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装缸上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0746发布日期:2018-09-28 19:3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装缸上帽机。



背景技术:

在重型液压立柱和千斤顶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对液压缸筒的螺纹式导向套进行拆卸或安装,公开号为CN197411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立式装缸上帽机的技术方案,该立式装缸上帽机包括机架和上帽驱动装置,机架包括底座和垂直设于底座上的竖梁,底座上设有水平导轨,竖梁上设有竖直导轨,水平导轨和竖直导轨上对应设有水平千斤顶和竖直千斤顶,水平千斤顶驱动装载车(即为液压缸筒工装),竖直千斤顶驱动滑块,上帽驱动装置设置在滑块上。使用时将液压缸筒固定在装载车上,利用水平千斤顶将液压缸筒移动至上帽驱动装置对应位置,将导向套连接在上帽驱动装置上,利用竖直千斤顶驱动上帽驱动装置将导向套旋入液压缸筒内,完成导向套的装配。

该立式装缸上帽机的优势在于,与卧式装缸机相比,安装导向套时液压立柱和千斤顶的活塞杆受到的重量与其延伸方向一致,活塞杆不会对导向套施加压力,解决了导向套与液压缸筒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的问题,进而消除了由于间隙不均而出现的液压缸口划伤导致漏油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装配精度,延长了重型液压立柱和千斤顶的使用寿命。

而在装配导向套之后的下一道工序是对液压缸筒进行端面钻孔,现有技术往往需要人工将液压缸筒取下,并通过夹具夹紧后使用手钻对其进行钻孔,由于液压缸筒硬度高,需要的钻孔轴向力较大,导致钻孔效率低下;并且液压缸筒重量较大,取下液压缸筒十分费力,造成操作人员体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装缸上帽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液压缸筒从相应缸筒工装取下并钻孔导致钻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立式装缸上帽机的技术方案1:一种立式装缸上帽机,包括机架和用于固定缸筒的缸筒工装,所述机架上设有沿上下方向位置可调的台钻,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台钻进行上下导向移动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台钻集成在上一道工序所使用的立式装缸上帽机上,利用立式装缸上帽机具有的工装,不需要人工从缸筒工装上取下液压缸筒,直接使用台钻即可进行钻孔操作,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液压缸筒装配的效率及机械化程度;并且,台钻沿上下方向位置可调,适应于不同工件长度的加工需求。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2:所述台钻通过支撑臂结构上下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支撑臂结构包括至少两级铰接装配的支撑臂,所述台钻设置在所述支撑臂结构背离所述机架的一端。通过支撑臂结构使台钻能够在水平面内移动至任意位置,适应于各种工件的钻孔需求。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3:支撑臂结构中的支撑臂包括沿上下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一级支撑臂和支撑安装所述台钻的末级支撑臂。由于装配误差和工件精度,多级支撑臂的装配会将误差叠加放大,进而影响使用效果,而通过设置两级支撑臂的长度,足以保证台钻能够到达设定范围内水平面内的任意一点。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4:所述驱动装置为千斤顶,所述一级支撑臂安装在所述千斤顶的输出轴上,以随所述输出轴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在移动台钻上下移动过程中,千斤顶具有的自锁功能使得支撑臂结构在作业时不会发生上下移动,保证了台钻的钻孔精确。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5:所述机架上设有导向支架,所述千斤顶的输出轴与所述导向支架滑动导向配合。设有的导向支架对输出轴进行导向,保证了输出轴延其轴线方向运动。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6:所述导向支架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7:所述台钻上固设有用于与所述末级支撑臂铰接的台钻转轴,该台钻转轴上成对且相背设有向心推力轴承,向心推力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台钻转轴固定、外圈与所述末级支撑臂固定。通过台钻转轴与成对布置的向心推力轴承使得支撑臂结构能够更好的承载轴向力,避免支撑臂结构发生偏斜而降低钻孔精度。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8:所述支撑臂结构中的各级支撑臂之间通过支撑臂转轴铰接,所述支撑臂转轴上成对且相背设有向心推力轴承,向心推力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支撑臂转轴固定、外圈与相应的支撑臂固定。通过支撑臂转轴与成对布置的向心推力轴承使得支撑臂结构能够更好的承载轴向力,避免支撑臂结构发生偏斜而降低钻孔精度。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9:所述千斤顶的输出轴上成对且相背设有向心推力轴承,向心推力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固定、外圈与一级支撑臂固定。通过输出轴与成对布置的向心推力轴承使得支撑臂结构能够更好的承载轴向力,避免支撑臂结构发生偏斜而降低钻孔精度。

在立式装缸上帽机技术方案3至9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10:所述末级支撑臂上设有用于握持以移动所述末级支撑臂的把手。设置把手便于操作人员移动末级支撑臂,进而移动台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立式装缸上帽机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立式装缸上帽机实施例的左视图;

附图中:1-千斤顶,2-一级支撑臂,3-末级支撑臂,4-台钻,5-导向轴,6-支撑臂转轴,7-台钻转轴,8-导向支架,9-轴套,10-向心推力轴承,11-把手,12-限位件,13-输出轴,10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立式装缸上帽机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立式装缸上帽机包括机架100、用于固定缸筒的缸筒工装和台钻4,还包括用于驱动台钻4进行上下导向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具体为机架100上固设的千斤顶1,千斤顶的输出轴13固定连接有导向轴5,机架100上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两个导向支架8,导向轴5和输出轴13对应滑动导向装配在导向支架8上;立式装缸上帽机还包括支撑臂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级支撑臂,分别为一级支撑臂2和末级支撑臂3,两个支撑臂两端均设有轴套9且通过支撑臂转轴6铰接,台钻上固设有台钻转轴7,其中,输出轴13、支撑臂转轴6和台钻转轴7上均设有成对且相背布置的向心推力轴承10,轴套9内设有用于安装向心推力轴承10的阶梯孔,轴套9上还设有相应的轴承盖。

其中,一级支撑臂2上固设有限位件12,限位件12的上端与末级支撑臂3形成挡止限位,防止末级支撑臂3在转动过程中过于靠近机架而使台钻4与机架100发生碰撞;末级支撑臂3上设有用于握持的把手11,便于操作人员对立式装缸上帽机的操作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立式装缸上帽机的使用方式如下。

液压缸筒安装导向套之后,调整千斤顶1使台钻的钻头处于合适的高度,拉动把手11将台钻的钻头调整至需要钻孔的位置,使用台钻具有的进给降下钻头以对液压缸筒进行钻孔操作。

上述立式装缸上帽机的实施例中输出轴13、支撑臂转轴6和台钻转轴7上设有的向心推力轴承保证了铰接处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千斤顶1能够调节台钻4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尺寸;两个支撑臂的摆动方式使得钻孔范围更大,并且占用空间更小,适于集成在立式装缸上帽机的机架100上。

上述立式装缸上帽机的实施例中采用两个支撑臂,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设置更多级的支撑臂,多个支撑臂的设置使得台钻移动时的自由度更高。

上述立式装缸上帽机的实施例中一级支撑臂和末级支撑臂上均设有与支撑臂转轴配合的轴套以实现两支撑臂的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末级支撑臂可直接与支撑臂转轴固定连接,通过一级支撑臂与支撑臂转轴的铰接实现两支撑臂的铰接。

上述立式装缸上帽机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千斤顶,千斤顶具有自锁功能,能够防止钻孔作业时支撑臂发生上下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电动推杆或其他伸缩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