表面设有契合桥形冲压件桥形冲压部的凹槽,凹槽上表面水平向外延伸出用于推出冲压件的承托平面,所述顶料块的底面抵靠在下垫板上,使承托平面与凹模的表面平齐。

所述凹槽贯通顶料块的前面及后面,承托平面分别从凹槽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

所述承托平面的长度A为3-5mm。

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顶料块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承托平面与凹槽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部过渡连接。

所述凹槽的底面和侧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部过渡连接。

所述凹槽呈倒置桥状,或者呈梯形状,其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

所述下垫板上设有驱动顶料块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为弹簧,弹簧上表面顶靠在顶料块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改进后的退料模具,凹模要加大,顶料块左右两侧设有承托平面,承托平面超过桥形冲压部3-5mm,使顶料块与桥形冲压件接触时受力更加均匀,被推出的桥形冲压件不会发生变形以及出现压印。

附图说明

图1为桥形冲压件的正视图。

图2为桥形冲压件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一退料模具的剖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一退料模具配合桥形冲压件的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一退料模具配合桥形冲压件的俯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二退料模具的剖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二退料模具配合桥形冲压件的剖视图。

图8为现有技术二退料模具配合桥形冲压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配合桥形冲压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顶料块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配合桥形冲压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以及图9-图12,本桥形冲压件的退料模具,包括下垫板1及固定在下垫板1上的凹模2,凹模2上设有冲压通孔21,下垫板1设有可上下移动通过冲压通孔21并用于推出冲压件3的顶料块4,所述顶料块4上表面设有契合桥形冲压件3桥形冲压部31的凹槽5,凹槽5上表面水平向外延伸出用于推出冲压件3的承托平面6,顶料块4的底面抵靠在下垫板1上,使承托平面6与凹模2的表面平齐。

顶料块4向上移动以顶出桥形冲压件3时,凹槽5与桥形冲压部31契合接触,同时,承托平面6与桥形冲压件3的平面(位于桥形冲压部31两端的平面)接触,顶料块4与桥形冲压件3的接触面积大,使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分散,均匀地作用在顶料块4和桥形冲压件3上,有效避免桥形冲压件3的变形以及顶料块4的损坏,顶料块4的顶出效果好,使产品良品率高,不需要返工修整。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5贯通顶料块4的前面及后面,承托平面6分别从凹槽5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凹槽5的结构及形状根据桥形冲压件3的桥形冲压部31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平面6的长度A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5的长度方向与顶料块4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平面6与凹槽5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部71过渡连接,使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5的底面和侧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部72过渡连接,使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5呈倒置桥状,或者呈梯形状,其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垫板1上设有驱动顶料块4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8,实现退料模具顶出桥形冲压件3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8为弹簧,弹簧上表面顶靠在顶料块4底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