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送料的热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3959发布日期:2018-09-21 22:5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送料的热锻机。



背景技术:

热锻机是指用锤击等方法,使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内部组织的工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机器,通过热锻不但能获得一定的金属形状,而且能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授权公告号为CN2041947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热锻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工作台和由带轮带动的滑块,所述的机体顶端和工作台之间还设有两根立柱,所述的滑块安装在立柱上,滑块下端设有锻压头,所述的工作台上设有模具,所述的模具通过螺钉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的模具位于锻压头的正下方,所述的工作台的一侧还设有喷水管和冷却油管。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对工件进行热锻压前要对工件进行加热,有时可能由于加热设备同时加热的工件较多,导致工件还未被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就进行锻压,这样锻压出来的工件的形状和性能往往是不合格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送料的热锻机,具有自动检测并分离温度不合格的工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送料的热锻机,包括传输机构、位于传输机构起始处的进料机构、位于传输机构的传输路径上的加热箱以及位于传输机构末端的锻压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链条组,所述加热箱和锻压机构之间设有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包括处理器和朝向传输机构的位于加热箱和锻压机构之间的部分的探头;位于加热箱后的链条组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链条组的另一侧铰接有可转动至将工件导向至第一滑槽的第一挡条以及受处理器控制带动第一挡条转动的第一气缸。

采用上述方案,工件先从进料机构传输到传输机构,再由传输机构传输到加热箱进行加热并继续运输,经过加热的工件被红外探测仪的探头测温,检测到温度不合格的工件时,红外测温仪的处理器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一挡条旋转并将温度不合格的工件导向第一滑槽,从而将这些工件分离;检测到温度合格的工件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缩进,使得第一挡条复位,放行工件至锻压机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滑槽的中部向下分叉形成两个末端,两个末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接料斗;第一滑槽的分叉处设置有可以将工件导向任意一个末端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与滑槽的分叉处的内底面铰接的第二挡条以及位于第一滑槽的背面的驱动第二挡条旋转的第二气缸,第二挡条通过铰接轴与滑槽的内底面铰接,铰接轴的延伸出第二滑槽背面的部分连接有传动杆,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传送杆铰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二挡条将工件导向一个末端,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缩进时通过传动杆带动铰接轴与第二挡条旋转并将工件导向另一个末端。

采用上述方案,一个接料斗中接满工件后,操作第二气缸,使得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挡条旋转,并将不合格的工件导向第一滑槽的另一个末端,此时可以搬运已经装满工件的料斗且不会因为暂时挪开料斗而导致工件落到地上。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链条组,链条组的两侧设有挡板。

采用上述方案,挡板可以防止工件从链条组的侧面掉落,同时可以对工件的运输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和动力组件,进料斗的内底面向传输机构倾斜,进料斗的内底面设有由动力组件驱动的用于将工件逐级抬升至传输机构的多层的顶板,所有顶板的上端面呈阶梯状排列且逐级向传输机构上升。

采用上述方案,将工件投入送料斗后,有的工件位于送料斗的内底面,有的工件位于较矮的顶板的上端面上;启动动力组件以及传输机构,呈阶梯状的多层的顶板中最矮的顶板上升至比其更高一级的顶板更高,此时更高一级的顶板不动,由于顶板的上端面向传输机构倾斜,因此工件会滑到送料斗的靠近传输机构的更高一级的顶板的上端面,所有顶板由矮到高依次上升,从而将工件抬升到传输机构上进行传输;所有顶板做周期相同的上升、下降运动,而进料斗的内底面向传输机构倾斜,因此所有顶板完成一次工件抬升后,其余工件会继续滑到顶板的上端面,从而顶板周期性地将工件抬升到运输机构上进行运输;工件在运输时经过加热箱,并被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再运输至锻压机构进行热锻压。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翻转料斗以及驱动翻转料斗翻转的第三气缸,翻转料斗上设有翻转后位于进料斗上方的朝向进料斗的进料口。

由于进料斗的内底面呈倾斜设置且进料斗内底面设有多层的顶板,因此进料斗的容积较小,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翻转料斗内预装更多的工件,进料斗内的工件传输完后,操作第三气缸使翻转料斗翻转,并通过出料口使得翻转料斗内的工件滑到进料斗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位于进料机构和加热箱之间的退料口,退料口处连接有通向进料斗的第二滑槽,所述挡板上铰接有可以阻挡工件并将工件导向退料口的第二挡条。

在工件传输过程中,有时需要暂时停止工件传输,比如经过加热箱加热的待加工工件较多时,此时继续传输工件进行加热,会导致待加工工件过多来不及加工,待加工工件过多还会使得工件在等待加工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达不到预定温度导致加工出的工件不合格,采用上述方案,将第二挡条旋转至工件的传输路径上,即可在保持传输机构与进料机构运行的情况下轻松地停止工件传输,被第二挡条所阻挡的工件被导向退料口,并通过第二滑槽滑回进料斗;需要恢复工件运输时,将第二挡条旋转至竖直方向即可轻松地恢复工件运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料机构和加热箱之间设有减速组件,减速组件包括设置于挡板上的垂直于链条组的第一转轴以及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位于链条组上方的减速齿。

采用上述方案,工件传输至减速组件时,工件与减速齿抵接并使减速齿沿转轴发生旋转,从而让出空间供工件继续传输,同时起到减慢工件运输速度的作用,一个工件通过减速齿后,减速齿在重力作用下复位,继续对工件的运行进行减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减速组件和加热箱之间设有限速组件,限速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由第一电机驱动而周期性摆动的用于限制工件传输速度的挡块。

采用上述方案,挡块摆动至最低点时,阻挡工件运输;挡块沿工件传输方向摆动至最高点时,将工件放行;挡块在第一电机驱动下周期性摆动,从而控制工件的传输速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链条组包括位于限速组件之前的通过与工件的下端面抵接对工件进行传输的第一链条、位于限速组件处的通过与工件的侧壁抵接对工件进行传输的第二链条以及位于限速组件后的通过与工件的下端面抵接对工件进行传输的第三链条;所述限速组件处设有位于传输机构的传输路径上的滑轨。

链条组运输工件时与工件抵接,而链条的表面是有一定起伏的,当挡块阻挡住工件时,被挡块阻挡住的工件就会对链条的传动产生一定的阻碍,导致链条组抖动甚至卡死,影响到链条组上其它工件的传输,采用上述方案,被挡块挡住的工件处于滑轨上,不与第一链条或者第二链条抵接,因而不会阻碍其它工件的传输;当挡块摆动至最高点放行工件时,由与工件的侧面抵接的第二链条带动工件继续进行运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锻压机构包括机身、机身中的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的下模板以及由液压驱动的位于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夹钳将加热合格的工件放置于下模板上,操作液压缸使上模板下压,将工件锻压为相应的形状,再操作液压缸使上模板上升,并通过夹钳将成形的工件取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自动传输工件;工件传输控制方式多样;可以检测出加热不合格的工件并将其分离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进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第三气缸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动力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图2在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的图6在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的图7在C处的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1的红外测温仪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图9在D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1的图9在E处的放大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第二气缸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图12在F处的放大图;

图14是实施例1的锻压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传输机构;1A、链条组;1B、电机组;11、第一链条;12、第二链条;13、第三链条;131、暂存箱;14、第二电机;15、第三电机;16、第四电机;17、挡板;171、缺口;172、退料口;173、第三挡条;2、进料机构;21、翻转料斗;211、进料口;22、进料斗;221、顶板;222、第二滑槽;23、第三气缸;24、动力组件;241、第五电机;242、凸轮;25、立柱;251、第一控制箱;252、第二转轴;3、加热箱;4、减速组件;41、第一转轴;42、减速齿;5、限速组件;51、第一电机;52、挡块;53、安装座;54、滑轨;6、锻压机构;61、机身;62、工作台;63、下模板;64、上模板;65、第二控制箱;7、红外测温仪;71、探头;72、处理器;73、第一气缸;74、第一挡条;8、第一滑槽;81、接料斗;9、导向组件;91、第二挡条;92、铰接轴;93、第二气缸;94、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送料的热锻机,如图1所示,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排布的进料机构2、传输机构1、位于传输机构1末端的锻压机构6以及位于传输机构1的传输路径上的加热箱3。进料机构2和加热箱3之间设有减速组件4,减速组件4和加热箱3之间设有限速组件5,加热箱3和锻压机构6之间设有红外测温仪7。其中,减速组件4、限速组件5以及红外测温仪7均位于传输机构1的传输路径上。

传输机构1包括链条组1A和电机组1B,链条组1A包括位于限速组件5之前的第一链条11、位于限速组件5处的第二链条12以及位于加热箱3与锻压机构6之间的第三链条13,第三链条13的末端端通向锻压机构6旁的暂存箱131的箱口。电机组1B包括驱动第一链条11运行的第二电机14、驱动第二链条12运行的第三电机15以及驱动第三链条13运行的第四电机16。其中,由于第三链条13分为两段,因此第四电机16有两个。

参照图2和图3,进料机构2包括翻转料斗21、进料斗22、驱动翻转料斗21翻转的第二气缸93以及位于进料斗22下方的动力组件24;第一链条11的两侧设有挡板17。

参照图3,翻转料斗2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211,翻转料斗21的两侧设有两根固定在底面上的立柱25,一侧的立柱25上设有控制第三气缸23与动力组件24的第一控制箱251,立柱25之间设有与翻转料斗21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252。第三气缸23铰接在地面上并且倾斜地朝向翻转料斗21,第三气缸23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翻转料斗21的朝向进料斗22的侧壁铰接,活塞杆伸出第三气缸23时能够将翻转料斗21沿第二转轴252旋转至翻转料斗21中的工件通过进料口211滑入进料斗22中,以补充进料斗22中的工件。

进料斗22的内底面向传输机构1倾斜,进料斗22的内侧壁设有由动力组件24驱动的用于将工件逐级抬升至第一链条11上的多层的顶板221,所有顶板221的上端面呈阶梯状排列且逐级向第一链条11上升。

参照图4,动力组件24包括第五电机241以及与第五电机2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一对一驱动顶板221运动的多个凸轮242,相邻凸轮242的突出部分的朝向相反,且各自与一块顶板221抵接;在凸轮242传动下,所有顶板221均做周期性的上升、下降运动。

参照图5,挡板17上开设有位于进料斗22处的缺口171以及位于进料斗22与减速装置之间的退料口172,退料口172处连接有通向进料斗22的第二滑槽222,挡板17上铰接有可以阻挡工件并将工件导向退料口172的第三挡条173,不需要将工件挡回进料斗22时,将第三挡条173向上旋转至不阻挡工件即可。

减速组件4包括固定设置于挡板17上的垂直于链条组1A的第一转轴41以及与第一转轴41转动连接的位于链条组1A上方的减速齿42。

参照图6和图7,限速组件5包括第一电机51、由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驱动而周期性摆动的的挡块52以及用于安装第五电机241的输出轴的安装座53。

参照图7和图8,挡块52设置为轮齿与工件抵接的齿轮,其底部阻挡于工件的路径上,齿轮可以增大挡块52与工件的摩擦力,防止发生打滑。限速组件5处设有位于工件传输路径上的滑轨54,工件运行至滑轨54时,由第二链条12与工件的侧壁抵接并传输工件。

参照图9和图10,红外测温仪7包括处理器72和朝向第三链条13的上端面的探头71,第三链条13的侧面固定设置有由处理器72控制的第一气缸73,第一气缸73的活塞杆上铰接有第一挡条74,第一挡条74铰接在第三链条13的侧面,第一挡条74在活塞杆伸出时旋转、阻挡工件并将工件导向设置在第三链条13另一侧的第一滑槽8,第一滑槽8的中部向下分叉形成两个末端,两个末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接料斗81;第三链条13的两侧设有挡板17

参照图11、图12和图13,第一滑槽8的分叉处设置有可以将工件导向任意一个末端的导向组件9,导向组件9包括通过铰接轴92与第一滑槽8分叉处的内底面铰接的第二挡条91以及位于第一滑槽8的背面的第二气缸93,铰接轴92的延伸出第一滑槽8背面的部分连接有传动杆94,第二气缸93的活塞杆与传动杆94铰接;第二气缸93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二挡条91将工件导向第一滑槽8的一个末端,第二气缸93的活塞杆缩进时通过传动杆94带动铰接轴92与第二挡条91旋转并将工件导向第一滑槽8的另一个末端。

参照图14,锻压机构6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的机身61,机身61中设有工作台62,工作台62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下模板63,机身61中设有由机身61中的液压机驱动的位于下模板63上方的上模板64,机身61的与工作台62同侧的侧面设有用于控制上模板64的第二控制箱65。

工件传输方式:参照图1,首先启动加热箱3进行预热,再启动传输机构1、第一电机51以及红外测温仪7。参照图2、图3和图4,将待加工工件投入翻转料斗21以及进料斗22中,有的工件位于进料斗22的内底面,有的工件位于较矮的顶板221的上端面;再通过第一控制箱251启动第五电机241,第五电机241驱动凸轮242传动,最矮一级的顶板221被凸轮242驱动而上升至与比它高一级的顶板221更高时,比它高一级的顶板221还未被凸轮242驱动,由于顶板221的倾斜设置,位于其上端面的工件滑至比它更高一级的顶板221;凸轮242驱动更高一级的顶板221上升时,同样的比该顶板221更高一级的顶板221还未上升,从而将工件逐级抬升至第一链条11上进行运输;所有顶板221在凸轮242传动下做周期相同的上升、下降运动,而进料斗22的内底面向第一链条11倾斜,因此最矮一级的顶板221完成一次工件抬升后,其余工件会继续滑到该顶板221的上端面,从而所有顶板221周期性地将工件抬升到第一链条11上进行运输。

参照图5,工件沿着第一链条11传输,到达减速组件4处,工件与减速齿42抵接并使减速齿42绕第一转轴41发生旋转,从而让出空间供工件继续传输,同时起到减慢工件运输速度的作用,一个工件通过减速齿42后,减速齿42在重力作用下复位,继续对后续工件的传输进行减速。

参照图6、图7和图8,工件随后到达限速组件5处,并从第一链条11过渡到滑轨54上;待挡块52在第一电机51驱动下沿工件传输方向摆动至最高点时,与工件的侧壁抵接的第二链条12将工件继续向后传输至加热箱3中;随后挡块52在第一电机51驱动下复位至最低点并做周期性摆动,控制工件传输速度。

参照图9和图10,工件经加热箱3加热后传输至第三链条13,红外测温仪7的探头71对工件的温度进行检测,检测到温度不合格的工件时,红外测温仪7的处理器72控制第一气缸73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一挡条74旋转并将温度不合格的工件导向第一滑槽8,并落入位于第一滑槽8的末端的下方的接料斗81中;检测到温度合格的工件时,处理器72控制第一气缸73的活塞杆缩进,使得第一挡条74复位,放行工件。

参照图14,加热合格的工件被传输到第三链条13的末端并落入暂存箱131中。操作人员通过夹钳将工件夹至锻压机构6的下模板63上,并通过第二控制箱65操控上模板64对工件进行热锻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