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方形板料冲压成型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3617发布日期:2018-09-21 22:53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方形板料冲压成型的模具,此模具可用于管箱门的冲压成型。



背景技术:

随着整个汽车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和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往前推进,社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客户对专用车的外观质量和细节之处的要求也越来高,因此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由以前的粗放向精致转变,设计中会加强在外观美观和实用方面的提升。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一种通用管箱门冲压成型就是上述提升的一个体现。

日常生产中这种槽形钣金件主要是编程下料后由折弯机折弯完成,折弯时先折出零件的三个边,再把折弯机更换一个长度跟槽宽一致的刀,最后折出第四个边。此过程需要更换一次折弯上模,同时折弯存在很大的误差,不能保证零件设计的折弯精度,造成管箱门与管箱门框装配时装配间隙不均匀、管箱门装不上、合页安装时孔位置错位等问题,折弯机折弯也不能保证折弯后零件的平面度要求。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方形板料冲压成型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方形板料冲压成型的模具,其板料一次成型、操作简单;模具小,使用灵活,即经济又方便卸料,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方形板料冲压成型的模具,包括上冲压模具和下冲压模具,所述上冲压模具对应设置在下冲压模具的上方,所述上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以及与上模板固定连接的上板,所述下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以及与下模板固定连接的下板,所述下模板设置有板料定位凹槽,所述上模板与板料定位凹槽相配合,所述上模板的尺寸小于冲压后的板料内槽宽;所述上模板的四周边角与板料定位凹槽的台阶处均设置倒角;所述上板中心线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对应的导向孔。

进一步,所述下冲压模具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下板焊接,保证上下模冲压行程在冲床行程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上冲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模柄,所述模柄与上板焊接。

进一步,所述板料定位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凹槽的边距为1-2cm,方便板料的放入。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有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冲压一次成型,操作简单,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其定位准确方便,保证加工零件的装配精度要求,常规折弯方法使零件的折弯尺寸难以保证,此冲模可以很好的控制零件的折弯尺寸;冲压门板,可以保证面板成型后外观平整。

2、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小,使用灵活,即经济又方便卸料,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时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冲压上模主视图及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压下模主视图及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冲压前零件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冲压后零件图;

图中: 1—上模、2—下模、3—模柄、4—上板、5—下板、6—支撑板、7—导向柱,8—板料定位凹槽,9—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用于方形板料冲压成型的模具,包括上冲压模具和下冲压模具,所述上冲压模具对应设置在下冲压模具的上方,所述上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以及与上模板固定连接的上板,所述下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以及与下模板固定连接的下板,所述下模板设置有板料定位凹槽,所述上模板与板料定位凹槽相配合,所述上模板的尺寸小于冲压后的板料内槽宽;所述上模板的四周边角与板料定位凹槽的台阶处均设置倒角,放置板料冲压过程表面划伤同时方便冲压后取件;所述上板中心线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对应的导向孔。所述下冲压模具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下板焊接,保证上下模冲压行程在冲床行程范围内。所述上冲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模柄,所述模柄与上板焊接。

所述板料定位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有2个,所述限位块与凹槽的边距为1-2cm,方便板料的放入。将图4中的零件放入模具中,放好后启动冲床,冲床油缸动作上冲压模具向下运动冲压零件,经过冲压后的零件见图5。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将切割完成后的平板件放入下模槽内,一次冲压成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折弯机折弯时先测量,再折弯划线、分步折弯,中间还需更换折弯上模,最后折弯后敲打整形的问题,保证了零件设计精度要求,提高后续装配效率,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实用高效等特点。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