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力梁冷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9069发布日期:2018-11-17 01:3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力梁冷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用冷成型冲压工艺生产轿车扭力梁。



背景技术:

扭力梁是a级和a0级乘用车中广泛应用的扭力梁式后悬架的核心部件。现阶段扭力梁生产大部分为冷冲压模具压出几个零件,然后通过焊接组合在一起,这样有很大弊端,焊缝处有较大应力,对焊接工艺有很高要求,耐久性能差,后轴承载能力不高,左右车轮上下跳动时相互影响,舒适性有限,车轮设计自由度少,操作稳定性改善不容易,所以扭力梁生产工艺正在逐步向由一个件直接生产而成。其余扭力梁冷成型的方法,虽然由一个件生产出来,但成型性很不好,在内凹部分的两头成型过长,不符合产品形状。我的这种冷成型方法就是解决扭力梁内凹部分的两头成型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力梁冷成型方法,用于a级和a0级乘用车应用的扭力梁制造,克服现有的制造扭力梁的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扭力梁冷成型方法的步骤是:

1、在压力机上固定包括下模、上模、扭力梁端口成型上模压板、扭力梁端部斜坡上模压板、端头模芯及端头推动油缸

2、在下模上放入毛坯件;

3、启动端口成型上模压板,合模,压出端口形状;

4、启动端部斜坡上模压板,合模,压出扭力梁端部斜坡;

5、启动端头模芯推动油缸,端头模芯进给到位,保持上模,下模完全合模时端口的形状;

6、启动上模合模,挤压成型扭力梁中间部分;

7、脱模,得冷压成型扭力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出来的扭力梁,解决扭力梁内凹部分的两端成型精度差的问题。整体性好,减少焊接、提高了扭力梁的整体强度。便于和其他构件的搭接,提升梁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扭力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模具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压出的扭力梁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压出的扭力梁俯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的扭力梁冷成型方法的步骤是:

1、在压力机上固定下模2、上模5、扭力梁端口成型上模压板3、扭力梁端部斜坡成型上模压板4、端头模芯6及端头推动油缸

2、在下模2上放入毛坯件1;

3、启动上端口成型上模压板3,合模,将毛坯1两端压出扭力梁端口形状。

4、启动端部斜坡成型上模压板4,合模,压出扭力梁端部的斜坡。

5、启动端头模芯油缸,端头模芯6进给到位,保持上模,下模完全合模时,端口的形状。

6、启动上模5,合模,将毛坯1中部压成扭力梁的中间部分。

7、脱模,得冷压成型扭力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扭力梁冷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压力机上固定包括下模、上模、扭力梁端口成型上模压板、扭力梁端部斜坡上模压板、端头模芯及端头推动油缸2、在下模上放入毛坯件;3、启动端口成型上模压板,合模,压出端口形状;4、启动端部斜坡上模压板,合模,压出扭力梁端部斜坡;5、启动端头模芯推动油缸,端头模芯进给到位,保持上模,下模完全合模时端口的形状;6、启动上模合模,挤压成型扭力梁中间部分;7、脱模,得冷压成型扭力梁,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出来的扭力梁,解决扭力梁内凹部分的两端成型精度差的问题。整体性好,减少焊接、提高了扭力梁的整体强度,延长了扭力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泽;王勇强;周红娵;张义丰;高敬夫;张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4
技术公布日:2018.1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