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7867发布日期:2018-08-24 20:5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检修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运行中,为保证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变压器进行有效的维护、试验和检修,尤其在涉及更换耐油胶珠、耐油垫片以及变压器电气预防性试验(测直流泄露等)时,必须先拆除变压器导电杆上的螺母。

目前,在拆除变压器导电杆上的螺母时,通常是由操作人员利用钳子等工具固定导电杆,同时拆卸导电杆上的螺母,然后再对耐油胶珠和耐油垫片等零件进行更换。这种方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否则很容易导致导电杆下沉或发生偏移,对变压器线圈引出线造成损伤,操作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拆除螺母过程中,导电杆容易下沉或发生偏移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支撑杆用于安装在变压器的顶板上,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用于夹持导电杆,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能够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磁性底座,所述磁性底座位于所述变压器的顶板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磁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包括摆臂和夹持部,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夹持部能够与所述导电杆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摆臂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垂直,且所述摆臂能够绕所述支撑杆的轴线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套筒能够绕所述支撑杆的轴线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部包括安装座和固定块;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有卡槽,所述导电杆能够卡设于所述卡槽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包括横向部、第一竖向部和第二竖向部,所述横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竖向部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横向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竖向部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竖向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横向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

所述固定块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

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和第三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配合,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配合;所述第三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变压器的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的靠近所述变压器的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支撑杆用于安装在变压器的顶板上,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用于夹持导电杆,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能够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基于该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对导电杆进行牢固固定,在拆除螺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电杆下沉或发生偏移,保护变压器线圈引出线不受损伤,操作省时省力,且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不高。在实施时,先用第一夹持臂夹持住导电杆,用扳手等常用工具将导电杆上的螺母旋松,即螺母向靠近第一夹持臂的方向移动,当螺母与第一夹持臂接触或即将接触时,再用第二夹持臂夹持住导电杆,此时,第二夹持臂位于螺母的下方,然后松开第一夹持臂,继续旋松螺母,直到将螺母从导电杆上拆卸下来。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较好的实用的效果,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

下面将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支撑杆;102-导电杆;103-顶板;104-磁性底座;105-第一摆臂;106-第一夹持部;107-第二摆臂;108-第二夹持部;109-套筒;111-固定块;112-卡槽;113-横向部;114-第一竖向部;115-第二竖向部;116-定位件;117-第一限位部;118-第二限位部;119-第一安装孔;120-第二安装孔;121-第三安装孔;124-第一紧固螺栓;125-第二紧固螺栓;126-第三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包括支撑杆101、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支撑杆101用于安装在变压器的顶板103上,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用于夹持导电杆102,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与支撑杆101连接,第一夹持臂位于第二夹持臂的上方,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能够沿支撑杆10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拆除导电杆上的螺母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对导电杆102进行牢固固定,在拆除螺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电杆102下沉或发生偏移,保护变压器线圈引出线不受损伤,操作省时省力,且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不高。在实施时,先用第一夹持臂夹持住导电杆102,用扳手等常用工具将导电杆102上的螺母旋松,即螺母向靠近第一夹持臂的方向移动,当螺母与第一夹持臂接触或即将接触时,再用第二夹持臂夹持住导电杆102,此时,第二夹持臂位于螺母的下方,然后松开第一夹持臂,继续旋松螺母,直到将螺母从导电杆102上拆卸下来。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磁性底座104,磁性底座104位于变压器的顶板103上,支撑杆101与磁性底座1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磁性底座104里面是一个圆柱体,在其中间放置一条条形的永久磁铁或恒磁磁铁,外面底座位置是一块软磁材料。通过转动手柄,来转动里面的磁铁。当磁铁的两极(n或s)呈上下方向时,也就是磁铁的n或s极正对软磁材料底座时,就被磁化了,这个方向上具有强磁,所以能够用于吸住钢铁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强磁力作用能够将支撑杆101牢固固定在磁性底座104的上表面,进而保证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位置稳定,从而对导电杆102进行牢固固定。而当磁铁的两极处于水平方向时,及ns的正中间正对软磁材料底座时(长条形磁铁的正中间只有极小的磁性,可以不记)不会被磁化,所以此时底座上几乎没有磁力,就可以很容易地从钢铁表面取下来了。在本实施例中,当检修完毕时,便于将支撑杆101拆卸下来。

磁性底座104为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详细描述。通常,支撑杆101与磁性底座104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磁性底座104,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支撑杆101的固定作用,进而保证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位置稳定,从而对导电杆102进行牢固固定,在拆除螺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电杆102下沉或发生偏移,保护变压器线圈引出线不受损伤,操作省时省力,且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不高。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包括摆臂和夹持部,摆臂的一端与支撑杆101连接,摆臂的另一端与夹持部连接,夹持部能够与导电杆102连接。

可选地,摆臂可以为连接杆,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支撑杆101与导电杆1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以便于使用扳手等常用工具拆卸螺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形式不仅局限于以上一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取其他形式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用以实现对导电杆102进行牢固固定的功能;对于其他形式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

在某些实施例中,摆臂的轴线与支撑杆101的轴线垂直,且摆臂能够绕支撑杆101的轴线转动。

为了清楚描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第一夹持臂的摆臂和夹持部分别命名为第一摆臂105和第一夹持部106,将第二夹持臂的摆臂和夹持部分别命名为第二摆臂107和第二夹持部108。

在实施时,先用第一夹持部106夹持住导电杆102,此时,可以将第二摆臂107向远离导电杆102的方向转动,然后用扳手等常用工具将导电杆102上的螺母旋松,即螺母向靠近第一夹持部106的方向移动;当螺母与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部相接触或即将接触时,再将第二摆臂107向靠近导电杆102的方向转动,用第二夹持部108夹持住导电杆102,此时,第二夹持部108位于螺母的下方,然后松开第一夹持部106,将第一摆臂105向远离导电杆102的方向转动,继续旋松螺母,直到将螺母从导电杆102上拆卸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一摆臂105和/或第二摆臂107设置为可伸缩的形式,以便于利用第一夹持部106和第二夹持部108交替对导电杆102进行固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套筒109,套筒109与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109套设于支撑杆101上,且套筒109能够绕支撑杆101的轴线转动。

通过设置套筒109,便于对第一摆臂105和第二摆臂107进行转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夹持部包括安装座和固定块111;安装座与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111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固定块111设置有卡槽112,导电杆102能够卡设于卡槽112中。

可选地,卡槽112为弧形槽,弧形槽的形状和尺寸与导电杆102的外表面相配合,作为优选,弧形槽为优弧,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导电杆102提供良好的固定作用,防止导电杆102与卡槽112脱离。

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块111的材质可以为尼龙或橡胶。

尼龙,是聚酰胺的俗称,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弹性和伸缩性较好,采用尼龙制作固定块111,便于对导电杆102进行固定,同时,也便于将导电杆102从卡槽112中取出。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安装座包括横向部113、第一竖向部114和第二竖向部115,横向部113的一端与第一竖向部114固定连接,横向部113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部115固定连接,第一竖向部114的长度方向和第二竖向部115的长度方向均与横向部11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竖向部114与摆臂固定连接,第一竖向部114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9,第二竖向部115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0,横向部113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21;固定块111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安装孔119连通,第二固定孔与第三安装孔121连通,这样的方式便于将固定块111和安装座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124、第二紧固螺栓125和第三紧固螺栓126;第一紧固螺栓124与第一安装孔119相配合,第二紧固螺栓125与第二安装孔120相配合;第三紧固螺栓126与第三安装孔121相配合,其中,第一紧固螺栓124伸入第一固定孔中,第三紧固螺栓126伸入第二固定孔中,第二紧固螺栓125与固定块111抵接,对固定块111进行压紧,从而将导电杆102牢固固定在卡槽112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定位件116,多个定位件116沿支撑杆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定位件116,能够调节套筒109的位置,并对套筒109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固定第一摆臂105和第二摆臂107的位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16可以采用目前常见的弹簧柱塞。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撑杆101的远离变压器的顶板1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7。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117,能够防止套筒109从支撑杆101上滑出。

该可选方案中,第一限位部117的形式有多种,例如,可以为顶盖,顶盖盖设于支撑杆101上。

又如:第一限位部117还可以为环状凸起。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撑杆101的靠近变压器的顶板10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8。

当将支撑杆101从磁性底座104上取下时,由于设置了第二限位部118,能够防止套筒109从支撑杆101上脱落。可选地,第二限位部118可以为环状凸出部,该环状凸出部的直径大于套筒109的外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117和第二限位部118不仅局限于以上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加工情况自由选取其他形式的第一限位部117和第二限位部118,用以实现防止套筒109脱落的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