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镍网制造的新型轧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6247发布日期:2018-06-05 19:47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镍网制造的新型轧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镍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镍网制造的新型轧点装置。



背景技术:

印花镍网是我国纺织印染业的关键重要器材,我国花布的80%以上为此产品印制。印花镍网产品是纯棉材质,印花镍网形状为圆筒状,圆筒壁上无间空的布满正六边形或圆形网孔,按一定规律排列,一般呈现轴向边靠边的排列形式。印花镍网的制造方法采用电铸成型法,电铸是利用金属的电解沉积原理来精确复制某些复杂或特殊形状工件的特种加工方法,他是电镀的特殊应用。在芯模上电铸成型后,再从芯模上脱模形成圆筒无接缝镍网,即总体生产工艺分为芯模制造、电铸成型两大部分。在芯模的制造过程中,底模在电镀铜后,底模精车后先用砂纸打磨除油,如表面较清洁可用水清洗一遍,或直接用较细的水砂纸水磨,提高表面光洁度,控制好尺寸,然后再其表面挤压网点,用热水清洗除垢,烘干涂胶绝缘,然后烘焙凝固。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于表面挤压网点的装置,如中国专利文件201621298059.4公开的《一种表面挤压网点装置》,其包括车床,所述车床的一侧设有丝杠传动装置,所述丝杠传动装置上设有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有阳模座,所述阳模座的底端设有阳模,所述阳模座的顶端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自由端挂有重物,所属车床设有可拆卸的转轴,所述转轴外套设有芯模,所述阳模的底面与所述芯模接触,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挤压网点的同时可进行涂胶、烘干、省时省力,挤压网点均匀,且成本较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该技术方案中阳模依靠第二支架和平衡杆进行调节,因而降低了其工作的稳定性,同时该技术方案不能够根据芯模的大小来进行及时的调节,适用性底,难以满足现在市场上的需要,因而设计一种更加灵活稳定、调节方便的轧点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轧点装置稳定性差、调节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镍网制造的新型轧点装置,通过对现有阳模支架进行改进,使其在滑座上能够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同时通过挡板进行固定,提高了其在工作中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镍网制造的新型轧点装置,包括烘干装置1、涂胶装置2、阳模3、芯模6、丝杠7、尾架8、滑轨9、滑座10、平衡杆12和车床13,所述车床13上设置有主轴、丝杠7、滑轨9和尾架8,所述主轴和尾架8之间夹持设置有芯模6,所述丝杠7和滑轨9上卡合设置有滑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10的两端均通过轨道活动设置有“L”形的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的同一侧边均设置有挡板4,且两个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平衡杆12,平衡杆12上活动设置有阳模3,阳模3的底面与芯模6相接触;所述两个挡板4底部固定设置在滑座10上,且两个挡板4的侧边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烘干装置1和涂胶装置2相连接,所述平衡杆12的两端均通过高度调节装置5活动固定在两个支撑板11的中间开口槽上,高度调节装置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1上,且其主要由液压杆和行程开关14组成。

所述挡板4、滑座10的底面和支撑板11的侧面上均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平衡杆12的自由端所在的支撑板11的一侧设置有平衡杆安装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对现有阳模支架进行改进,使其在滑座上能够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同时通过挡板进行固定,提高了其在工作中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另外烘干装置、涂胶装置和阳模均可以移动,进而通过多方位移动,实现了烘干装置、涂胶装置和阳模的协调运作,有效的保证了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烘干装置1、涂胶装置2、阳模3、挡板4、高度调节装置5、芯模6、丝杠7、尾架8、滑轨9、滑座10、支撑板11、平衡杆12、车床13、行程开关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镍网制造的新型轧点装置,包括包括烘干装置1、涂胶装置2、阳模3、芯模6、丝杠7、尾架8、滑轨9、滑座10、平衡杆12和车床13,所述车床13上设置有主轴、丝杠7、滑轨9和尾架8,所述主轴和尾架8之间夹持设置有芯模6,所述丝杠7和滑轨9上卡合设置有滑座10,所述滑座10的两端均通过轨道活动设置有“L”形的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的同一侧边均设置有挡板4,且两个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平衡杆12,平衡杆12上活动设置有阳模3,阳模3的底面与芯模6相接触;所述两个挡板4底部固定设置在滑座10上,且两个挡板4的侧边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烘干装置1和涂胶装置2相连接,所述平衡杆12的两端均通过高度调节装置5活动固定在两个支撑板11的中间开口槽上,高度调节装置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1上,且其主要由液压杆和行程开关14组成。

所述挡板4、滑座10的底面和支撑板11的侧面上均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平衡杆12的自由端所在的支撑板11的一侧设置有平衡杆安装口。

所述阳模3还包括阳模座,阳模座两端通过涨紧连接套活动设置在平衡杆12上,拆卸方便,安装简单。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5由内部的液压杆和外部的行程开关14以及液压系统组成,采用外部的行程开关14来进行液压杆的内部压强,进而能够快捷有效的来控制平衡杆12的高度,其中液压系统固定设置在车床13侧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先将芯模6夹持固定在车床主轴和尾架8上,随后将平衡杆12通过支撑板11上的平衡杆安装口将平衡杆12放入支撑板11上,并将高度调节装置5穿过平衡杆将其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11上即可,随后在通过调节支撑板11和高度调节装置5调节支撑杆12的位置,进而调节阳模3的位置,随后利用螺钉或限位钉通过螺纹孔将各部件位置进行固定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本设备只有在开始的时候才需要进行安装平衡杆12,后续使用时只需要调节支撑板11的高度和两个支撑板11的宽度就能够实现芯模6的安装,同时阳模3的位置还能够通过移动阳模座来完成,进而通过多方位移动,实现烘干装置1、涂胶装置2和阳模3的协调运作。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电源、烘干装置1、涂胶装置2、液压系统和阳模3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且在对比文件中有所提及,因而本实用新型中不再对上述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现有阳模支架进行改进,使其在滑座10上能够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同时通过挡板4进行固定,提高了其在工作中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另外移动支撑板11能够让烘干装置1和涂胶装置2进行移动,进而两者的位置更加适应芯模6的直径,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