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6642发布日期:2019-04-17 04:1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药柱端面整形领域,涉及一种能够对药柱端面进行安全切削、切削粉尘回收的切药装置,提高药柱端面整形的作业安全性和切削精度。



背景技术:

在药柱的制造、后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熔铸、浇铸药柱的端面进行高精度的整形,以便药柱后续的组装与应用。由于药柱性能对其端面整形精度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较低的端面整形精度严重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及燃烧性能。

目前药柱端面的整形存在作业人员现场操作设备的情况,整形精度、作业效率均较低,并且危险性高,作业人员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对现有药柱端面整形设备进行检索,并分析其作业过程,发现现有的药柱端面整形装置功能较单一,且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药柱端面整形机,其整形刀具端面直径小于药柱直径,需刀具循环切削,导致药柱端面留有较大的切削纹理,整形精度低;2.现有的药柱端面整形设备无专用的药粉处理功能,需要作业人员间断的清理药粉,整形效率低,存在整形安全隐患;3.另外传统药柱端面整形设备适合小重量药柱的定位,不适合大质量药柱的定位,影响端面修复精度与作业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其具有药柱安全切削、粉尘回收的特点,能够实现切药过程的人机隔离操作,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药柱端面整形安全性、整形精度、作业效率及其实用性,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该装置具有对药柱进行安全切削、粉尘高效回收、快速精确定位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设计的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包括电机ι1、机架2、刀具3、药柱4、卡爪ι5、提升台6、连杆7、固定滑道8、滑道ι9、滑道ιι10、转运车11、卡爪ιι12、回收罐13、刀架14、电机ιι15、回收管16、夹紧缸ι29、夹紧缸ιι30。

所述药柱整形系统包括刀具3、刀架14、电机ι1、电机ιι15;刀具3与电机ιι15安装在刀架14上,刀具3通过齿轮与电机ιι15连接,实现刀具3的转动,刀具3的转动完成药柱端面单层材料的切削;刀架14与电机ι1安装在机架2上,刀架14通过丝杠与电机ι1连接,实现刀具3的上下移动,完成药柱端面的多层切削;刀具3的结构包括刀柄17、副后角α’18、前角γ19、后角α20、孔腔21、刀刃31;经刀刃31切削产生的药粉通过刀柄17的孔腔21排出,3个刀刃31呈120°均匀分布,旋转一周完成整个平面的切削;刀具3为铍青铜材质,前角γ19为10°,后角α20为24°,副后角α’18为6°,刀具3转速60r/min,实现药柱的粉状切削,切削温度低于70℃,保证切削的安全性。

所述粉尘回收系统包括刀具3、密封圈ιι25、轴承ιι24、轴承ι23、密封圈ι22、回收管16、回收罐13、刀架27、进气孔28;刀具3通过刀架27、回收管16与回收罐13连接,回收罐13固定在机架2上;刀具3的孔腔21内径为40mm,内部空气流量2.3l/s,切削的粉末经过刀具3的孔腔21、回收管16被回收罐13收集,完成药粉的处理;向进气孔28通入压力为0.2mpa的空气,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孔28进入刀架27,并在密封圈ι22和密封圈ιι25的旋转内表面形成气流,阻止药粉进入旋转面内,气流使得密封圈ι22和密封圈ιι25与刀具3,消除接触摩擦,提高安全性。

所述精确定位系统包括卡爪ι5、提升台6、连杆7、固定滑道8、滑道ι9、滑道ιι10、转运车11、卡爪ιι12、夹紧缸ι29、夹紧缸ιι30;固定滑道8与机架2连接,滑道ι9与固定滑道8连接,滑道ι9可沿x方向的移动,滑道ιι10与滑道ι9连接,滑道ιι10可沿x与y两个方向的移动;药柱4装载在转运车11上,转运车11安置于滑道ιι10上,夹紧缸ιι30伸出,带动连杆7移动并顶起转运车11,实现转运车11与滑道ιι10固定;卡爪ιι12与机架2连接,夹紧缸ι29伸出,实现卡爪ι5和卡爪ιι12夹紧药柱4,完成药柱4的精确定位,保证的药柱4在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是:对药柱端面进行安全的切削,对切削产生的分成进行高效回收,同时较大体积的药柱进行快速精确的定位,可显著提高整形精度和作业效率。该优点的实现是依靠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创新:①刀具3为铍青铜材质,3个刀刃31呈120°均匀分布,旋转一周完成整个平面的切削,前角γ19为10°,后角α20为24°,副后角α’18为6°,实现药柱的粉状切削,切削温度较低,保证切削的安全性;②刀具3为中空结构,切削的粉末经过刀具3的孔腔21、回收管16被回收罐13收集,完成药粉的处理;③针对重量较大的药柱,采用专用的转运小车,通过卡爪夹紧的方式实现大药柱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1、电机ι,2、机架,3、刀具,4、药柱,5、卡爪ι,6、提升台,7、连杆,8、固定滑道,9、滑道ι,10、滑道ιι,11、转运车,12、卡爪ιι,13、回收罐,14、刀架,15、电机ιι,16、回收管,29、夹紧缸ι,30、夹紧缸ιι。

图2为本申请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的刀具结构示意图。

17、刀柄,18、副后角,19、前角,20、后角,21、孔腔,31、刀刃。

图3为本申请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的粉尘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22、密封圈ι,23、轴承ι,24、轴承ιι,25、密封圈ιι,26、刀具,27、刀架,28、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包括电机ι1、机架2、刀具3、药柱4、卡爪ι5、提升台6、连杆7、固定滑道8、滑道ι9、滑道ιι10、转运车11、卡爪ιι12、回收罐13、刀架14、电机ιι15、回收管16、夹紧缸ι29、夹紧缸ιι30。药柱4装载在转运车11上,转运车11安置于滑道ιι10上,夹紧缸ιι30伸出,带动连杆7移动并顶起转运车11,实现转运车11与滑道ιι10固定;夹紧缸ι29伸出,实现卡爪ι5和卡爪ιι12夹紧药柱4,完成药柱4的精确定位;回收罐13开始工作,孔腔21的内部空气高速流动,切削的粉末经过刀具3的孔腔21、回收管16被回收罐13收集,完成药粉的处理;气孔28通入压力为0.2mpa的空气,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孔28进入刀架27,并在密封圈ι22和密封圈ιι25的旋转内表面形成气流,阻止药粉进入旋转面内,消除接触摩擦,提高安全性;刀具3在电机ιι15带动下以转速60r/min转动,实现药柱端面切削。

以某药柱的端面整形为例,采用发明的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对其端面进行整形,该药柱重150kg,直径为500mm,修复直径100mm,整形深度150mm,整形端面无切削纹理。作业开始时,将某药柱4装载在转运车11上,转运车11安置于滑道ιι10上,夹紧缸ιι30伸出,带动连杆7移动并顶起转运车11,实现转运车11与滑道ιι10固定;夹紧缸ι29伸出,滑道ι9沿x方向的移动,滑滑道ιι10沿y方向的移动,实现卡爪ι5和卡爪ιι12夹紧某药柱4,完成某药柱4的精确定位;回收罐13开始工作,孔腔21的内部空气高速流动,切削的粉末经过刀具3的孔腔21、回收管16被回收罐13收集,完成药粉的处理;气孔28通入压力为0.2mpa的空气,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孔28进入刀架27,并在密封圈ι22和密封圈ιι25的旋转内表面形成气流,阻止药粉进入旋转面内,消除接触摩擦,刀具3在电机ιι15带动下以转速60r/min转动,实现药柱端面切削。整形过程中,切削的粉尘实现了实时回收,通过红外系统测量刀具端部的最高温度为62℃,温度较低,观察某药柱端面无明显的切削纹理,发明的一种柱形药端面整形装置明显提高了整形安全性和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