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铝管对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3922发布日期:2018-08-28 23:5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铝管对焊机。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的温室效应的影响我们居住环境的温度不断上升,现在每家每户的人对于空调、冰箱、冷柜的需要越来越大。这对于制冷设备制造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该行业内很多企业就用低价格的产品来抢占客户。因为售价降低,生产企业只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取利润,所以用铝管代替铜管就是一个很好的降低制冷设备产品生产成本的一个方法。铝管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而且弯曲度好,比铜管耐弯,制冷效果也不会影响。但缺点就是不能做喇叭口,耐压性差,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铝管都连接一截铜管做喇叭口,因此就衍生出了铜管与铝管的焊接需求。

铜铝焊接即是把铜质材料和铝质材料通过焊接工艺接成一体。因为铜和铝都属易氧化金属,所以铜与铝的焊接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焊接难题。目前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几以几种:1、闪光焊法:工件在通电状态下接触,在高电流密度下熔化、蒸发、通过闪光过程,使焊口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施以顶锻压力,使工件焊合。这种工艺最大缺点是,焊接后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表现为接头应力差、强度不够、泄漏率较大,焊接效率低。2、氩弧焊法(气体保护钎焊):利用氩气作保护,加热,将钎料填焊在工件间形成焊缝。这种工艺最大缺点是,由于钎焊法采用的是填焊法,形成双重焊缝,防漏性不理想,焊接效率低。3、高频钎焊法: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为钎料,利用高频感应电流加热,由高频发生器输出的电能,经感应线圈输给工件进行加热,来熔化钎料并使之铺展。该焊接方法目前也是应用也比较广泛,但该工艺也存在缺点,如该工艺需要调加金属材料作为钎料,这样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生产成本低、焊接质量高、焊接效率高的铜铝管对焊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铝管对焊机,包括;机架;L形板:包括横板和纵板,横板与机架侧面固定连接,纵板垂直固定于横板表面;

导向轴:导向轴沿横向方向设置于机架侧面,导向轴一端与纵板固定连接,导向轴另一端与机架侧面固定连接;焊接组件:包括第一上电极、第一下电极座、第一固定板、第一气缸、第二上电极、第二下电极座、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气缸;第一固定板与导向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上电极固定连接,第一上电极正下方设有第一下电极座,第一下电极座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驱动第一上电极沿铅垂方向运动;第二固定板套设于导向轴,第二固定板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上电极固定连接,第二上电极正下方设有第二下电极座,第二下电极座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气缸驱动第二上电极沿铅垂方向运动;压紧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和冲杆,第三气缸固定连接于纵板表面;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与冲杆固定连接,第三气缸驱动冲杆沿横向水平运动,冲杆位于第二上电极和第二下电极座之间;驱动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四气缸固定安装于横板表面,第四气缸输出轴与第二固定板侧面固定连接,第四气缸驱动第二固定板沿导向轴方向移动;外界电源:第一上电极、第二上电极分别与外界电源正负极电连接。

使用时,将铜管和铝管预先套接,沿水平方向放置于第一下电极座和第二下电极座上方,第一气缸驱动第一上电极片下压,夹紧管材,第三气缸驱动冲杆沿水平方向将铜管与铝管结合处挤压到位;第二气缸驱动第二上电极片下压,夹紧板材;第四气缸驱动驱动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二上电极片沿导向轴向第一上电极片,第一上电极片和第二上电极片相接触,电路导通,对管材进行加热焊接。

采用将铝管和铜管套接,利用电阻热使铝管和铜管结合处熔化,接口面由于原子间结合力的作用结合,焊层厚,焊缝强度大,焊接质量好;无需采用焊料,节约成本,焊接效率高。

优选的,导向轴另一端设有线性支撑块。

优选的,第一上电极上方和第二上电极上方设有电极连接板,两个电极连接板相邻端分别朝第一固定块外部、第二固定块外部延伸。

采用两块电极连接板向外突出导通,避免第一上电极和第二上电极直接接触,长期工作损伤,影响焊接效果。

优选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为倍力气缸。

优选的,机架内部设有变压器,第一上电极、第二上电极通过变压器外界电源正负极电连接。

优选的,第四气缸末端设有输出轴连接板,输出轴连接板与第二固定板侧面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输出轴连接板,增强输出轴与连接板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将铝管和铜管套接,利用电阻热使铝管和铜管结合处熔化,接口面由于原子间结合力的作用结合,焊层厚,焊缝强度大,焊接质量好;无需采用焊料,节约成本,焊接效率高。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铜铝管对焊机结构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铜铝管对焊机,包括;机架10;L形板:包括横板201和纵板202,横板201与机架10侧面固定连接,纵板202垂直固定于横板201表面;

导向轴301:导向轴301沿横向方向设置于机架10侧面,导向轴301一端与纵板202固定连接,导向轴301另一端与机架10侧面固定连接;焊接组件:包括第一上电极401、第一下电极座402、第一固定板403、第一气缸404、第二上电极405、第二下电极座406、第二固定板407和第二气缸408;第一固定板403与导向轴30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03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404,第一气缸404的输出轴与第一上电极401固定连接,第一上电极401正下方设有第一下电极座402,第一下电极座402与第一固定板403固定连接,第一气缸404驱动第一上电极401沿铅垂方向运动;第二固定板407套设于导向轴301,第二固定板407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408,第二气缸408的输出轴与第二上电极405固定连接,第二上电极405正下方设有第二下电极座406,第二下电极座406与第二固定板407固定连接,第二气缸408驱动第二上电极405沿铅垂方向运动;压紧组件:包括第三气缸501和冲杆502,第三气缸501固定连接于纵板202表面;第三气缸501的输出轴与冲杆502固定连接,第三气缸501驱动冲杆502沿横向水平运动,冲杆502位于第二上电极405和第二下电极座406之间;驱动组件:包括第四气缸601,第四气缸601固定安装于横板201表面,第四气缸601输出轴与第二固定板407侧面固定连接,第四气缸601驱动第二固定板407沿导向轴301方向移动;外界电源:第一上电极401、第二上电极405分别与外界电源正负极电连接。

使用时,将铜管和铝管预先套接,沿水平方向放置于第一下电极座402和第二下电极座406上方,第一气缸404驱动第一上电极401片下压,夹紧管材,第三气缸501驱动冲杆502沿水平方向将铜管与铝管结合处挤压到位;第二气缸408驱动第二上电极405片下压,夹紧板材;第四气缸601驱动驱动第二固定板407带动第二上电极405片沿导向轴301向第一上电极401片,第一上电极401片和第二上电极405片相接触,电路导通,对管材进行加热焊接。

采用将铝管和铜管套接,利用电阻热使铝管和铜管结合处熔化,接口面由于原子间结合力的作用结合,焊层厚,焊缝强度大,焊接质量好;无需采用焊料,节约成本,焊接效率高。

导向轴301另一端设有线性支撑块302。

第一上电极401上方和第二上电极405上方设有电极连接板70,两个电极连接板70相邻端分别朝第一固定块外部、第二固定块外部延伸。

采用两块电极连接板70向外突出导通,避免第一上电极401和第二上电极405直接接触,长期工作损伤,影响焊接效果。

第一气缸404和第二气缸408为倍力气缸。

机架10内部设有变压器,第一上电极401、第二上电极405通过变压器外界电源正负极电连接。

第四气缸601末端设有输出轴连接板602,输出轴连接板602与第二固定板407侧面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输出轴连接板602,增强输出轴与连接板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