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7488发布日期:2018-08-24 07:0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床上料机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床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普车,数控机床均采用人工上料方式,这种方式极大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床自动上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床自动上料机构,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安装在刀具固定架,气缸安装在固定座左端,气缸是中间隔断且两端有伸缩臂,伸缩臂另一端固定装夹块,过渡板安装在装夹块内侧,夹紧块安装在过渡板内侧,车刀安装在刀具固定架下端,切断刀安装在刀具固定架右端,毛坯安装在卡盘中心上,上触感器和下触感器固定在气缸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车刀和切断刀安装在刀具固定架。

进一步地,所述上触感器和下触感器为磁环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上触感器和下触感器为磁环检测传感器对称布置,两者的中心在卡盘5的轴心。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块截面成v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气缸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通过螺栓固定夹紧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加工较大批量的零件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装夹零件;

2.实现自动出料,减少装夹时间,提高工效和自动化程度,且改进机床成本低;

3.上述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直到加工程序中设定好的数量才停止自动上料。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气缸局部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夹紧块夹紧毛坯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夹紧毛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2-上感触器;3-过渡板;4-毛坯;5-卡盘;6-下感触器;;7-车刀;8-切断刀;9-刀具固定架;10-固定座;11-毛坯;12-夹紧块;13-装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床自动上料机构,其包括固定座10,固定座10安装在刀具固定架9,气缸1安装在固定座10左端,气缸1是中间隔断且两端有伸缩臂13,伸缩臂13另一端固定装夹块13,过渡板3安装在装夹块13内侧,夹紧块12安装在过渡板3内侧,车刀13安装在刀具固定架9下端,切断刀8安装在刀具固定架9右端,毛坯11安装在卡盘10中心上,上触感器3和下触感器4固定在气缸1内侧,可精确检测气缸夹紧或松开是否到位,避免误动作出现。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10、车刀7和切断刀8安装在刀具固定架9,通过螺栓压紧夹块来夹紧。

优选地,所述上触感器2和下触感器6为磁环检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上触感器2和下触感器6为磁环检测传感器对称布置,两者的中心在卡盘5的轴心,检测上下气缸活塞位置。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夹紧块12截面成v字形,可起到定位作用。

优选地,所述气缸1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座10。

优选地,所述过渡板3通过螺栓安装在气缸1内侧。

优选地,所述过渡板3通过螺栓固定夹紧块12。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机床自动上料机构的使用步骤:

整个上料机构可水平方向前后移动,上料时启动机床,打开卡盘5,毛坯4处在自由状态,此时刀具固定架9安装气缸端转到与毛坯4相同方向,移动刀具固定架9,移到能到夹到毛坯4的距离即可,气缸1通气,夹紧毛坯4,通过上触感器2和下触感器6检测到气缸1夹紧到位,向后移动刀具固定架9,移到毛坯4加工长度即可,夹紧卡盘5,此时打开打开气缸1,再次向后移动9刀具固定架,然后旋转刀具固定架9,将车刀7转到与毛坯4垂直方向进行加工,加工结束,将切断刀8旋转与毛坯4垂直方向,切割加工好的部分。

综上所述优点是:上述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直到加工程序中设定好的数量才停止自动上料。这样在加工较大批量的零件时,既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装夹零件,简单改动机床,就可实现自动出料,减少装夹时间,提高工效和自动化程度,且改进机床成本低。

以上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地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自动上料机构,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安装在刀具固定架,气缸安装在固定座左端,气缸是中间隔断且两端有伸缩臂,伸缩臂另一端固定装夹块,过渡板安装在装夹块内侧,夹紧块安装在过渡板内侧,车刀安装在刀具固定架下端,切断刀安装在刀具固定架右端,毛坯安装在卡盘中心上,上触感器和下触感器固定在气缸内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工较大批量的零件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装夹零件;实现自动出料,减少装夹时间,提高工效和自动化程度,且改进机床成本低;上述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直到加工程序中设定好的数量才停止自动上料。

技术研发人员:赖祥伟;刘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9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