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件压装的双工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0743发布日期:2018-09-28 19:3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件压装的双工位结构。



背景技术:

工件的压装在机械领域中也是很常见的工序,而往往一个工件需要进行两种不同零件的压装工作,若是对不同的零件采用不同的压装设备进行压装的话,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加,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并且用不同的压装设备进行压装就说明需要起码两台机器,相应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工件压装的双工位结构,能同时实现两种不同零件在同一台机器上的压装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工件压装的双工位结构,包括第一压装机构、第二压装机构,所述第一压装机构通过第一支撑光轴固定在整机底板上,所述第二压装机构通过第二支撑光轴固定在所述整机底板上,所述第一支撑光轴上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上模板、第一下模板,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光轴的上部、中部、下部,所述第二支撑光轴上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上模板、第二下模板,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光轴的上部、中部、下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增压气缸,所述第一增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上模板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及压针机构,所述压力传感器及压针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模板的上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及压针机构的下端与冲压冲针相连接,所述冲压冲针贯穿所述第一上模板且位于所述第一下模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下模板上设有第一进料机构,所述第一进料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下模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下模板的下方设有第一工件移动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工件移动定位机构通过第一直线导轨固定在所述整机底板上;直线导轨将第一工件移动定位机构移动到第一下模板的下方,然后第一增压气缸带动压力传感器及压针机构,从而使冲压冲针将零件压入工件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增压气缸,所述第二增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上模板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及冲针机构,所述压力传感器及冲针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模板的上表面并贯穿所述第二上模板,所述第二下模板上设有第二进料机构,所述第二进料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下模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下模板的下方设有第二工件移动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工件移动定位机构通过第二直线导轨固定在所述整机底板上,所述第二工件移动定位机构的一侧设有脱模气缸,所述脱模气缸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下模板的下表面,其另一端位于立轴的上方,所述立轴固定在整机底板上;直线导轨将第二工件移动定位机构移动到第二下模板的下方,第二增压气缸带动压力传感器及冲针机构,从而将零件压入工件中,若是还需要对压装后的工件进行脱模处理,则脱模气缸将会工作,将第二下模板向上提升一段距离来实现产品脱模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装机构和所述第二压装机构之间设有角度补偿机构和视觉检测机构,所述角度补偿机构固定在所述整机底板上,所述视觉检测机构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位于所述角度补偿机构的正上方;视觉检测系统可以用来检测加工过程中工件是否发生了偏差,若是发生偏差则将偏差数据传输到角度补偿机构上,角度补偿机构会将工件调整到正确的角度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整机底板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固定住整个整机底板,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将两种不同的零件压入同一工件中,也可只压入一种零件到工件中,丰富了可压装零件的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装机构,2、第二压装机构,3、整机底板,11、第一支撑光轴,12、第一固定板,13、第一上模板,14、第一下模板,15、压力传感器及压针机构,16、第一工件移动定位机构,21、第二支撑光轴,22、第二固定板,23、第二上模板,24、第二下模板, 25、压力传感器及冲针机构,26、第二工件移动定位机构,27、脱模气缸,31、角度补偿机构,32、视觉检测系统,121、第一增加气缸,141、第一进料机构,151、冲压冲针,221、第二增加气缸,241、第二进料机构,271、立轴,31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用于工件压装的双工位结构,包括第一压装机构1、第二压装机构2,所述第一压装机构1通过第一支撑光轴11固定在整机底板3上,所述第二压装机构2 通过第二支撑光轴21固定在所述整机底板3上,所述第一支撑光轴11上设有第一固定板12、第一上模板13、第一下模板14,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光轴11的上部、中部、下部,所述第二支撑光轴21上设有第二固定板22、第二上模板23、第二下模板24,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光轴21的上部、中部、下部;针对不同的零件可选用不同的压装机构,第一工件移动定位机构16和第二工件移动定位机构26是通过直线导轨固定在整机底板3上的,能实现工件的进模和出模动作,第一支撑光轴11和第二支撑光轴分别有两根,用来固定住固定板、上模板、下模板,在压装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会实时监控零件压入工件时的压力,然后再配合调节增压气缸来完成对工件的压装,若是需要对工件所需的角度要求很高,那么就利用视觉检测系统检测32并将数据传输到角度补偿机构31上,调整工件的角度至所需要的标准,有些工件是需要进行脱模处理的,就将这些工件放置到第二压装机构2上,完成压装工作后,这时脱模气缸27开始工作,将第二下模板24向上抬升一段距离,完成对工件的脱模,再取出即可,增压气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用不同吨位的增压气缸来保证压装的顺利进行,在第一压装机构1上也可设置脱模气缸用来对工件进行脱模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工件放置在工件移动定位机构上,然后移动到下模板的下方,通过增压气缸的作用,将下模板上进料机构内的零件压入工件中,视觉检测系统和角度补偿机构可以对工件进行角度的旋转补偿,以达到压装所需的角度,需要进行脱模处理的工件则被放置在第二压装机构上,通过脱模气缸将第二下模板向上提升一段距离完成对工件的脱模处理。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