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裁断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42241发布日期:2018-12-28 21:24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极片裁断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片裁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造过程中,极片上极耳制作工艺一般有两种:一、模切极片产生极耳(这种极耳一般称为极片自带极耳);二、将极耳焊接至极片。对于将极耳焊接至极片的这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在极片需要焊接极耳的位置旁会有一个极耳焊接基准线,极耳焊接时,数据采集机构采集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信息,并参照该信息,将极耳焊接至目标位置。

在电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极片整体切断形成一定长度的极片段,然后将上述极片段进行卷绕。一般情况下,极片切断位置是根据检测到的极耳的位置来进行判断。

但是现有技术中,当检测不到极耳,或者极片上尚未焊接极耳时,主要采用模糊裁切或定点裁切等方法,也就是无基准点的尝试性裁切方式,切断精度不可控状态,切断误差大,导致卷出来的电芯容量误差也大,甚至可能造成前一个正在卷绕中的电芯报废,降低了良率,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裁断系统及方法,在系统检测不到极耳或者极片未焊接极耳时,实现对极片的精确裁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裁断系统,用以于一切断位置处切断一极片,极片上设置有极耳焊接基准线,包括: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极片输送机构用于将极片向切刀机构输送,切刀机构用于切断极片;

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极片输送机构的启停,以及用于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

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切刀机构前侧的基线传感器,基线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当基线传感器检测到极片上的极耳焊接基准线时,基线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基线获取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基线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控制器根据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进而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

进一步的,极片上设置有位于极耳焊接基准线后侧的极耳;

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极耳传感器,极耳传感器位于基线传感器和切刀机构之间,极耳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当极耳传感器检测到极片上的极耳时,极耳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极耳获取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能够根据极耳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的位置,控制器根据极耳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进而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

且当控制器既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又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极耳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

进一步的,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报警机构,报警机构与控制器连接,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但没有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向报警机构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报警机构包括扬声器和/或警示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裁断方法,用以于一切断位置处切断一极片,极片设置有极耳焊接基准线,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用于切断极片的切刀机构及一用于将极片向切刀机构输送的运输机构;

提供一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极片输送机构的启停,以及用于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

提供一基线传感器,用以对极耳焊接基准线进行检测,当基线传感器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时,则向控制器发送基线获取信号;

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基线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并根据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

当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控制运输机构停止;

控制器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

进一步的,极片上设置有位于极耳焊接基准线后侧的极耳;

极片裁断方法还包括步骤:

于基线传感器的后侧设置一极耳传感器,用以极耳传感器对极耳进行检测,当极耳传感器检测到极耳时,极耳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极耳获取信号;

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极耳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的位置,并根据极耳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

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控制运输机构停止;

控制器根据极耳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进而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

且当控制器既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又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极耳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提供一报警机构,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但没有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向报警机构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但没有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控制运输机构停止,对极片进行人工检测。

进一步的,极片设置有裁切线,裁切线对应切断位置,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预设极耳到裁切线的距离为a,切刀机构的初始位置到极耳传感器的距离为d;当控制器获取极片停止状态,切刀机构准备移动到切断位置时,极耳与极耳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x,则切刀机构朝极耳移动的位移y1的计算公式为:y1=d-a-x,距离a、d、x和y1均为沿极片运行方向的距离。

进一步的,极片设置有裁切线,裁切线对应切断位置,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预设极耳到裁切线的距离为a,当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但没有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预设切刀机构初始位置到基线传感器的距离为e,极耳到极耳焊接基准线的距离为b,控制器获取极片的停止状态,切刀机构准备移动到切断位置时,极耳焊接基准线与基线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z,则切刀机构朝极耳移动的位移y2的计算公式为:y2=e-(a+b)-z,距离a、b、e、z和y2均为沿极片运行方向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用以于一切断位置处切断一极片,极片设置有极耳焊接基准线,极片裁断系统包括: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极片输送机构用于将极片向切刀机构输送,切刀机构用于切断极片。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极片输送机构的启停,以及用于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切刀机构前侧的基线传感器,基线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基线传感器能够对极耳焊接基准线进行检测。当基线传感器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时,基线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基线获取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基线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控制器能够以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进而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可以通过基线传感器获取极耳焊接基准线,然后,以极耳焊接基准线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为极片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位切断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模糊裁切方法,通过极耳焊接基准线获得的切断位置误差小,精度得以提升,并且裁切精度可控,生产出来的电芯一致性得以保障,减少了极片的浪费,提升了良率,提升了生产效率,且该系统能够适应于无极耳的极片的裁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方法,用以于一切断位置处切断一极片,极片设置有极耳焊接基准线,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用于切断极片的切刀机构及一用于将极片向切刀机构输送的运输机构。还提供一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极片输送机构的启停,以及用于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提供一基线传感器,用以基线传感器对极耳焊接基准线进行检测,当基线传感器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则向控制器发送基线获取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基线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并根据极耳焊接基准线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当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控制运输机构停止;控制器控制切刀机构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方法是通过对极片上的极耳焊接基准线进行检测,以极耳焊接基准线为基准确定切断位置,为极片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位切断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模糊裁切方法,通过极耳焊接基准线获得的切断位置误差小,精度得以提升,并且裁切精度可控,生产出来的电芯一致性得以保障,减少了极片的浪费,提升了良率,提升了生产效率,且该方法能够适应于无极耳的极片的裁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去除控制器和极片输送机构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以极耳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以极耳焊接基准线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的原理图。

图标:100-切刀机构;200-基线传感器;300-极耳传感器;400-极耳;500-极耳焊接基准线;600-裁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用以于一切断位置处切断一极片,极片设置有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极片裁断系统包括: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100,极片输送机构用于将极片向切刀机构100输送,切刀机构100用于切断极片。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100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极片输送机构的启停,以及用于控制切刀机构100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极片裁断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切刀机构100前侧的基线传感器200,基线传感器200与控制器连接,基线传感器200能够对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进行检测。当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时,基线传感器200向控制器发送基线获取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基线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位置,控制器能够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进而控制切刀机构100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可以通过基线传感器200获取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然后,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为极片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位切断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模糊裁切方法,通过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获得的切断位置误差小,精度得以提升,并且裁切精度可控,生产出来的电芯一致性得以保障,减少了极片的浪费,提升了良率,提升了生产效率,且该系统能够适应于无极耳400的极片的裁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系统能够适应于无法检测到极耳400的极片的裁切,可以通过基线传感器200对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进行检测,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为基准,通过控制器计算切断位置。切断位置的计算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作为基准得到的,所以,裁切得到的极片一致性好,裁切精度可控。

对于带有极耳400的极片而言,即极片上设置有位于极耳焊接基准线500后侧的极耳400。极片裁断系统内还可以设置有极耳传感器300,极耳传感器300能够检测极片上的极耳400,极耳传感器300位于基线传感器200和切刀机构100之间,极耳传感器300与控制器连接。运输机构带动极片朝切刀机构100运动,当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极片上的极耳400时,极耳传感器300向控制器发送极耳获取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能够根据极耳获取信号确定极耳400的位置,控制器根据极耳400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进而控制切刀机构100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且当控制器既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又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极耳400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

也就是说,针对带有极耳400的极片而言,在确定极片的切断位置时,可以通过基线传感器200和极耳传感器300分别对极耳焊接基准线500和极耳400进行检测。当极耳传感器300没有检测到极耳400时,本系统还能够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位置为基准确定切断位置,从而避免使用精度无法保证的模糊裁切方法对极片进行切断,从而提高了极片裁切的精确度。

在检测过程中,根据极耳传感器300和基线传感器200的三种不同的检测情况,分别采取如下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1)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了极耳400,且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了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2)极耳传感器300没有检测到极耳400,但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3)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了极耳400,但基线传感器200没有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

也就是说,只要是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极耳400,则控制器就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作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而当极耳传感器300没有检测到极耳400,但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了极耳焊接基准线500,就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现有技术中,极耳400未被检测到,将无法选取基准参照线,会采用模糊裁切的方式,而在本申请提供的系统中,当极耳400未被检测到时,通过使用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依然能够建立基准,准确计算出切断位置,相比于模糊裁切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对极片的裁切误差更低,精度更高。

基线传感器200为反射式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极片设有涂布区域和非涂布区域,涂布区域的颜色为黑色,而非涂布区域具有金属光泽,涂布区域和非涂布区域具有颜色差。在本实施例中,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为涂布区域和非涂布区域的分界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为便于检测识别的其他形式的可作为基线参考的线型结构。基线传感器200的探测头朝向极片,极片在运输机构的带动下向切刀机构100运动,基线传感器200能够检测到极片上颜色的变化,从而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

极耳传感器300位于基线传感器200和切刀机构100之间,并且极耳传感器300、基线传感器200,以及切刀机构100的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都是预设的,方便切刀机构100移动距离的计算。极耳传感器300为对射式传感器,位于极片的边侧,对射式传感器包括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朝向相对,且极片位于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之间,当有极耳400经过对射式传感器时,极耳400会将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之间的光线阻挡,从而使极耳传感器300能够检测极耳400。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在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极耳400,且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时,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是因为对射式传感器的稳定性比光电传感器的稳定性高,以极耳400位置计算得到的切断位置进行极片的切断,切断得到的极片误差低,精确度高,所以,优先选择极耳400位置作为基准确定切断位置。

极片的切断位置的计算方法如下:

极片设置有裁切线600,裁切线600对应切断位置,裁切线600并非实际的线,而是切刀机构100预要切断的位置所对应的虚拟的线。

如图2所示,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时的计算公式为:y1=d-a-x,即运输机构停止后,切刀机构100以与运输机构相反的方向运动y1距离后,对极片进行切断。其中,预设极耳400到裁切线600距离为a,切刀机构100的初始位置到极耳传感器300的距离为d,裁切线600的位置就是工艺规定上进行切断的位置,其中a和d的值都是工艺规定的已知的预设值。控制器获取极片停止状态,切刀准备移动到切断位置时极耳400与极耳传感器300之间的距离为x,x的值可通过极片行走方向的编码器当前值减去极耳传感器300测到极耳400的瞬间编码器的数值计算得出。a、d、x和y1均为沿极片运行方向的距离,其中,运行方向指与运输机构的传送方向一致的方向。

如图3所示,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时计算公式为:y2=e-(a+b)-z,即运输机构停止后,切刀机构100以与运输机构相反的方向运动y2距离后,对极片进行切断。预设切刀机构100初始位置到基线传感器200的距离为e,极耳400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距离为b,其中b和e的值都是工艺规定的已知的预设值。控制器获取极片停止状态,切刀机构100继续向裁切基准线运动,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与基线传感器200之间的距离为z,z值可通过极片行走方向的编码器当前值减去基线传感器200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瞬间编码器的数值计算得出。距离a、b、e、z和y2均为沿极片运行方向的距离。

x和z的产生原因:当极耳400或者是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被检测到时,控制器控制运输机构停止,但是运输机构不会瞬间停止,会向前产生一段缓冲距离。例如,假设运输机构瞬间停止,则x和z的值就为零。

极片裁断系统包括报警机构,报警机构与控制器连接,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但没有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向报警机构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机构可以包括扬声器和/或警示灯,对工作人员发出警示。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了极耳400,但基线传感器200没有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400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但在这种情况下,疑似该电芯品质有异常,报警停机让员工确认是否可用,可用则正常流线,不可用则自动排出。

由于行业内极耳400焊接定位的精度普遍工艺要求为+/-0.5mm,所以当没有检测到极耳400时,采用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来定位计算切断位置,裁切精度能保证在+/-0.5mm,相比较已有技术的模糊裁切方法,精度得以提升,并且裁切精度可控,生产出来的电芯一致性得以保障;减少了极片的浪费,提升了良率,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方法,用以于一切断位置处切断一极片,极片设置有极耳焊接基准线500,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用于切断极片的切刀机构100及一用于将极片向切刀机构100输送的运输机构。还提供一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极片输送机构和切刀机构100连接,用于控制极片输送机构的启停,以及用于控制切刀机构100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提供一基线传感器200,用以对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进行检测,当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则向控制器发送基线获取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基线获取信号确定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位置,并根据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当控制器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控制运输机构停止;控制器控制切刀机构100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方法是通过对极片上的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进行检测,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为基准确定切断位置,为极片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位切断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模糊裁切方法,通过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获得的切断位置误差小,精度得以提升,并且裁切精度可控,生产出来的电芯一致性得以保障,减少了极片的浪费,提升了良率,提升了生产效率,且该方法能够适应于无极耳400的极片的裁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断方法可以通过仅采用检测极耳焊接基准线500,而不对极耳400进行探测的方式计算切断位置。通过对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检测,根据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位置计算得到切断位置,为极片的切断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式。可以应用于有极耳400的极片,也可以应用于无极耳400的极片。

对于带有极耳400的极片而言,即极片上设置有位于极耳焊接基准线500后侧的极耳400。极片裁断方法还包括步骤:于基线传感器200的后侧设置一极耳传感器300,用以极耳传感器300对极片进行检测,如果当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极耳400时,极耳传感器300向控制器发送极耳获取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极耳获取信号确定极耳400的位置,并根据极耳400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控制运输机构停止;控制器根据极耳400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进而控制切刀机构100于切断位置处切断极片;且当控制器既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又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极耳400的位置计算切断位置。

也就是说,针对带有极耳400的极片而言,在确定极片的切断位置时,可以通过基线传感器200和极耳传感器300分别对极耳焊接基准线500和极耳400进行检测。当极耳传感器300没有检测到极耳400时,本方法还能够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位置为基准确定切断位置,从而避免使用精度无法保证的模糊裁切方法对极片进行切断,从而提高了极片裁切的精确度。

在检测过程中,根据极耳传感器300和基线传感器200的三种不同的检测情况,分别采取如下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1)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了极耳400,且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了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2)极耳传感器300没有检测到极耳400,但基线传感器200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3)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了极耳400,但基线传感器200没有检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

控制器接收到极耳获取信号,但没有接收到基线获取信号时,发出报警信号。极耳传感器300检测到极耳400,但基线传感器200检没有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此时,以极耳400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但是疑似该电芯品质有异常,报警停机让员工确认是否可用,可用则正常流线,不可用则自动排出。

切刀机构100每次对极片进行切断后回到初始位置,方便下一次的切断位置的计算。

如图2所示,以极耳4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时的计算公式为:y1=d-a-x,即运输机构停止后,切刀机构100以与运输机构相反的方向运动y1距离后,对极片进行切断。其中,预设极耳400到裁切线600距离为a,切刀机构100的初始位置到极耳传感器300的距离为d,裁切线600的位置就是工艺规定上进行切断的位置,其中a和d的值都是工艺规定的已知的预设值。控制器获取极片停止状态,切刀准备移动到切断位置时极耳400与极耳传感器300之间的距离为x,x的值可通过极片行走方向的编码器当前值减去极耳传感器300测到极耳400的瞬间编码器的数值计算得出。a、d、x和y1均为沿极片运行方向的距离,其中,运行方向指与运输机构的传送方向一致的方向。

如图3所示,以极耳焊接基准线500所在位置为基准计算切断位置时计算公式为:y2=e-(a+b)-z,即运输机构停止后,切刀机构100以与运输机构相反的方向运动y2距离后,对极片进行切断。预设切刀机构100初始位置到基线传感器200的距离为e,极耳400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距离为b,其中b和e的值都是工艺规定的已知的预设值。控制器获取极片停止状态,切刀机构100继续向裁切基准线运动,极耳焊接基准线500与基线传感器200之间的距离为z,z值可通过极片行走方向的编码器当前值减去基线传感器200测到极耳焊接基准线500的瞬间编码器的数值计算得出。距离a、b、e、z和y2均为沿极片运行方向的距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