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制钉机稳定送/退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5715发布日期:2018-10-30 22:3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制钉设备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制钉机稳定送/退丝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气动枪钉已逐步取代了手工用钉。旧式机型送、退丝机构依靠托架稳定,因送、退丝机构系高速往复运动,使托架发生晃动,造成送、退丝长度不稳定,直接影响成品钉长度品质。

因此,现有技术的制钉设备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制钉机稳定送/退丝机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化制钉机稳定送/退丝机构,包括送丝连杆头、送丝卡子、传动连杆、偏心传动轮、平行滑块及导丝机构。送丝连杆头的右端通过传动连杆与偏心传动轮的偏心传动端连接,送丝连杆头的左端与平行滑块连接,所述平行滑块在传动连杆的拉拽下做水平滑行运动,所述平行滑块上设置两个送丝卡子,送丝卡子为上下锯齿咬合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送丝连杆头为球状结构,送丝连杆头的球心与平行滑块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送丝卡子分为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送丝卡子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为轴对称结构,送丝卡子的上半部分下端面通过锯齿与送丝卡子的下半部分上端面的锯齿咬合连接。

所述导丝机构由横向导丝矫直结构与纵向导丝矫直机构组成,所述横向导丝矫直结构与纵向导丝矫直机构均由若干矫直轮组合而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制钉机稳定送/退丝机构,与制钉机主体连接避免发生相互晃动而导致的送、退丝长度不稳定的情况,保证了成品钉长度及品质,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制钉行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送、退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丝连杆头;2、送丝卡子;3、传动连杆;4、平行滑块;5、导丝机构;6、偏心传动轮;7、横向导丝矫直结构;8、纵向导丝矫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化制钉机稳定送/退丝机构,包括送丝连杆头1、送丝卡子2、传动连杆3、偏心传动轮6、平行滑块4及导丝机构5。送丝连杆头1的右端通过传动连杆3与偏心传动轮6的偏心传动端连接,送丝连杆头1的左端与平行滑块4连接,所述平行滑块4在传动连杆3的拉拽下做水平滑行运动,所述平行滑块4上设置两个送丝卡子2,送丝卡子2为上下锯齿咬合结构。

送丝连杆头1为球状结构,送丝连杆头1的球心与平行滑块4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送丝卡子2分为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送丝卡子2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为轴对称结构,送丝卡子2的上半部分下端面通过锯齿与送丝卡子2的下半部分上端面的锯齿咬合连接。

所述导丝机构5由横向导丝矫直结构7与纵向导丝矫直机构8组成,所述横向导丝矫直结构7与纵向导丝矫直机构8均由若干矫直轮组合而成。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