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3923发布日期:2018-09-21 22:5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搬运、转运模具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



背景技术:

液态模锻模具、固态锻造模具等主要包括上模、下模(底模和边模)、外壳体。目前,产品换线更换模具时,需要将上模、下模(底模和边模)、外壳体分三部分分批次拆装,耗时长,影响生产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实现模具一次性换线,提高模具换线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外壳体,所述下模包括底模和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边模及外壳体上均设置连接支块;所述模具处于工作模式时,边模连接支块和外壳体连接支块通过边模连接叉杆连接;所述模具处于搬运模式时,边模连接叉杆与边模连接支块连接的一端拆离后,与上模连接支块连接,上模和外壳体通过边模连接叉杆连接。

所述边模连接叉杆与边模连接支块或上模连接支块连接的一端的安装孔为圆孔,与外壳体连接支块连接的一端的安装孔为长孔。

所述边模连接支块、上模连接支块、外壳体连接支块及边模连接叉杆为设置在模具上的四组。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可一次性将整套模具转运到锻造机工位,有效节约模具换线时间。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处于搬运模式时的示意图。

其中,1为上模,2为边模,3为外壳体,4为边模连接支块,5为外壳体连接支块,6为上模连接支块,7为边模连接叉杆,8为叉车,9为机台,A为边模连接叉杆的两种连接状态,B为边模连接叉杆与上模连接支块连接处,C为工作模式时边模连接叉杆的连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外壳体,所述下模包括底模和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边模2及外壳体3上均设置连接支块;所述模具处于工作模式时,边模连接支块4和外壳体连接支块5通过边模连接叉杆7连接;所述模具处于搬运模式时,边模连接叉杆7与边模连接支块4连接的一端拆离后,与上模连接支块6连接。

所述边模连接叉杆7与边模连接支块4或上模连接支块6连接的一端的安装孔为圆孔,与外壳体连接支块5连接的一端的安装孔为长孔。

所述边模连接支块4、上模连接支块6、外壳体连接支块5及边模连接叉杆7为设置在模具上的四组。

所述模具快速上下线结构,主要应用于液态模锻模具、固态锻造模具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外壳体连接的4根边模连接叉杆7可将上模与外壳体连接一体,在模具上下线过程中,可通过换模具叉车8一次性将模具进行转运。边模连接叉杆7在模具正常工作时与边模2连接,辅助边模2在升降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在装卸搬运模具过程中,将边模连接叉杆7与边模连接支块4连接销分离,将边模连接叉杆7与上模连接支块6通过连接销连接,每套模具共计需要4组连接机构。通过此连接机构,在机台9上下模具过程中使用模具运转叉车8即可将模具一次性进行转运,可有效节约模具换线时间通过快速链接装置可一次性将整套模具转运到锻造机工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