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线滑台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9547发布日期:2018-07-10 23:0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多车型焊接夹具使用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上下线滑台单元。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外观多样化是市场消费者日益增加的使用需求,更是现在主机厂不断追求的方向。而现有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使用的焊接夹具均属于固定式焊接方式,无法移动。而且目前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也无法适应不同车型的焊接夹具,无法满足多种不同车型的焊接夹具在一条生产线上随意切换的柔性化生产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改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制造柔性化、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无法满足制造柔性化、产品多样化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上下线滑台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下线滑台单元包括:

一个槽式上下线滑台支架;

一个槽式缓存滑台支架;

一个槽式内过渡支架,所述内过渡支架的两侧槽口分别与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的一侧槽口、所述缓存滑台支架的一侧槽口以直线形式对接,形成两第一接口和两第二接口,直线形式对接后使得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的槽、所述缓存滑台支架的槽和所述内过渡支架的槽形成一可连通的直线槽;

一个槽式外过渡支架,所述外过渡支架的一侧槽口的两个边端分别垂直固接在所述两第一接口处;

两对上下线滑台导轨,每对上下线滑台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和所述缓存滑台支架的两槽边上表面上;

一对内过渡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内过渡支架的两槽边上表面上;

一对外过渡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外过渡支架的两槽边上表面上;

一对可开闭导轨组,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一接口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二接口处;当所述可开闭导轨组呈关闭状态时,所述可开闭导轨组与所述外过渡导轨连为一直线,可供滑台小车在所述外过渡支架与所述内过渡支架之间上下线;当所述可开闭导轨组呈开启时,所述上下线滑台导轨与所述内过渡导轨连为一直线,可供滑台小车在所述内过渡支架、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和所述缓存滑台支架之间上下线;

两根平行相间的电机导轨,固设在所述可连通的直线槽的底部;

一上下线动力小车,可位于所述可连通的直线槽的槽底部,且滑设在所述两根电机导轨之间。

所述内过渡支架的第一接口处与第二接口处的上部分别具有转向机构,可将所述上下线滑台导轨与所述内过渡导轨连成齐平的直线,和可将所述可开闭导轨组与所述外过渡导轨连成齐平的直线。

所述内过渡支架具有两个轨道开口机构,所述轨道开口机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处的底部。

每一轨道开口机构分别具有:

两开口机构底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处的底部,所述开口机构底座上表面设置有所述转向机构;

两突出杆,分别连接在所述两开口机构底座侧上端且相对设置;和,

一气缸,固接在所述两突出杆之一个突出杆上;

所述可开闭导轨组具有:分别固定在所述两突出杆上的两截外导轨、位于所述两截外导轨之间的可移动的中导轨,所述中导轨与所述气缸的推杆连接。

所述转向机构具有一转向固定座、一滑设于所述转向固定座内的滑块、和一带动所述滑块旋转的气缸,所述转向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开口机构底座的顶端。

所述滑块表面固设有一转向导轨,可由所述气缸旋转所述滑块使得所述转向导轨,可将所述上下线滑台导轨与所述内过渡导轨连成齐平的直线,和可将所述可开闭导轨组与所述外过渡导轨连成齐平的直线。

所述上下线动力小车具有:

一上下线小车支座;

一电机,固设于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一端中间位置;

和一齿轮,固设于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上且由所述电机驱动;

两第一、第二滑块件,分别设于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的下部的四角,可滑动地包裹在所述电机导轨上;

所述可连通的直线槽内于间隔所述电机导轨一定距离处还平行设有一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以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上下线动力小车在所述可连通的直线槽内来回移动。

所述上下线动力小车还具有一拖拽机构,固设于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的上表面。

所述拖拽机构具有:

至少一气缸,底部固定在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上;

一U型卡接槽块,下部与所述气缸的推杆固接;

二侧固件,对称地位于所述气缸两侧,底端固定在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上,上侧端分别与所述卡接槽块的侧端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气缸通气提升所述卡接槽块至一定程度时用于止住所述卡接槽块的进一步上升。

所述拖拽机构还具有一连接垫块和一定位传感器,所述连接垫块固接于所述气缸的推杆上并位于所述U型卡接槽块下方;所述定位传感器,下端固设于所述连接垫块的侧面,且上端正对着所述卡接槽的槽口。

所述第一、第二滑块件各具有:一滑块底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的下部的四角处;至少一凸轮,固定在所述滑块底座上,可滚动地抵靠在所述电机导轨上;一C型辅助卡块,固定在所述滑块底座上,具有一U型开口,与所述电机导轨卡接。

所述第一、第二滑块件具有两个平面凸轮和一个侧面凸轮,都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块底座上,所述两个平面凸轮分别可滚动地抵靠在所述电机导轨的上、下表面上,所述侧面凸轮可滚动地抵靠在所述电机导轨的侧表面上。

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上远离所述电机的另一端中间位置设有一拖链挂钩。

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于所述第一、第二滑块件的外侧设置有感应检测块。

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和所述缓存滑台支架,分别具有平行相间的两根底长纵杆和与所述两根底长纵杆相对应且平行相间的两根上长纵杆,所述两根上长纵杆上表面分别固接有所述上下线滑台导轨,所述上长纵杆与同侧的底长纵杆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加固连接,所述两根底长纵杆之间由若干上下线底梁连接,所述若干上下线底梁上垂直架设有两根平行相间的且贯穿整个所述可连通的直线槽的电机纵移长梁,所述电机纵移长梁靠近所述上长纵杆的侧上表面上设有所述电机导轨,其中一根所述电机纵移长梁远离所述上长纵杆的侧上表面上设有一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上下线动力小车的齿轮啮合。

所述内过渡支架包括两平行相间的内过渡底短纵杆、与所述两内过渡底短纵杆相对应且平行相间的两内过渡上短纵杆、和、连接在所述两内过渡底短纵杆与两内过渡上短纵杆的两端的两个轨道开口机构;所述内过渡底短纵杆与对应的内过渡上短纵杆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加固连接,所述两根内过渡底短纵杆之间具有若干上下线底梁加固连接,所述电机纵移长梁的中间段垂直架设在所述内过渡支架的若干上下线底梁上;所述内过渡上短纵杆上分别固设有所述内过渡导轨,所述轨道开口机构上分别固设有所述可开闭导轨组;所述两内过渡底短纵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所述缓存滑台支架的两根底长纵杆以直线形式对接,所述两内过渡上短纵杆的两端与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所述缓存滑台支架的两根上长纵杆以直线形式对接;

所述外过渡支架具有两平行相间的外过渡底短横杆与所述外过渡底短横杆对应且平行相间的两外过渡上短横杆;所述两外过渡底短横杆的一侧端分别与所述内过渡支架的一根内过渡底短纵杆的两侧端以垂直形式对接,所述两外过渡上短横杆的一侧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内过渡支架的内过渡上短纵杆的两侧端以垂直形式对接,形成两个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外过渡底短横杆与对应的外过渡上短横杆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加固连接,所述两外过渡底短横杆之间具有若干外过渡底梁加固连接;所述外过渡上短横杆上分别固设有所述外过渡导轨。

所述外过渡支架上还具有至少一固定夹紧件,固定在所述外过渡支架的槽内侧壁上。

所述固定夹紧件具有:一夹紧底座,所述夹紧底座固定在所述外过渡支架的槽内侧壁上;一钩臂,枢接在所述夹紧底座的一端上;一气缸,固定在所述夹紧底座的另一端上,所述气缸的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钩臂上。

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的槽内底部还具有一拖链,一端挂设在所述上下线小车支座远离所述电机的另一端中间位置的拖链挂钩上。

所述若干加强杆之间夹设有壁板。

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所述缓存滑台支架、所述内过渡支架、所述外过渡支架的槽边外底部设有若干相间隔的调整地脚。

所述可连通的直线槽底部依次间隔设有用于对所述上下线动力小车进行到位检测的若干动力小车感应器;所述外过渡支架的槽底部也设有用于对所述上下线动力小车进行到位检测的若干动力小车感应器。

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所述缓存滑台支架的槽内于远离所述内过渡支架的槽口侧端设有动力小车缓冲块。

所述缓存用滑台支架于远离所述内过渡支架的槽口端的槽边上表面依次设有滑台小车锁扣和滑台小车缓冲块。

所述上下线滑台支架的槽边外表面设有一阀岛。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上下线滑台单元为柔性滑台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柔性滑台在缓存位没有车型等待时,动力小车可直接将所需要焊接的车型A拖动到焊接位置进行焊接即可,尤其是当柔性滑台上有多种车型位于缓存位时,而待焊接的车型无法直接滑行到焊接位时,可以将其他车型转移至其他缓存位置,为需要焊接的车型打开通道,具体体现在对所需焊接车型的随意切换和更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柔性滑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台小车10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台小车10的反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C1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台小车的基准侧万向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C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台小车的辅助侧万向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C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台小车的辅助侧万向滑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移滑台单元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移滑台支架2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C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移动力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C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移动力小车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D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块件242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D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滑块件242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E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F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旁定位机构9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F2为本实用新型带电气快插的线旁定位机构9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角滑台单元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1和4B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33在转向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33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线滑台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C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C2为展示接口位置的过渡支架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过渡支架4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E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开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F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过渡支架4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G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线动力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H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过渡支架43的固定夹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I1和5I2分别为上下线动力小车的第一、第二滑块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J为上下线动力小车的拖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K为滑台小车锁扣41B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线小车5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5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小车5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D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小车54的锁紧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柔性滑台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柔性滑台包括:滑台小车10,供运输焊接夹具;横移滑台单元20,滑台小车10可固定或滑行在横移滑台单元20上;转角滑台单元30,一侧边对接在横移滑台单元20的一侧端;上下线滑台单元40,一侧端对接在转角滑台单元30的另一侧边,且邻近横移滑台单元20的一侧端,供将滑台小车上线和/或下线至横移滑台单元 20上;上下线小车50,可将滑台小车10上线和/或下线至上下线滑台单元 40上。

如图2A、2B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滑台小车10。滑台小车10具有:一主体支架11、一固定在主体支架11下表面的对接组件 12、和一固定在主体支架11下表面的移动转向滚轮组件13。主体支架11为田形,具有长方形的外围框架111、位于外围框架111的横、纵中心线处且相互垂直的横支架112、纵支架113和若干与横支架112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加强杆114。对接组件12具有第一对接件121和第二对接件122,分别固定在横支架112下表面的两个外侧端;第一对接件121具有第一对接件固定支座1211,设于横支架112的一侧端;第二对接件122具有第二对接件固定支座1221,设于横支架112的另一侧端;第一、第二对接件固定支座1211、1221 的下表面上分别固设有卡接块124。对接组件12还具有二个第三对接件123,分别固设于纵支架113下表面中心位置和侧端;第三对接件123为一卡接块 124。如图2C1~2C3所示,移动转向滚轮组件13具有一个基准侧万向滑块 131和三个辅助侧万向滑块132,间隔对称地分布在外围框架111的纵框架上;基准侧万向滑块131具有基准侧万向滑块主体1311和固设于基准侧万向滑块主体1311下表面的若干凸轮1312;辅助侧万向滑块132具有辅助侧万向滑块主体1321、固设于辅助侧万向滑块主体1321上表面的可调节的垫片1323 和固设于辅助侧万向滑块主体1321下表面的若干凸轮1322。主体支架11的纵支架113下表面的两个近侧端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导杆固定支座14,纵支架113在远离第三对接件123的侧端还具有车型识别器支座15和电气快插件支座16。导杆固定支座14具有一导杆固定支座主体141和固设于导杆固定支座141主体下表面的呈三角排布的三个凸轮142。第一对接件固定支座1211 的下表面于卡接块124之内侧设有车型检测条125,于卡接块124之外侧设有凸轮挂钩1212;第二对接件固定支座1221的下表面于卡接块之内侧也设有车型检测条125,于卡接块124之外侧设有卡接凸轮1222。外围框架111 一端的两角边上设有锁紧块17。

如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移滑台单元20,具有:槽式横移滑台支架21、一对横移滑台导轨22、两根电机导轨23、横移动力小车24和齿条 81。

如图3B所示,横移滑台支架21具有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根底长横杆 211、和与两根底长横杆211相对应且平行设置的两根上长横杆212,两根上长横杆212上表面分别固接有横移滑台导轨22,上长横杆212与同侧的底长横杆211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213加固连接,两根底长横杆211之间由若干横移底梁214连接,若干横移底梁214上垂直架设有两根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电机横移长梁215,其中一根电机横移长梁215远离上长横杆212的侧上表面上设有齿条81,齿条81平行于电机导轨23,齿条81与横移动力小车 25的齿轮245啮合。横移滑台支架21的槽内还具有一拖链26,放置在若干横移底梁214上,且平行于两根底长横杆211。加强杆213之间夹设有壁板 216。

一对横移滑台导轨22,分别固定在横移滑台支架21的两槽边的两根上长横杆212的上表面上,滑台小车10可固定或滑行在横移滑台导轨22上。两根电机导轨23平行横移滑台导轨22,固定在横移滑台支架20的槽底部的电机横移长梁215靠近上长横杆212的侧上表面上。

横移动力小车24,可用于驱动滑台小车10,位于横移滑台支架20的槽内,且在横移滑台单元20的两根电机导轨23上滑行。如图3C1和3C2所示,横移动力小车24具有动力小车支架241、小车支座243、电机244、齿轮245 和两个拖拽机构246。动力小车支架241下部的一端的两侧对称固设有第一滑块件242a,另一端的两侧对称固设有第二滑块件242b,如图3D1和3D2 所示,第一、第二滑块件242a、242b具有可拆卸地固定在动力小车支架241 的下部滑块底座2421、固定在滑块底座2421上的两个平面凸轮2422和一个侧面凸轮2423以及C型辅助卡块2424,两个平面凸轮2422分别可滚动地抵靠在电机导轨23的上、下表面上,侧面凸轮2423可滚动地抵靠在电机导轨 23的侧表面上;C型辅助卡块2424固定在滑块底座2421上,C型辅助卡块 2424具有一U型开口,与电机导轨23卡接。小车支座243固设于动力小车支架241上;电机244固设于小车支座243一端中间位置;齿轮245固设于小车支座243下且由电机244驱动;两个拖拽机构246可钩挂滑台小车10 的主体支架11下表面的对接组件12,拖拽机构246分别位于动力小车支架 241的前后两端。如图3E所示,拖拽机构246具有:至少一气缸2461,底部固定在动力小车支架241上;U型卡接槽块2462,下部与气缸2461的推杆固接,上部的U型槽口2462a可卡接滑台小车10的对接组件12的卡接块 124;二侧固件2463,对称地位于气缸2461两侧,底端固定在动力小车支架 241上,上侧端分别与卡接槽块2462的侧端上下活动连接,气缸2461通气提升卡接槽块2462至一定程度时用于止住卡接槽块2462的进一步上升;连接垫块2464和定位传感器2465,连接垫块2464固接于气缸2461的推杆上并位于U型卡接槽块2462下方;定位传感器2465,下端固设于连接垫块2464 的侧面,且上端正对着卡接槽块2462的U型槽口2462a,用于检测滑台小车 10的卡接块124卡接在U型槽口2462a内与否。齿轮245与齿条81啮合以由电机244驱动横移动力小车24在横移滑台支架21的槽内来回移动。动力小车支架241上一侧中间位置设有一用于钩挂拖链26的拖链挂钩2411,以及在滑块件外侧设置有感应检测块2412。

横移滑台支架21的槽底部依次间隔设有用于对横移动力小车24进行到位检测的若干动力小车感应器91。横移滑台支架21的外围还间隔设有若干线旁定位机构92(如图3F1所示)和一个位于中部的带电气快插的线旁定位机构92(如图3F2所示)。横移滑台支架21的槽口侧端各设有动力小车缓冲块93(见图4A)。横移滑台支架的槽外底边间隔设有若干调整地脚94。

如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角滑台单元30,两个转角滑台单元30 分别接在横移滑台单元20的横移滑台支架21的两侧槽口。转角滑台单元30 具有四方空柱形的转角滑台支架31,一支架边固接横移滑台支架21的一侧槽口;分别固定在转角滑台支架31顶表面的四根围成长方形的转角导轨32,滑台小车10可固定或滑行在转角导轨32上;和分别位于转角滑台支架31 的四角顶部且与四根转角导轨齐平的四个转向机构33,转向机构33与四根转角导轨32处于同一高度,旋转转向机构33可使得所述横移滑台单元20 的横移滑台导轨22与两根平行的转角导轨32连通为直线。

转角滑台支架31具有四个棱座311,分别位于转角滑台支架31的四角交接处,四个转向机构33分别位于四个棱座311的上表面。转角滑台支架 31包括:两平行的底短横杆312、与两底短横杆312围成长方形的两底短纵杆313、与两底短横杆312平行的两上短横杆314、和与两上短横杆314围成长方形的两上短纵杆315,四个棱座311分别位于底短横杆312与底短纵杆 313的垂直交接处,两根底短横杆312位于横移滑台支架21的两根底长横杆 211的延长线上且之间夹设有棱座311;两上短横杆314和两上短纵杆315 上表面分别固设有一根转角导轨32,两上短横杆314位于横移滑台支架21 的两根上长横杆212的延长线上且之间夹设有转向机构33;上短横杆314与对应的底短横杆312之间、以及上短纵杆315与对应的底短纵杆313之间亦通过若干加强杆316加固连接。相邻的两加强杆316之间具有侧壁板317。

如图4B1~4B3所示,转向机构33具有转向固定座331,固定在转角滑台支架31的棱座311上、一滑设于转向固定座331内的滑块332、和一带动滑块332旋转的气缸333。滑块332表面固设有转向导轨334,可由气缸333 旋转滑块332使得转向导轨334将横移滑台单元20的横移滑台导轨22与上短横杆314上表面的转角导轨32连通为直线,或者将上下线滑台单元40的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与上短纵杆315上表面的转角导轨32连通为直线。

转角滑台支架31于正对着横移滑台单元20的侧壁板上安装有两块动力小车缓冲块93。转角滑台支架31的底部周边设有若干调整地脚94。转角滑台单元30于远离且正对着上下线滑台单元40的转角滑台支架31的外侧设有滑台小车缓冲块95。于远离且正上下线滑台单元40的转角滑台支架31的外侧还具有一个线旁定位机构92。

如图5A所示,上下线滑台单元40包括:槽式上下线滑台支架41A、槽式缓存滑台支架41B、槽式内过渡支架42、槽式外过渡支架43、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一对内过渡导轨45、一对外过渡导轨46、一对可开闭导轨组47、上下线动力小车48和两根平行相间的电机导轨49。

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的一侧槽口与转角滑台支架31的另一支架边固接,使得上下线滑台支架41A在空间上垂直于横移滑台支架21。上下线滑台支架 41A的另一侧槽口与内过渡支架42的一侧槽口以直线形式对接,形成一第一接口420a和一第二接口420b(如图5C2所示);内过渡支架42的另一侧槽口与缓存滑台支架41B的一侧槽口以直线形式对接,形成另一第一接口420a 和另一第二接口420b;直线形式对接后使得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的槽、内过渡支架42的槽和缓存滑台支架41B的槽形成一可连通的直线槽401。

如图5B所示,上下线滑台支架41A和缓存滑台支架41B分布具有平行相间的两根底长纵杆411和与两根底长纵杆411相对应且平行相间的两根上长纵杆412,转角滑台支架31的两底短纵杆313位于底长纵杆411的延长线上,两上短纵杆315位于上长纵杆412的延长线上,两者之间夹设有棱座311;两根上长纵杆412上表面分别固接有上下线滑台导轨44,旋转转向机构33 可使得所述上下线滑台单元40的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与转角滑台单元30另外两根平行的转角导轨32连通为直线。上长纵杆412与同侧的底长纵杆411 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413加固连接,若干加强杆413之间夹设有壁板,两根底长纵杆411之间由若干上下线底梁414连接,若干上下线底梁414上垂直架设有两根平行相间的电机纵移长梁415,电机纵移长梁415靠近上长纵杆 412的侧上表面上设有电机导轨49,其中一根电机纵移长梁415远离上长纵杆的侧上表面上设有齿条81,齿条81与上下线动力小车48的齿轮啮合。

如图5C1所示,过渡支架包括内过渡支架42和外过渡支架43。

如图5D所示,内过渡支架42包括两平行相间的内过渡底短纵杆421,内过渡底短纵杆421位于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的底长纵杆411与缓存滑台支架41B的底长纵杆411之间;内过渡支架42还包括与两内过渡底短纵杆421 相对应且平行相间的两内过渡上短纵杆422,内过渡上短纵杆422位于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的上长纵杆412与缓存滑台支架41B的上长纵杆412之间;两内过渡底短纵杆421分别与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缓存滑台支架41B的两根底长纵杆411以直线形式对接,两内过渡上短纵杆422与上下线滑台支架 41A、缓存滑台支架41B的两根上长纵杆412以直线形式对接;如此形成第一接口420a和第二接口420b。内过渡底短纵杆421与对应的内过渡上短纵杆422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424加固连接,两根内过渡底短纵杆421之间具有若干上下线底梁414加固连接,内过渡支架42的若干上下线底梁414上垂直架设有从上下线滑台支架41A处延伸过来的电机纵移长梁415;内过渡上短纵杆422上分别固设有内过渡导轨45。内过渡支架42还包括连接在两内过渡底短纵杆421与两内过渡上短纵杆422的两端的两个轨道开口机构423。如图5E所示,每一轨道开口机构423分别具有:两开口机构底座4231,分别位于第一接口420a、第二接口420b处的底部,即两开口机构底座4231分别将缓存滑台支架41B的槽口的边端、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的槽口的边端与内过渡支架42的槽口边端固接起来;两突出杆4232,分别连接在两开口机构底座4231侧上端且相对设置,将缓存滑台支架41A、上下线滑台支架41B 的槽与内过渡支架42的槽垂直拦截开;气缸4233,固接在两突出杆4232之一个突出杆上。轨道开口机构423上分别固设有可开闭导轨组47,可开闭导轨组47一端固接在第一接口420a处的开口机构底座4231上,另一端固接在第二接口420b处的开口机构底座4231上。可开闭导轨组47具有:分别固定在两突出杆4232上的两截外导轨471、位于两截外导轨471之间的可移动的中导轨472,中导轨472与气缸4233的推杆连接。当可开闭导轨组47呈关闭状态时,可开闭导轨组47与外过渡导轨46连为一直线,可供滑台小车10 在外过渡支架43与内过渡支架42之间上线与下线;当可开闭导轨组47呈开启时,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与内过渡导轨45连为一直线,可供滑台小车10 在内过渡支架42、上下线滑台支架41A以及缓存滑台支架41B之间上线与下线。轨道开口机构423的开口机构底座4231上表面设置有转向机构33,如图4B1~4B3所示,转向机构33具有转向固定座331,固定在开口机构底座4231上表面上、一滑设于转向固定座331内的滑块332、和一带动滑块332 旋转的气缸333。滑块332表面固设有转向导轨334,可由气缸333旋转滑块 332使得转向导轨334将上下线滑台单元40的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与上短纵杆422上表面的内过渡导轨45连通为直线,或者将可开闭导轨组47与外过渡支架43上表面的外过渡导轨46连通为直线。

如图5F所示,外过渡支架43具有两平行相间的外过渡底短横杆431与外过渡底短横杆431对应且平行相间的两外过渡上短横杆432;两外过渡底短横杆431的一侧端分别与内过渡支架42的一根内过渡底短纵杆421的两侧端以垂直形式对接,即垂直对接在第一接口420a处,两外过渡上短横杆432 的一侧端分别与对应的内过渡支架42的内过渡上短纵杆422的两侧端以垂直形式对接;外过渡底短横杆431与对应的外过渡上短横杆432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433加固连接,两外过渡底短横杆431之间具有若干外过渡底梁434 加固连接;外过渡上短横杆432上分别固设有外过渡导轨46。转向机构33 具有转向固定座331,固定在开口机构底座4231上、一滑设于转向固定座331 内的滑块332、和一带动滑块332旋转的气缸333。滑块332表面固设有转向导轨334,可由气缸333旋转滑块332使得转向导轨334将可将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与内过渡导轨45连成齐平的直线,和可将可开闭导轨组47与外过渡导轨46连成齐平的直线。如图5G所示,外过渡支架43还包括固定夹紧件 435,固定在外过渡支架43的槽内侧壁上,即加强杆433之间的壁板上。固定夹紧件435具有:夹紧底座4351、钩臂4352和气缸4353。夹紧底座4351 固定在外过渡支架43的槽内侧壁上;钩臂4352枢接在夹紧底座4351的一端上;气缸4353固定在夹紧底座4351的另一端上,气缸4353的推杆固定连接在钩臂4352上。

如图5H所示,上下线动力小车48,位于可连通的直线槽401的槽底部,且滑设在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的电机导轨49之间。上下线动力小车48具有:上下线小车支座481,电机482,齿轮483,第一、第二滑块件484a、484b 和拖拽机构485。电机482固设于上下线小车支座481一端中间位置。齿轮 483固设于上下线小车支座481上且由电机482驱动。如图5I1和5I2所示,两第一、第二滑块件484a、484b各具有:滑块底座4841,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上下线小车支座481的下部的四角处;两个平面凸轮4842a和一个侧面凸轮4842b,都分别固定在滑块底座4841上,两个平面凸轮4842a分别可滚动地抵靠在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的电机导轨49的上、下表面上,侧面凸轮 4842b可滚动地抵靠在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的电机导轨49的侧表面上;C 型辅助卡块4843,固定在滑块底座4841上,C型辅助卡块4843具有一U型开口,与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的电机导轨49卡接。拖拽机构485,位于上下线小车支座481远离电机482一侧的上表面上,可钩挂滑台小车10的主体支架11下表面的对接组件12。如图5J所示,拖拽机构485具有:至少气缸 4851,底部固定在上下线小车支座481上;U型卡接槽块4852,下部与气缸 4851的推杆固接,上部的U型槽口48521可卡接滑台小车10的对接组件12 的卡接块124;二侧固件4853,对称地位于气缸4851两侧,底端固定在上下线小车支座481上,上侧端分别与卡接槽块4852的侧端上下活动连接,气缸 4851通气提升卡接槽块4852至一定程度时用于止住卡接槽块4852的进一步上升。拖拽机构485还具有连接垫块4854和定位传感器4855,连接垫块4854 固接于气缸4851的推杆上并位于U型卡接槽块4852下方;定位传感器4855 下端固设于连接垫块4854的侧面,且上端正对着卡接槽块4852的U型槽口,用于检测滑台小车10的卡接块124卡接在U型槽口内与否。上下线小车支座481上远离电机482的另一端中间位置设有拖链挂钩486。上下线小车支座481于第一、第二滑块件484a、484b的外侧设置有感应检测块484c。

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于间隔电机导轨49一定距离处还平行设有齿条 81,齿条81与齿轮483啮合以由电机482驱动上下线动力小车48在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来回移动。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底部还具有拖链402,拖链402一端挂设在上下线小车支座481远离电机482的另一端中间位置的拖链挂钩486上。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底部依次间隔设有用于对上下线动力小车48进行到位检测的若干动力小车感应器91;外过渡支架43的槽底部也设有用于对上下线动力小车进行到位检测的若干动力小车感应器91。上下线滑台41A、缓存滑台支架41B的槽内于远离内过渡支架42的槽口侧端设有动力小车缓冲块93。内过渡支架42远离外过渡支架43的一侧设有滑台小车缓冲块(图未示)。缓存用滑台支架41B于远离内过渡支架42的槽口端的槽边上表面依次设有滑台小车缓冲块95和滑台小车锁扣41B1(如图5K所示),锁扣41B1用于锁紧外围框架111一端的两角边上设有锁紧块17。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缓存滑台支架41B、内过渡支架42、外过渡支架43的槽边外底部设有若干相间隔的调整地脚94。上下线滑台支架41A的槽边外表面设有阀岛(图未示)。内过渡支架42的槽外设有车型检测传感器97。

如图6A所示,上下线小车50包括定位机构52和人工小车54。

如图6B所示,定位机构52具有精定位底座521、电机导轨522、两排凸轮导向器523、四块精定位垫块525、两排粗限位组件526(见图6C)、齿条527、拖链528。精定位底座521正对着固接于外过渡支架43的另一侧槽口的底部。精定位底座521具有:若干平行相间的框架撑梁5211,与外过渡支架43的外过渡底梁434平行相间;分别固设在若干框架撑梁5211上两侧的侧板5212;电机横移短梁5213,电机横移短梁5213的一大段垂直地架设在框架撑梁5211上;齿条527固设在其中一根电机横移短梁5213上表面的内侧上。两电机导轨522互相平行,大段部固设于精定位底座521的框架撑梁5211的电机横移短梁5213上,小段部固插在外过渡支架43槽内的外过渡底梁434上。两排凸轮导向器523,用于水平精准定位,固设于精定位底座521上的侧板5212上的相对内侧,平行于两电机导轨522方向且分别位于两电机导轨522的外侧;凸轮导向器523具有固设于精定位底座521的侧板 5212上的相对内侧的凸轮导向支座5231,固设于凸轮导向支座5231外侧表面的若干水平定位凸轮5232,和固设于凸轮导向支座5231上的电机传感器 5233。至少四块精定位垫块525,用于高低精准定位,对称地固设于精定位底座521的四角即侧板5212的相对外侧上。两排粗限位组件526,平行于两电机导轨522方向,分别位于精定位底座521的两外侧,车架541可行驶在精定位底座521与粗限位组件526之间。粗限位组件526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地脚5261与将若干固定地脚5261串接的粗导向板5262。拖链528 放置在框架撑梁5211上,平行于电机导轨522。框架撑梁5211上的一侧各设有动力小车缓冲块93。精定位底座521外一定距离处还具有线旁定位机构 92。

如图6C所示,人工小车54具有车架541、两出入滑台导轨542、两精导向板543、四个高低定位凸轮544、锁紧单元545和上下线动力小车(图未示)。

车架541类似于U型,可行驶至精定位底座521的外围,U型开口侧可与外过渡支架43的另一侧槽口对接。车架541的U型两横边面面相对各具有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横框架5411,横框架5411具有两两相互平行的底直角杆5411a、内锐角杆5411b和上锐角杆5411c,底直角杆5411a、内锐角杆 5411b和上锐角杆5411c两两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杆5411d连接,底直角杆5411a、内锐角杆5411b和上锐角杆5411c远离车架541的U型纵边的一侧可与外过渡支架43的另一侧槽口的边端对接。车架541的U型纵边具有相互平行的底杆5412和上杆5413,底杆5412与上杆5413之间也通过若干加强杆连接;上杆5413的两侧端分别与上锐角杆5411c的一侧端垂直固接,底杆5412的两侧端分别与底直角杆5411a的一侧端垂直固接,底杆5412的两近侧端分别与内锐角杆5411b的一侧端垂直固接。车架541的U型纵边具有П型推杆5414,推杆5414的两底侧端分别固接在上杆5413的两侧端。出入滑台导轨542分别固设在上锐角杆5411c上表面,可与外过渡支架43的槽边上的外过渡导轨46对接,可供滑台小车10固定和/或滑行。精导向板543分别相对地固设在内锐角杆5411b的侧表面,精导向板543供凸轮导向器523 的水平定位凸轮5232沿其滑行。四个高低定位凸轮544中的两个分别固设在内锐角杆5411b的下表面的两端,分别可抵靠在四块精定位垫块525上。车架541的底直角杆5411a靠近U型纵边的侧端下固设有定向轮5415,远离U 型纵边的侧端下固设有万向轮5417,车架541的万向轮5415和定向轮5414 在粗导向板5262的引导下行驶,可行驶至精定位底座521的外围。车架541 的U型纵边具有与上杆5413平行的内杆5416,内杆5416的两端与两根上锐角杆5411c的两近侧端垂直固接。车架541的底直角杆5411a与上锐角杆 5411c之间的远离U型纵边的加强杆上设有下线压块5418,可供外过渡支架 43上的固定夹紧件435的钩臂4352钩住,以将人工小车54稳固在外过渡支架43的另一侧槽口处。车架541的U型纵边的底杆5412上还固设有锁紧插销5419,当人工小车54停靠于定位机构52外时,用于锁紧人工小车54不至于滑动。车架541的上锐角杆5411c靠近U型纵边的近侧端上表面固设有滑台小车缓冲块95。

如图6D所示,锁紧单元545具有固定底板5451、C型固定板5452和联动组件5453。固定底板5451下表面一侧端固定在上杆5413的中部上表面,下表面另一侧端固定在内杆5416的中部上表面。C型固定板5452的下侧面固定在上杆5413的中部侧表面。联动组件5453用于锁紧滑台小车,一端固定在固定底板5451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在C型固定板5452的上侧。联动组件5453具有第一导向座54531、第二导向座54532、H型卡块54533、可伸缩导杆54534、手柄54535和连杆组件54536。第一导向座54531、第二导向座54532相间地固定在固定底板5451上;H型卡块54533位于第一导向座 54531和第二导向座54532之间,一侧面滑动枢接在第一导向座54531上,另一侧面滑动枢接在第二导向座54532上,H型卡块54533的上凹槽可卡接滑台小车10的对接组件12的卡接块124;可伸缩导杆54534上端固接在H 型卡块54533的下凹槽内表面上,下端插入固接在固定底板5451上的导杆套内;手柄54535的中部枢接C型固定板5452的上侧;连杆组件54536一端部枢接在H型卡块54533中部的横块上,中部枢接在第二导向座54532上,另一端部枢接在手柄54535的下端。

上下线小车的结构同上下线动力小车48,不同的是该上下线小车的第一、第二滑块件的两个平面凸轮分别可滚动地抵靠在定位机构52的电机导轨 522的上、下表面上,侧面凸轮可滚动地抵靠在定位机构52的电机导轨522 的侧表面上;C型辅助卡块,与定位机构52的电机导轨522卡接。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柔性滑台的工作原理:

安装有A车型的焊接夹具从装配完成至移动到柔性滑台焊接位置的过程:

(1)将安装有A车型焊接夹具的滑台小车10放置到人工小车54上,并提升人工小车54的锁紧单元545上手柄,使得锁紧单元545的H型卡块 54533卡接住滑台小车10支架11下表面的第一对接件121的卡接块124,从而将滑台小车10固定在人工小车54上;固设于滑台小车10支架11下表面两侧的具有导向和支撑的基准万向滑块131的凸轮1312和辅助侧万向滑块 132的凸轮1322滑设在出入滑台导轨542上。

(2)人工小车54的万向轮5415通过粗限位组件526的粗导向板5262 的导向,初步行驶至定位机构52的精定位底座521的外围,插上锁紧插销 5415。再继续推送人工小车54,借由精导向板543于水平定位凸轮5232上滑行调整水平差距,使得人工小车54的高低定位凸轮544行驶在精定位垫块 525上从而调整人工小车54的出入滑台导轨542的高低与外过渡支架43上的外过渡导轨46水平无缝对接,插上锁紧插销5419,并将外过渡支架43的固定夹紧件435的钩臂4352钩住人工小车54的下线压块5417。此时人工小车54与上下线滑台单元40的外过渡支架43对接完成。

(3)滑台小车10主体支架11下的电气快插件支座16和车型识别器支座15分别对接线旁定位机构92上的气源快插连接气源进行检查调试和车型进行识别。调试完成后,电机导轨522上的上下线动力小车的拖拽机构的卡接槽块由气缸提升从而使得U型槽口卡接在滑台小车10主体支架11的纵支架113中心位置第三对接件123的卡接块124上并持续顶住,之后拖拽机构的定位传感器4855感应卡接块124是否卡接住。若感应卡接住了,此时放下锁紧单元545的手柄54535。启动上下线动力小车的电机482进行第一次拖拽操作,上下线动力小车沿着电机导轨522朝外过渡支架43的槽内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滑台小车10在出入滑台导轨542上滑行至外过渡支架43上的外过渡导轨46上。当外过渡支架43槽内的动力小车感应器91检测到上下线动力小车的第一、第二滑块件外侧的感应检测块484C时,关闭上下线动力小车的电机482,并且上下线动力小车的拖拽机构485的气缸4851下降,从而使得拖拽机构485的U型槽口脱离滑台小车10中心位置的第三对接件123的卡接块124。内过渡支架42上轨道开口机构423的气缸4233推动关闭可开闭导轨组47,并由气缸333旋转滑块332使得转向导轨334将可开闭导轨组 47与外过渡支架43上的外过渡导轨46连通为直线。之后,上下线动力小车返回至定位机构52靠近П型推杆5414侧上,由上下线动力小车的卡接槽块 48521进一步卡接滑台小车10上的第二对接件122上的卡接块124进行第二拖拽操作,并启动上下线动力小车546的电机,将滑台小车10进一步推送至内过渡支架上方,至此完成滑台小车10上线至上下线滑台单元40。随后脱离上下线动力小车546的拖拽机构与滑台小车10的对接组件12的连接。

(4)此时滑台小车10位于内过渡支架上,由内过渡支架42上轨道开口机构423的气缸4233开启可开闭导轨组47,并由气缸333旋转滑块332至 90°使得转向导轨334将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与上短纵杆422上表面的内过渡导轨45连通为直线。可连通的直线槽401内的上下线动力小车48拖拽机构 485的卡接槽块4852由气缸4851提升从而使得U型槽口卡接在滑台小车10 纵支架113的侧端第三对接件123的卡接块124。此时,转角滑台支架31上的转向机构33也已将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与上短纵杆315上表面的转角导轨 32调整连通为直线。随后上下线动力小车48带动滑台小车10在上下线滑台导轨44上滑行至转角滑台单元30上。

(5)当装有A车型焊接夹具的滑台小车10,将转角滑台支架31上的转向机构33的转向导轨334旋转90°,同理由横移滑台支架20槽内的横移动力小车24带动滑台小车10滑行至各焊接位置。并由横移滑台支架20槽外的线旁定位机构92对各滑台小车10进行固定、通气与车型检测工作。

此外,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用柔性滑台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对所需焊接车型的随意切换和更换上。由于受到空间限制,此设备设计由在线的四种车型(A 车型、B车型、C车型和D车型)随意切换,如增加车型需要先下线一种车型焊接夹具再上线新焊接夹具。车型切换原理描述:

1、在缓存位没有车型等待时,上下线动力小车48和横移动力小车24 可直接将所需要焊接的车型A拖动到焊接位置进行焊接即可。

2、如果柔性滑台上有多种车型位于缓存位时,而待焊接的车型无法直接滑行到焊接位时,则需要将其他车型转移至其他缓存位置,为需要焊接的车型打开通道。

具体原理描述如图7所示,在焊接位Ⅰ、等待位Ⅱ、等待位Ⅲ分别有车 A、车B和车C,而需要焊接车D。则需要:车A滑动到缓存位Ⅳ;然后,车B滑动到Ⅴ位置,车C滑动到Ⅵ位置,上下线动力小车48和横移动力小车24连接车D将其拖焊接位Ⅰ进行焊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