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榨油装置及压榨油茶籽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0747发布日期:2019-01-28 12:59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榨油装置及压榨油茶籽油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料压榨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微型榨油装置及压榨油茶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含油率高达40%以上。油茶籽油是优质食用油,营养价值较高,有“东方橄榄油”之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油茶籽的产量逐年增加,关于油茶籽储藏及其加工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而与其相关的研究,大都以油茶籽油的品质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油脂制取的方式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水代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机械压榨和溶剂浸出法。目前,绝大多数油料的油脂均可以工业化生产。然而,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试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处理的油料量有限,工业化的油脂制取设备并不适用。在一些指标检测的国家标准中,如:酸值、过氧化值等,其所用的油样多以溶剂浸出法获得。溶剂浸出法所需的设备和操作比较简单,实验室条件下易于实施,然而所需时间较长(4-10h),操作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而且所用的石油醚、正己烷等均系有毒有害溶剂,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小样品量的榨油装置及压榨油茶籽油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榨油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和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导油底座,所述导油底座内设置导油板,在所述导油底座内,导油板上安装榨筒,在所述榨筒内设置压块,所述压块表面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与紧固连接在支架上端的压榨液压缸的锥形压头相互吻合;在所述的榨筒外缘上端设置加热装置,所述榨筒外缘加热装置下沿的托板与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个顶筒液压缸虚应连接;整个压榨过程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

进一步,所述所述导油底座包括外导油槽、挡块、导油面和出油嘴。导油面为一具有特定锥度的锥面结构,与导油板的锥面结构配合使用。

进一步,所述导油板由凹槽和放射状支撑柱构成。凹槽上设置出油孔,支撑柱表面构成特定锥度的锥面结构,与导油底座的导油面配合使用。

进一步,所述榨筒为一环形圆柱板,下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一定间隙的条缝,圆柱板条缝的上沿对称焊接两个托板。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包括两块竖板,在竖板上焊接一带凹槽的平板,凹槽的直径略大于导油底座的外径,两竖板和平板之间焊接一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选用陶瓷加热圈作为热源,具有传热快、发热均匀、工作稳定等特点。控制温度在50-200℃范围内可调。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可以设置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压榨启动、卸饼启动、泄压等操作,并实时显示榨筒温度和液压装置压力。

使用上述微型榨油装置压榨油茶籽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原料,将油茶籽剥壳取仁;

2)将步骤1)所得原料进行干燥;

3)将步骤2)干燥后的原料装滤袋,然后放入榨筒内,放置压块;

4)将步骤3)所得袋装原料进行榨油。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剥壳取仁采用手工敲击,或借助夹持工具完成。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原料干燥后含水率<10%,干燥温度为60℃。

进一步,在步骤2)之后还包括破碎工序,破碎后的原料粒径为0.1-0.5cm。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滤袋分为60目(可获得毛油)和800目(可获得精滤油)两类;或同时使用两种袋,将60目袋作为内层,将800目袋作为外层;装袋后进行预热,温度为60℃,时间0.5h。

进一步,步骤4)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压榨过程。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液压装置压力大小及保持时间,自动判定压榨终点,然后依次完成卸饼、泄压环节。也可手动单独操作“加压”、“卸饼”、“泄压”,完成压榨。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由于设置了下端沿圆周均布条缝的榨筒、具有特定结构的导油板和导油底座,使压榨挤出的油脂得以及时迅速排出,提高了榨油装置的工作效率;

2、本发明采用了自动控制的加热装置和液压系统,可实现物料预热、压榨和卸饼的自动化,并能实施显示榨筒温度和液压装置的压力,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时间。

3、特制配套的过滤袋,压榨的过程中使油脂得到过滤净化,提高出油的纯度;将60目过滤袋和800目过滤袋同时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油料饼渣对滤袋及出油孔的堵塞;

4、所述的榨油工艺为冷榨,可直接对油料进行压榨,即使在“装袋(加热)”步骤中存在的加热环节,温度也不超过60℃,能够最大限度保持油茶籽油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导油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的导油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的榨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微型榨油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和支架,在所述支架的立柱上通过销轴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导油底座,所述的导油底座内放置导油板,在所述导油底座内、导油板上放置榨筒,在所述榨筒内设置压块,所述压块上表面有锥形槽,与紧固连接在支架上端的压榨液压缸的锥形压头相互吻合;所述榨筒外设置加热装置,所述榨筒的托板与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两个顶筒液压缸虚应连接;所述的压榨液压缸、顶筒液压缸通过液压管与固定在支架上的液压装置连接。整个压榨过程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

所述的导油底座包括外导油槽、挡块、导油面和出油嘴。导油面为具有特定锥度的锥面结构,与导油板的锥面结构配合使用。

所述的导油板由凹槽和放射状支撑柱构成。凹槽上设置出油孔,支撑柱表面构成特定锥度的锥面结构,与导油底座的导油面配合使用。

所述的榨筒为一环形圆柱板,下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一定间隙的条缝,圆柱板条缝的上沿对称焊接两个托板。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陶瓷加热圈和热电偶,具有传热快、发热均匀、工作稳定等特点。

所述控制系统可以设置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压榨启动、卸饼启动、泄压等,并实时显示榨筒温度和液压装置压力。

所述支架的立柱上设置有三组调节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调节支撑板的高度。

所述支撑板包括两块竖板,在两竖板上焊接有一定深度凹槽的平板,凹槽的直径略大于导油底座的外径。两竖板和平板之间焊接一加强板。

如上述的微型榨油装置,使用过程中配套有特制的滤袋。

一种利用如上所述微型榨油装置压榨油茶籽油的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1)加工原料,将油茶籽剥壳取仁;

2)将步骤1)所得原料进行干燥;干燥后含水率<10%,干燥温度为60℃

3)将步骤2)干燥后的原料装滤袋,然后放入榨筒,放置压块;

4)将步骤3)所得袋装原料进行压榨制油。

所述的“原料”,为不同条件下的油茶籽物料。

所述的“剥壳取仁”,可以手工敲击,也可以借助夹持工具完成。

所述的“含水率<10%”,为应用本装置的试验所得的工艺参数。

所述的“干燥”,使得油茶籽含水率小于10%,干燥温度为60℃。

所述的步骤2)之后还包括破碎工序,目的是提高出油率。通过粉碎机调节破碎粒径为0.1-0.5cm,原料破碎后要及时压榨,不可放置太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破碎,直接压榨。

所述的“装袋(加热)”,将一定量的油茶籽装在特制的过滤袋内,过滤袋分为60目(可获得毛油)和800目(可获得精滤油)两类,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另外,根据不同处理后油料物理特性的变化,可选择在60℃下对物料进行加热0.5h,以激活油分子,利于压榨出油。

所述的“压榨”,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液压装置压力大小及保持时间,自动判定压榨终点,然后依次完成卸饼、泄压环节。也可手动单独操作“加压”、“卸饼”、“泄压”,完成压榨。压块在液压缸压头的作用下挤压物料,压榨出的油脂从两个方向流出:1.从榨筒下端沿圆周均布的条缝流向导油底座的外导油槽;2.通过导油板的出油孔流向导油底座的导油面,再由导油面流向外导油槽。最后,从出油嘴汇集流向油样容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架1,在所述支架1的立柱1-1上通过销轴3连接一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导油底座5,所述的导油底座5内放置导油板6,在所述导油底座5内、导油板6上放置榨筒7,在所述榨筒7内设置压块9,所述压块9上表面有锥形槽,与紧固连接在支架上端的压榨液压缸10的锥形压头10-1相互吻合;所述榨筒7外设置加热装置8,所述榨筒7的托板7-1与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上的两个顶筒液压缸4虚应连接;所述的压榨液压缸10、顶筒液压缸4通过液压管11-1与固定在支架1上的液压装置11连接。整个压榨过程通过控制系统12来实现。

支架1的立柱1-1上设置有三组调节孔1-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调节支撑板的高度。

支撑板2包括两块竖板2-1,在两竖板2-1上焊接一带凹槽的平板2-2,凹槽的直径d6略大于导油底座的外径d2,深度为2mm。两竖板和平板之间焊接加强板2-3。

导油底座5包括外导油槽5-1、挡块5-2、导油面5-3和出油嘴5-4。导油座5内径为d1,外径为d2。导油面5-3为一具有特定锥度的锥面结构,与导油板6的锥面结构配合使用。本实施例锥面结构的截面角度α为175°,挡块5-2设置为12块。

导油板6由凹槽6-3和放射状支撑柱6-2构成。凹槽6-3上按图示设置直径为0.5mm的出油孔6-1,12条支撑柱6-2的表面构成一个截面角度α为175°的锥形面,与导油底座5的导油面5-3配合使用。导油板6的直径d3与导油底座5的内径d1大间隙配合。

榨筒7为一环形圆柱板7-2,圆柱板7-2下端开有间隙为0.5mm的条缝7-3,本实施例沿圆周均布12条缝隙。圆柱板7-2在条缝7-3的上沿对称焊接两个托板7-1。榨筒7的内径d4为50mm,与压块9间隙配合。榨筒7的外径d5与导油座5内径为d1间隙配合。

加热装置8包括一陶瓷加热圈8-1和热电偶8-2,陶瓷加热圈8-1根据榨筒外径d5来选择,具有传热快、发热均匀、工作稳定等特点。控制温度在50-200℃范围内可调。

控制系统12的界面上可以设置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压榨启动、卸饼启动、泄压等,并实时显示榨筒温度和液压装置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的油茶籽袋装载量为20-100g。

采用所述微型榨油装置压榨油茶籽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料”,为不同条件下的油茶籽物料。

步骤二:“剥壳取仁”,可以手工敲击,也可以借助夹持工具完成。

步骤三:“干燥”,确保油茶籽“含水率<10%”,干燥温度为60℃。“含水率<10%”为应用本装置的试验所得的工艺参数。

步骤四:“破碎”,目的是提高出油率。

步骤五:“装袋”,根据需要,将一定量的油茶籽装在特制的过滤袋(尼龙)内,然后放入榨筒,放置压块。

步骤六:“压榨”,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启动压榨,压榨液压缸工作。完成压榨环节后,顶筒液压缸工作将榨筒向上抬升,油饼被推出榨筒,最后泄压,完成一个压榨过程。

所述步骤三中,破碎通过粉碎机实现,调节物料的破碎粒径为0.1-0.5cm。原料破碎后要及时压榨,不可放置太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破碎,直接压榨。

所述步骤五中,过滤袋分为60目(可获得毛油)和800目(可获得精滤油)两类,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同时选用两种滤袋(内层为60目、外层为800目),效果更佳。

所述步骤六中,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液压装置压力大小及保持时间,自动判定压榨终点,然后启动顶筒液压缸(同步阀13保证两液压缸同步工作)进行卸饼。压榨出的油脂从两个方向流出:1.从榨筒下端圆周面的条缝流向榨油底座的外导油槽;2.通过导油板的出油孔流向榨油底座的导油面,再由导油面流向外导油槽。最后,从油嘴汇集流向油样收集容器。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六中,装袋之后开启预热环节。在60℃下对物料进行加热0.5h,以激活油分子,利于压榨出油。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发明等同或相类似的变化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