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片磨齿装置及运用有该装置的锯片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6636发布日期:2019-04-17 04:1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锯片磨齿装置及运用有该装置的锯片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锯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锯片磨齿装置及运用有该装置的锯片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家居、木加工等领域,锯片应用非常广泛,锯片初步切割成型的时候,会形成若干个不锋利的端齿,以及在锯片的中部开有一个安装孔,若干个端齿绕锯片中点等间距排布,此时的锯片不具有较强的切割能力,称为裸盘;因此后续还需要将特定的锯齿焊接到端齿上,以提高切割能力。而刚焊接上去的锯齿仍需要经过一轮磨齿操作,以提高锋利程度。

现有的锯片磨齿机由于在磨齿工作中,高速运转,存在着锯齿难以被精确打磨,导致锯齿打磨质量不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锯片磨齿装置,可对每个锯齿均进行精确的打磨,并提高锯齿的打磨质量。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锯片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机构、压紧机构、打磨机构、推齿机构,

架设机构包括:用于穿设锯片的定位轴;

压紧机构包括:顶紧件、用于驱动顶紧件贴紧至锯片侧壁并限制锯片绕定位轴转动的顶紧驱动件;

打磨机构包括:磨盘、用于驱动磨盘转动的打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磨盘靠近或远离锯片的移动驱动组件,磨盘设有两个,且两个磨盘位于锯片的两侧;

推齿机构包括:推齿机架、用于驱动推齿机架沿直线移动的推齿驱动件,推齿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推齿杆,推齿杆端部伸进锯片上相邻两个端齿的齿间;推齿机架上固定有推齿限位块,推齿机架上安装有用于推动推齿杆转动并抵紧在推齿限位块上的推齿弹性件;当推齿机架沿某方向移动时,推齿杆抵接在推齿限位块上,并推动某个端齿转动;当推齿机架沿反方向移动时,另一个端齿带动推齿杆朝远离推齿限位块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将待磨齿的锯片套有定位轴外周,再由推齿机构推动锯片的端齿,使锯片绕定位轴旋转一定角度,此时,刚好有一个锯齿停留在打磨机构能够实施打磨的预定位置;之后压紧机构压紧锯片,使锯片不能绕定位轴转动;之后推齿机构的推齿杆向上复位,打磨机构随即开始对锯齿进行打磨操作,完成该锯齿的打磨后,磨盘远离锯片,压紧机构松开对锯片的压紧,推齿机构重复推齿操作,使下一个锯齿转动至打磨位置;之后压紧机构压紧锯片,推齿杆向上复位,打磨机构的磨盘靠近锯片,并对锯齿进行打磨。如此重复操作,直至所有的锯齿完成打磨。

上述操作可对每个锯齿进行精确打磨,同时可提高锯齿的打磨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上料架上安装有上料臂,上料臂包括轴向部和转动部,转动部固定在轴向部的一端,上料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轴向部沿轴向部轴线方向移动的轴向驱动件,轴向驱动件连接于轴向部的另一端;上料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轴向部周向转动的周向驱动组件;转动部的端部固定有上料电磁件;上料架上固定有放料穿杆和卸料穿杆,放料穿杆的中轴线、卸料穿杆的中轴线、定位轴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且均位于以轴向部中轴线为圆点的同一个圆的圆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机构可自动将待磨齿的锯片搬运至定位轴上,并将完成了磨齿的锯片从定位轴上取下,放至卸料穿杆上,上料机构的设置,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当待磨齿的锯片穿于放料穿杆外周时,安装孔的孔壁一周均贴合于放料穿杆的外周壁上;卸料穿杆的外径小于放料穿杆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锯片能精确的串于放料穿杆外周,且不易晃动,同时,由于上料臂的往复行程是固定的,则为了使锯片能准确的穿至定位轴上,上料电磁件必须准确的吸引至锯片预定的吸引位置处,而上述设置刚好可使锯片能精确的串于放料穿杆外周,也就能使上料电磁件每次都能贴附于锯片的预定吸引位置处。

而卸料穿杆的外径小于放料穿杆的外径,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锯片能很轻松的套于卸料穿杆外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电磁件呈环状设置,且上料电磁件的中轴线与放料穿杆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且均位于以轴向部中轴线为圆点的同一个圆的圆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电磁件在拿取放料穿杆上的锯片时,放料穿杆将穿过上料电磁件的中部,而上料电磁件可较为均匀的吸附在锯片重心处置的四周。上述设置,使得上料电磁件在吸取放料穿杆上的锯片时更为稳定。同理,上料电磁件在吸取卸料穿杆上的锯片时也可以更为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料穿杆外周间隙套有补齐推环,上料架上安装有用于推动补齐推环沿放料穿杆轴向移动的补齐电缸;上料架上安装有检测架,检测架上固定有距离传感器,且距离传感器位于待磨齿锯片远离上料架一侧;检测架上设有用于根据距离传感器与最相近的锯片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补齐电缸通断电的补齐电路;当最外侧的待磨齿锯片被上料电磁件吸走时,补齐电缸得电并控制补齐推环推动其余待磨齿锯片朝上料电磁件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最外侧的待磨齿锯片被上料电磁件吸走时,距离传感器与最相近的锯片之间的间距变大,补齐电路控制补齐电缸得电,补齐电缸驱动补齐推环沿放料穿杆轴向移动,从而推动其余待磨齿锯片朝上料电磁件方向移动,直至后一块锯片补至原先那块锯片的位置。上述设置使得plc编程中可省掉如下程序:随着放料穿杆上的锯片数量越来越少,上料电磁件伸进放料穿杆内的深度将越来越大,则plc编程可更为简单。

等到所有待磨齿锯片完全消耗完时,操作者可调节补齐电缸,使补齐电缸的输出杆回缩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架转动连接在上料架上,且检测架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锯片安装至放料穿杆外周时,可先转开检测架,从而腾出足够的空间用于锯片的补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架上安装有磁力分张器,磁力分张器位于放料穿杆外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力分张器用于使相邻两块锯片分隔出来,以保证上料臂每次吸取最外侧的锯片时,不会同时吸取两块锯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料穿杆包括一端固定在上料架上的放料定轴部、螺纹套于放料定轴部外周的放料动筒部,放料动筒部靠近上料架一端的外周固定套有放料抵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将待磨齿的若干张锯片先套于放料动筒部的外周,然后将放料动筒部螺纹连接到放料定轴部的外周,从而省掉了锯片逐片套于放料穿杆的操作,实现了待磨齿锯片的快速安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穿杆包括一端固定在上料架上的卸料定轴部、螺纹套于卸料定轴部外周的卸料动筒部,卸料动筒部靠近上料架一端的外周固定套有卸料抵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了磨齿的锯片可套于卸料动筒部的外周。操作者也可将卸料动筒部连同锯片一并取下,则取下的成摞锯片在卸料动筒部的限位下,可更好的实施搬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锯片加工工艺,对每个锯齿均进行精确的打磨,并提高锯齿的打磨质量,同时,可降低工序间端齿与锯齿连接处被氧化发黑的概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包含权1-9中任意一项所述锯片磨齿装置的锯片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a、将锯齿焊接到锯片的端齿上;

b、对锯片进行喷砂处理;

c、通过锯片磨齿装置对锯片进行磨齿处理;

d、对锯片进行抛光处理;

上述相邻两道工序间,都需要将锯片放置于防锈液中,防锈液包括:1质量份聚丙二醇,1质量份石油磺酸盐,2质量份氢氧化钠,3质量份六次甲基四胺,2质量份亚甲基二萘磺酸钠,5.5质量份苯骈三氮唑,3质量份西吡氯铵,2.5质量份异亚丙基甘油,60质量份去离子水,0.3~0.5质量份苯并三氮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端齿与锯齿的焊接多采用含有铜、银的焊丝,则易被空气氧化,通过在工序间将锯片浸入上述防锈液中,可降低端齿与锯齿连接处被氧化发黑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中,可对每个锯齿均进行精确的打磨,并提高锯齿的打磨质量;

2.本方案中,上料机构可自动将待磨齿的锯片搬运至定位轴上,并将完成了磨齿的锯片从定位轴上取下,放至卸料穿杆上,上料机构的设置,降低了劳动强度;

3.本方案中,上料电磁件在吸取放料穿杆上的锯片时更为稳定。同理,上料电磁件在吸取卸料穿杆上的锯片时也可以更为稳定;

4.本方案中,磁力分张器用于使相邻两块锯片分隔出来,以保证上料臂每次吸取最外侧的锯片时,不会同时吸取两块锯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中的架设机构、压紧机构、推齿机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锯片与推齿机构实施关系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一中的打磨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一中的上料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二的上料机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补齐电路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三的工序图。

图中,1、地面;11、通液管;12、喷液管;13、导液槽;14、嵌槽;15、锯片;151、端齿;152、锯齿;153、安装孔;2、架设机构;21、架设座;22、定位轴;3、压紧机构;31、顶紧件;32、顶紧驱动件;33、顶紧架;4、打磨机构;41、底座;42、移动台;43、磨盘;44、打磨驱动组件;45、移动驱动组件;451、第二电缸;452、第一电缸;5、推齿机构;51、推齿立杆;52、推齿机架;53、推齿驱动件;54、推齿杆;55、推齿限位块;56、推齿弹性件;6、上料机构;61、上料架;62、上料臂;621、轴向部;622、转动部;63、轴向驱动件;64、周向驱动组件;641、第一齿轮;642、第二齿轮;643、上料电机;65、上料电磁件;66、放料穿杆;661、放料定轴部;662、放料动筒部;663、放料抵接环;67、卸料穿杆;671、卸料定轴部;672、卸料动筒部;673、卸料抵接环;68、磁力分张器;7、检测架;71、距离传感器;72、补齐电缸;73、补齐推环;8、补齐电路;81、比较单元;82、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考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锯片磨齿装置,包括架设机构2、压紧机构3、打磨机构4、推齿机构5、上料机构6,架设机构2、压紧机构3、打磨机构4、推齿机构5、上料机构6均固定在地面1上侧。

参考图2,架设机构2包括:架设座21、固定在架设座21一侧的定位轴22,锯片15的安装孔153可穿在定位轴22外周,定位轴22的外径略小于锯片15安装孔153的孔径,则锯片15安装在定位轴22上时,不易晃动。

压紧机构3包括:、顶紧架33、块状的顶紧件31、顶紧驱动件32,顶紧驱动件32位于电缸,且用于驱动顶紧件31贴紧至锯片15侧壁,并限制锯片15绕定位轴22周向转动。

参考图4,打磨机构4位于架设机构2和压紧机构3的同一侧(见图1)。打磨机构4包括:底座41,地面1上开有一条嵌槽14,底座41下侧固定有嵌块,嵌块嵌于嵌槽14内。打磨机构4还包括:安装在底座41上侧的两个移动台42,两个移动台42可相互靠近或远离。打磨机构4还包括:两个磨盘43,两个磨盘43通过转轴分别转动架设在两个移动台42的上侧。打磨机构4还包括:用于驱动磨盘43转动的打磨驱动组件44,打磨驱动组件44包括:固定在移动台42上侧的打磨电机、连接于打磨电机输出轴的主动齿轮、固定在转轴外周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打磨机构4还包括:用于驱动磨盘43靠近或远离锯片15的移动驱动组件45,移动驱动组件45包括:一个第一电缸452和两个第二电缸451,第一电缸452用于驱动底座41沿嵌槽14长度方向滑动。两个第二电缸451分别作用于两个移动台42,并用于带动对应的移动台42沿垂直于嵌槽14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第二电缸451的控制,可实现两个磨盘4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参考图1,两个磨盘43可移动至定位轴22外周的锯片15的两侧,并对锯齿152两侧角进行打磨。地面1上还安装有通液管11,通液管11上连出有两根喷液管12,通液管11内可通入磨削液。磨削液通过喷液管12喷至磨齿位置处。地面1上开有导液槽13,导液槽13用于将掉落下来的磨削液向外导出。

参考图2和图3,推齿机构5包括:竖直设置的推齿立杆51、推齿机架52、推齿驱动件53,推齿机架52连接于推齿立杆51一侧,并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推齿驱动件53为电缸,推齿驱动件53用于驱动推齿机架52沿竖直方向反复移动。

推齿机架52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推齿杆54,推齿杆54下端弯曲设置,并伸进锯片15上相邻两个端齿151的齿间。推齿机架52上固定有推齿限位块55,推齿机架52上安装有推齿弹性件56,推齿弹性件56为弹簧,推齿弹性件56用于推动推齿杆54转动,并抵紧在推齿限位块55上。当推齿机架52向下移动时,推齿杆54下端将推动某个端齿151绕定位轴22中轴线转动,同时,推齿杆54侧壁与推齿限位块55相抵接;当推齿机架52沿反方向上移时,相邻且靠上的那个端齿151将拨动推齿杆54朝远离推齿限位块55方向转动,直至推齿杆54下端完全经过那个端齿151,则在推齿弹性件56的压力作用下,推齿杆54复位并继续抵接在推齿限位块55一侧。

参考图5,上料机构6包括上料架61,上料架61上安装有一个上料臂62,上料臂62包括轴向部621和转动部622,转动部622一端固定在轴向部621的一端,上料架61上安装有轴向驱动件63,轴向驱动件63连接于轴向部621的另一端,轴向驱动件63用于驱动轴向部621沿轴向部621轴线方向移动。轴向驱动件63为穿设在上料架61上的电缸,轴向驱动件63的输出杆与轴向部621同轴且固定连接,轴向驱动件63沿其轴向固定于上料架61。上料架61上安装有周向驱动组件64,周向驱动组件64用于驱动轴向驱动件63周向转动,进而带动轴向部621周向转动,周向驱动组件64包括:固定在轴向驱动件63远离上料臂62一端的第一齿轮641、固定在上料架61上的上料电机643、固定于上料电机643输出轴的第二齿轮642,第一齿轮641啮合于第二齿轮642。轴向驱动件63外周可固定有一个框架(图中未示出),且框架转动连接于上料架61内(图中未示出)。则在周向驱动组件64的作用下,轴向驱动件63和轴向部621可实现周向转动,并在轴向驱动件63的驱动下,轴向部621可实现轴向伸缩。

转动部622的端部固定有上料电磁件65,上料电磁件65为电磁铁。上料架61上固定有放料穿杆66和卸料穿杆67,放料穿杆66位于卸料穿杆67的上方,放料穿杆66用于穿设待磨齿的锯片15,卸料穿杆67用于穿设已经完成磨齿的锯片15。放料穿杆66的中轴线、卸料穿杆67的中轴线、定位轴22(见图1)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且三者均位于以轴向部621中轴线为圆点的同一个圆的圆周上。上料臂62可将卸料穿杆67上的锯片15搬运至定位轴22上,定位轴22上完成打磨的锯片15可再由上料臂62搬运至放料穿杆66上。

上料电磁件65呈环状设置,且转动部622的端部可开孔设置,上料电磁件65的中轴线与放料穿杆66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且两者均位于以轴向部621中轴线为圆点的同一个圆的圆周上。则上料电磁件65在拿取放料穿杆66上的锯片15时,放料穿杆66将穿过上料电磁件65的中部,而上料电磁件65可较为均匀的吸附在锯片15重心处置的四周。上述设置,使得上料电磁件65在吸取放料穿杆66上的锯片15时更为稳定。同理,上料电磁件65在吸取卸料穿杆67上的锯片15时也可以更为稳定。

放料穿杆66的外径略小于锯片15安装孔153的孔径,则当待磨齿的锯片15穿于放料穿杆66外周时,安装孔153的孔壁一周可均贴合于放料穿杆66的外周壁上,从而使得锯片15能精确的串于放料穿杆66外周,且不易晃动,同时,由于上料臂62的往复行程是固定的,则为了使锯片15能准确的穿至定位轴22上,上料电磁件65必须准确的吸引至锯片15预定的吸引位置处,而上述设置刚好可使锯片15能精确的串于放料穿杆66外周,也就能使上料电磁件65每次都能贴附于锯片15的预定吸引位置处。

卸料穿杆67的外径小于放料穿杆66的外径,则锯片15能很轻松的套于卸料穿杆67外周。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电缸和电机均由plc程序控制,从而实现各部件沿一定步骤进行锯片15的打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上料臂62可将放料穿杆66上的锯片15吸出,并放置于定位轴22上,再由推齿机构5推动锯片15的端齿151,使锯片15绕定位轴22旋转一定角度,此时,刚好有一个锯齿152停留在打磨机构4能够实施打磨的预定位置;之后压紧机构3压紧锯片15,使锯片15不能绕定位轴22转动;之后推齿机构5的推齿杆54向上复位,打磨机构4随即开始对锯齿152进行打磨操作,完成该锯齿152的打磨后,磨盘43远离锯片15,压紧机构3松开对锯片15的压紧,推齿机构5重复推齿操作,使下一个锯齿152转动至打磨位置;之后压紧机构3压紧锯片15,推齿杆54向上复位,打磨机构4的磨盘43靠近锯片15,并对锯齿152进行打磨。如此重复操作,直至所有的锯齿152完成打磨。最后,由上料臂62将定位轴22上的锯片15吸出并串到卸料穿杆67外周,然后将放料穿杆66外周的锯片15吸出,搬运至定位轴22处又进行一轮打磨操作。整个打磨过程中,磨削液不间断喷向锯齿152与磨盘43的接触点处。

实施例二:参考图6和图7,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上料架61上还增设有如下特征。

上料架61一侧固定有磁力分张器68,磁力分张器68位于放料穿杆66外侧,磁力分张器68用于使相邻两块锯片15分隔出来,以保证上料臂62每次吸取最外侧的锯片15时,不会同时吸取两块锯片15。

上料架61上转动连接有检测架7,检测架7大致呈“匚”字形,检测架7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检测架7一端固定有距离传感器71,且距离传感器71位于待磨齿锯片15远离上料架61一侧,距离传感器71可检测距离传感器71与最相近的锯片15之间的间距。

参考图8和图9,放料穿杆66外周间隙套有补齐推环73,上料架61远离锯片15一侧固定有补齐电缸72,补齐电缸72的输出杆间隙穿过上料架61,并固定连接于补齐推环73的一侧,补齐电缸72用于推动补齐推环73沿放料穿杆66轴向移动。

检测架7(见图7)上设有补齐电路8(见图11),补齐电路8用于根据距离传感器71与最相近的锯片15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补齐电缸72通断电。当最外侧的待磨齿锯片15被上料电磁件65吸走时,距离传感器71与最相近的锯片15之间的间距变大,补齐电路8控制补齐电缸72得电,补齐电缸72驱动补齐推环73沿放料穿杆66轴向移动,从而推动其余待磨齿锯片15朝上料电磁件65方向移动,直至后一块锯片15补至原先那块锯片15的位置。等到所有待磨齿锯片15完全消耗完时,操作者可调节补齐电缸72,使补齐电缸72的输出杆回缩至初始位置。

放料穿杆66包括:一端固定在上料架61上的放料定轴部661、螺纹套于放料定轴部661外周的放料动筒部662,放料动筒部662靠近上料架61一端的外周固定套有放料抵接环663,待磨齿的锯片15可套于放料动筒部662的外周。操作者可将待磨齿的若干张锯片15先套于放料动筒部662的外周,然后将放料动筒部662螺纹连接到放料定轴部661的外周,从而省掉了锯片15逐片套于放料穿杆66的操作,实现了待磨齿锯片15的快速安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其中,放料抵接环663的外径小于补齐推环73的内径,大于锯片15安装孔153的孔径。

参考图10,卸料穿杆67包括:一端固定在上料架61上的卸料定轴部671、螺纹套于卸料定轴部671外周的卸料动筒部672,卸料动筒部672靠近上料架61一端的外周固定套有卸料抵接环673,完成了磨齿的锯片15可套于卸料动筒部672的外周。操作者也可将卸料动筒部672连同锯片15一并取下,则取下的成摞锯片15在卸料动筒部672的限位下,可更好的实施搬运。其中,卸料抵接环673的外径大于锯片15安装孔153的孔径。

参考图11,补齐电路8包括:

比较单元81,耦接于距离传感器71的输出端,以接收距离检测值,当距离检测值大于比较单元81的预设值时,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

控制单元82,耦接于比较单元81的输出端,以接收比较信号,并控制补齐电缸72的通断电。

比较单元81包括:比较器a、电阻r1、电阻r2,比较器a的正向端耦接于距离传感器71的输出端,电阻r1串接于比较器a的反相端与直流电vcc之间,电阻r2串接于比较器a的反相端和地之间,电阻r2两端的电压值即为比较单元81的预设值。

控制单元82包括: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续流二极管d1、继电器km1。

电阻r3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4串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与地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1具有线圈和常开触头,继电器km1的线圈串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继电器km1的常开触头串接于补齐电缸72的供电回路中,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于直流电vcc。

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电缸和电机均由plc程序控制,从而实现各部件沿一定步骤进行锯片15的打磨。但是,其中的补齐电缸72不受控于plc程序,只受控于补齐电路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锯片15的打磨过程同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上料臂62在放料穿杆66外实施锯片15的吸取时,更不容易出现同时吸出两片锯片15的情况,以及,当前一片锯片15被上料臂62搬走后,后一片锯片15能在补齐电路8的控制下补上,以供下次上料臂62的搬运。

实施例三:参考图1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锯片加工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a、将锯齿152焊接到锯片15的端齿151上;

b、对锯片15进行喷砂处理;

c、通过锯片磨齿装置对锯片15进行磨齿处理;

d、对锯片15进行抛光处理;

磨齿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各个机构。

上述相邻两道工序间,都需要将锯片15放置于防锈液中,防锈液包括:1质量份聚丙二醇,1质量份石油磺酸盐,2质量份氢氧化钠,3质量份六次甲基四胺,2质量份亚甲基二萘磺酸钠,5.5质量份苯骈三氮唑,3质量份西吡氯铵,2.5质量份异亚丙基甘油,60质量份去离子水,0.3~0.5质量份苯并三氮唑。

由于端齿151与锯齿152的焊接多采用含有铜、银的焊丝,则易被空气氧化,通过在工序间将锯片15浸入上述防锈液中,可降低端齿151与锯齿152连接处被氧化发黑的概率。

用于打磨的磨削液包括:1质量份聚丙二醇,1质量份石油磺酸盐,2质量份氢氧化钠,3质量份六次甲基四胺,2质量份亚甲基二萘磺酸钠,5.5质量份苯骈三氮唑,3质量份西吡氯铵,2.5质量份异亚丙基甘油,60质量份去离子水,0.3质量份苯并三氮唑。

在磨齿的同时,可喷带有0.3质量份苯并三氮唑的磨削液,则可降低端齿151与锯齿152连接处被氧化发黑的概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对每个锯齿152均进行精确的打磨,并提高锯齿152的打磨质量,同时,可降低工序间端齿151与锯齿152连接处被氧化发黑的概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