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材生产上引连铸机组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9548发布日期:2018-07-24 19:4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材上引连铸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材生产上引连铸机组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铜材的加工有轧制、挤制及拉制等方法,铜材中板材和条材有热轧的和冷轧的;而带材和箔材都是冷轧的;管材和棒材则分为挤制品和拉制品;线材都是拉制的。上引法连铸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铜及铜合金的生产方式,使铜加工工艺流程进一步缩短。传统的铜加工分熔炼与铸造、热加工与冷加工三段式。目前,热加工工序正在不断地被压缩和取代,上引法连铸坯料经过高精拉伸机或连续挤压机等进行深加工的方法已被普遍采用,并且成为生产纯铜线材、母线排、异型材、黄铜线材与低合金(银铜、镁铜等)产品的主要生产方法,上引连铸涉及到的设备很多,其中铜棒等的折弯装置就是其中一种。

现有的折弯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使用的时候每种型号的装置只能适用于一种型号的铜棒,使用性能较为单一,面对车间生产的不同型号的铜棒等需要频繁的更换各种型号的装置进行加工生产,操作较为复杂,且浪费时间较多,影响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材生产上引连铸机组折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的时候每种型号的装置只能适用于一种型号的铜棒,使用性能较为单一,面对车间生产的不同型号的铜棒等需要频繁的更换各种型号的装置进行加工生产,操作较为复杂,且浪费时间较多,影响了生产的效率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材生产上引连铸机组折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框,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折管固定盘,所述折管固定盘上连接有折管,所述折管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液压顶,所述液压顶的顶端设置有折弯管,所述液压顶的右侧连接有外部液压管,所述支撑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壳体的背部设置有与折管对应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右侧边上设置有固定螺孔,所述调节孔内部插接有固定孔柱,所述固定孔柱的内部插接有紧固螺柱,所述紧固螺柱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顶端设置有手动操作柄。

优选的,所述调节孔共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调节孔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插入孔。

优选的,所述折管和折弯管均为圆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移动轮分别安装在底座下方的四个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液压顶的底端与壳体的底部通过安装螺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折弯管与两个折管于同一水平位置。

优选的,所述折管固定盘与底部连接的折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折管固定盘的顶端位于壳体的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紧固螺柱,所述固定孔柱通过内部螺纹旋转套接在紧固螺柱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备上设置有调节孔和固定螺孔,根据折弯铜材的型号,然后将两个固定孔柱搬移到调节孔内部,然后进行上下移动调节两个固定孔柱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好之后将固定孔柱分别移向右侧的固定螺孔内部,然后使用手动操作柄进行旋转使用紧固螺柱插入固定孔柱进行固定紧固,最后将固定片紧贴壳体的外壁将折管固定盘进行固定,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粗细型号的铜材铜棒进行设备的调节,使设备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铜棒折弯加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折管;2、壳体;3、支撑框;4、折管固定盘;5、折弯管;6、液压顶;7、外部液压管;8、移动轮;9、底座;10、调节孔;11、固定螺孔;12、固定片;13、手动操作柄;14、固定孔柱;15、紧固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材生产上引连铸机组折弯装置,包括壳体2,壳体2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框3,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折管固定盘4,折管固定盘4上连接有折管1,折管1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液压顶6,液压顶6的顶端设置有折弯管5,液压顶6的右侧连接有外部液压管7,支撑框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9,底座9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8,壳体2的背部设置有与折管1对应的调节孔10,调节孔10的右侧边上设置有固定螺孔11,调节孔10内部插接有固定孔柱14,固定孔柱14的内部插接有紧固螺柱15,紧固螺柱1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片12,固定片12的顶端设置有手动操作柄13。

为了可以将需要折弯的铜棒等材料插入加工,本实施例,优选的,调节孔10共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节孔10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插入孔。

为了避免对铜材表面造成划痕,本实施例,优选的,折管1和折弯管5均为圆筒状结构。

为了可以将设备稳定移动,本实施例,优选的,移动轮8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移动轮8分别安装在底座9下方的四个拐角处。

为了避免折弯受力的时候发生移动,本实施例,优选的,液压顶6的底端与壳体2的底部通过安装螺柱固定连接。

为了可以进行折弯操作,本实施例,优选的,折弯管5与两个折管1左右方向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为了可以进行折弯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连接不够牢固脱落的现象,本实施例,优选的,折管固定盘与底部连接的折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折管固定盘的顶端位于壳体的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紧固螺柱,固定孔柱通过内部螺纹旋转套接在紧固螺柱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设备通过底部的移动轮8移动到指定车间内部位置处,然后将外部液压管7与外部的液压控制装置连接,由于设备的内部插入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调节孔10和固定螺孔11,根据折弯铜材的型号,然后将两个固定孔柱14搬移到对应调节孔10内部,然后进行上下移动调节两个固定孔柱14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好之后将固定孔柱14分别移向右侧的固定螺孔11内部,然后使用手动操作柄13进行旋转使用紧固螺柱15插入固定孔柱14进行固定紧固,最后将最后将固定片12紧贴壳体2的外壁将折管固定盘4进行固定,固定的时候,需要固定盘4紧贴壳体2的内壁,然后将紧固螺柱15插入调节孔10的内部,然后使用壳体2外侧的固定孔柱14旋转套接在紧固螺柱15的外部,然后利用手动操作柄13进行用力转动,转动的时候可以将固定孔柱14和紧固螺柱15进行紧固,以此来将壳体2固定夹紧在折管固定盘4和固定片12中间,固定之后将需要折弯的铜材铜棒插入两个调节孔10中间的部,将其右端利用杠杆原理固定在折弯管5的顶端,然后使用外部的液压控制装置启动液压顶6,使折弯管5向上运动利用杠杆运力将铜材铜板折弯处理,折弯之后在将铜棒从插入孔抽出即可,方便快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