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钣金箱体加强筋光焊接辅助装置中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3116发布日期:2018-10-12 23:2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钣金箱体加强筋光焊接辅助装置中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是产品制造过程比较重要的环节,焊接的精度对产品的力学性能起决定性作用。人工焊接时,存在以下缺陷,工件的定位焊接需要二人配合;两端需要两个操作人员同时焊接,操作起来比较笨重,体力消耗比较大;焊缝的质量难以均匀饱满;焊接废气容易危害到呼吸道。

焊接工装的定位装置,是保证工件装夹在正确位置和焊接精度和质量的重要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钣金箱体加强筋光焊接辅助装置中的定位装置,其结构简单,一个人即可独立完成焊接操作,大大节省了操作者的体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钣金箱体加强筋光焊接辅助装置中的定位装置,其中:包括底座、左安装座、左转角气缸、左定位块、右定位块、右转角气缸、右安装座、气缸、左导套、左导柱、端板、浮动接头、右导柱、右导套和气缸安装座,所述的左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左转角气缸固定安装在左安装座上,所述的左定位块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左定位块位于左安装座的右侧,所述的右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右转角气缸固定安装在右安装座上,所述的右定位块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右定位块位于左安装座的左侧,所述的气缸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面上,所述的气缸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座上且气缸活塞杆末端通过浮动接头安装在端板上,所述的左导套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座左侧的安装孔里,所述的左导柱安装在左导套里且左导柱末端安装在端板上,所述的右导套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座右侧的安装孔里,所述的右导柱安装在右导套里且右导柱末端安装在端板上。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底座上中心处设有矩形凹槽。

上述的底座上安装有两个定位圆柱销。

上述的气缸安装座为“L”形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定位采用平面基准面作为主基准面,辅助以曲面基准面。工件放入工装后,气缸拖动端面夹紧移动板,将移动板与底座相应的孔中心对正,一端带螺纹的圆柱销旋入固定。

定位块轮廓线与加强筋轮廓线正好吻合,配合两侧的气缸顶紧机构及转角气缸的压紧机构,实现了工件的力闭合。这样的端板定位机构每套翻转支架各两个,其中一个固定在翻转支架上,另外一个在底板上来回滑动。

由于加强筋焊接件中加强筋的长度多样,我们在底板按照不同的围栏长度钻孔攻丝了不同的螺纹孔,工件定位时,只需要将可以滑动的端板定位件置于相应的位置,然后螺纹旋紧固定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简单,一个人即可独立完成焊接操作,大大节省了操作者的体力,提高了作业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工装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底座1、左安装座2、左转角气缸3、左定位块4、右定位块5、右转角气缸6、右安装座7、气缸8、左导套9、左导柱10、端板11、浮动接头12、右导柱13、右导套14、气缸安装座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钣金箱体加强筋光焊接辅助装置中的定位装置,其中:包括底座1、左安装座2、左转角气缸3、左定位块4、右定位块5、右转角气缸6、右安装座7、气缸8、左导套9、左导柱10、端板11、浮动接头12、右导柱13、右导套14和气缸安装座15,所述的左安装座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左转角气缸3固定安装在左安装座2上,所述的左定位块4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且左定位块4位于左安装座2的右侧,所述的右安装座7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右转角气缸6固定安装在右安装座7上,所述的右定位块5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且右定位块5位于左安装座2的左侧,所述的气缸安装座15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面上,所述的气缸8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座15上且气缸8活塞杆末端通过浮动接头12安装在端板11上,所述的左导套9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座15左侧的安装孔里,所述的左导柱10安装在左导套9里且左导柱10末端安装在端板11上,所述的右导套14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座15右侧的安装孔里,所述的右导柱13安装在右导套14里且右导柱13末端安装在端板11上。

实施例中,底座1上中心处设有矩形凹槽。

实施例中,底座1上安装有两个定位圆柱销。

实施例中,气缸安装座15为“L”形结构形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