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工位一体加工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8626发布日期:2018-10-16 18:1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行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七工位一体加工机床。



背景技术:

现代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现有技术中的机床大多是单一工位,需要人工操作挪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七工位一体加工机床,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床身、旋转工作台、上夹具、下夹具、前夹具、后夹具、立柱、支架、上箱体、左箱体、右箱体、左动力头、右动力头、上动力头、左钻孔动力头、右钻孔动力头、钻孔动力头、攻丝动力头、滑板、导轨,其特征在于床身上设置有立柱,立柱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上箱体,床身的内侧设置有左箱体、右箱体,上箱体上设置有上动力头,左箱体上设置有左动力头,右箱体上设置有右动力头,床身上设置有左钻孔动力头、右钻孔动力头。

所述的床身的后面一侧设置有滑板,滑板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钻孔动力头、攻丝动力头。

所述的床身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旋转工作台,旋转工作台上设置有上夹具、下夹具、前夹具、后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是集多工位和变位加工阀体的专用机床,其优点是一次装夹阀体后可按输入顺序先后进行所指令加工的每一个位置,阀体从机床卸件后便可进行阀门的组合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完全甚至超过产品设计所要求的精度,省工、省时、省力,便于操件。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床身1、旋转工作台2、上夹具2.1、下夹具2.2、前夹具2.3、后夹具2.4、立柱3、支架4、上箱体5、左箱体6、右箱体7、左动力头8、右动力头9、上动力头10、左钻孔动力头11、右钻孔动力头12、钻孔动力头13、攻丝动力头14、滑板15、导轨16。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床身1、旋转工作台2、上夹具2.1、下夹具2.2、前夹具2.3、后夹具2.4、立柱3、支架4、上箱体5、左箱体6、右箱体7、左动力头8、右动力头9、上动力头10、左钻孔动力头11、右钻孔动力头12、钻孔动力头13、攻丝动力头14、滑板15、导轨16,其特征在于床身1上设置有立柱3,立柱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支架4,支架4上设置有上箱体5,床身1的内侧设置有左箱体6、右箱体7,上箱体5上设置有上动力头10,左箱体6上设置有左动力头8,右箱体7上设置有右动力头9,左动力头8、右动力头9和上动力头10均用于加工法兰面,床身1上设置有左钻孔动力头11、右钻孔动力头12,用于对法兰的钻孔。

所述的床身1的后面一侧设置有滑板15,滑板15上设置有导轨16,导轨16上设置有钻孔动力头13、攻丝动力头14,攻丝动力头14用于对阀体的攻丝,钻孔动力头13用于钻孔。

所述的床身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旋转工作台2,旋转工作台2上设置有上夹具2.1、下夹具2.2、前夹具2.3、后夹具2.4,上夹具2.1、下夹具2.2、前夹具2.3和后夹具2.4均用于夹持阀体。

工作原理:启动机床后,先将阀体装在旋转工作台2上,而后旋转工作台2旋转90°后,左动力头8、右动力头9、上动力头10三个动力头分别车法兰平面,在这同时在旋转工作台2上又装夹一个阀体;当左动力头8、右动力头9、上动力头10车完一批法兰平面后,旋转工作台2又旋转90°,左钻孔动力头11、右钻孔动力头12对第一批已经车完的法兰平面开始钻孔,钻孔同时旋转工作台又装夹一个阀体,待操作和钻孔完成后,钻孔动力头13开始对法兰钻孔,导轨16带动钻孔动力头13移动位置,将攻丝动力头14对准法兰,攻丝动力头14到位后开始攻丝;以此类推,旋转工作台2上的阀体全部攻丝操作完成后,旋转工作台2转动90°后,第一次装夹阀体加工完成,开始由人工卸件,随后又装夹一个阀体又开始以上流程,旋转工作台每旋转90°的操作便可卸下一个加工完成的阀体,和装夹上一个待加工的阀体,依次类推后循环性、装夹、加工、卸件。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