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压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051发布日期:2018-10-12 22:1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秸秆压块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秸杆数量也随之增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是农村中剩余了大量秸杆。如采用传统的燃烧法处理这些秸杆,一方面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另一方面也是对秸杆剩余价值的严重浪费。因此,多数农村选择将秸杆压块再运输至加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这样,如何简单、有效的将秸杆压成块状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秸秆压块机则通产存在以下问题:一、体积过于庞大,占地面积极大;二、秸杆压缩完成后,通常会在压料腔中形成负压,带来出料不便的问题;三、传统机械成本过高,不宜在农村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压缩效果好的秸秆压块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地面上设有深井,所述秸秆压块机包括主驱动装置、压料腔、顶板、容置台、出料顶缸和压料顶缸;

所述主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深井底部,所述压料腔固定连接在深井中、且顶端伸出所述深井,所述压料腔呈桶状、且其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容置在压料腔内的压料板、穿设在螺纹孔中的液压杆和固定连接在深井底部的液压缸,所述液压杆的外壁上具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料板的底面上、且液压杆的底端伸入所述液压缸;

所述容置台固定连接在地面上、且其顶面与压料腔的顶面高度一致,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容置台的顶面上,所述出料顶缸通过支架一固定连接在地面上、且与所述容置台的顶面的高度一致,所述压料顶缸通过支架二固定连接在压料腔的上方。

所述液压缸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套接所述液压杆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本发明在使用时,可在物料装填完毕后,将顶板滑动至压料腔上方,再开启压料顶缸自上而下压住顶板,最后开启主驱动装置,使得液压杆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自下而上顶起压料板;与此同时,由于液压杆与螺纹孔之间为螺纹连接关系,因此,在压料时压料板将边旋转便压料,从而大幅提升了秸秆压块成型后的致密度,具有压料效果好的特点。由于本案的大部分部件均设在深井中,因此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而在退料时,可先通过退料顶杆推动顶板平移,并在卸荷后再通过人工将顶板滑动至容置台上,具有退料方式简单、高效的特点。

本发明具有结构精巧、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压缩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可根据不同场合对顶料板驱动装置做出改变,极为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视图;

图中1是主驱动装置,11是压料板,12是液压杆,13是液压缸,14是密封垫,2是压料腔,3是顶板,4是容置台,5是出料顶缸,50是支架一,6是压料顶缸,60是支架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如图1-2所示,地面上设有深井,所述秸秆压块机包括主驱动装置1、压料腔2、顶板3、容置台4、出料顶缸5和压料顶缸6;

所述主驱动装置1固定连接在所述深井底部,所述压料腔2固定连接在深井中、且其顶端伸出所述深井,所述压料腔2呈桶状、且其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主驱动装置1包括容置在压料腔2内的压料板11、穿设在螺纹孔中的液压杆12和固定连接在深井底部的液压缸13,所述液压杆12的外壁上具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液压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料板11的底面上、且液压杆12的底端伸入所述液压缸13;

所述容置台4固定连接在地面上、且其顶面与压料腔2的顶面高度一致,所述顶板3滑动连接在所述容置台4的顶面上,所述出料顶缸5通过支架一50固定连接在地面上、且与所述容置台4的顶面的高度一致,所述压料顶缸6通过支架二60固定连接在压料腔的上方。

所述液压缸13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套接所述液压杆12的密封垫14,所述密封垫14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以避免液压缸、液压杆之间的液压油泄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压块机,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地面上设有深井,所述秸秆压块机包括主驱动装置、压料腔、顶板、容置台、出料顶缸和压料顶缸;所述主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深井底部,所述压料腔固定连接在深井中、且顶端伸出所述深井,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压料板、液压杆和液压缸,所述液压杆的外壁上具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容置台的顶面上,所述出料顶缸通过支架一固定连接在地面上、且与所述容置台的顶面的高度一致,所述压料顶缸通过支架二固定连接在压料腔的上方。本发明大幅提升了压块成型后的致密度,具有压料效果好的特点。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具有退料方式简单、高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新朗
技术研发日:2018.05.09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