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362发布日期:2018-12-05 20:07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



背景技术:

目前,给轴钻孔的操作方法是直接在轴上划线、打样冲, 然后用钻床钻孔,钻床在夹持轴时经常出现用力过大损伤轴的表面;在批量加工时需要人工逐个重复进行上述操作,工作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采用锁紧气缸推动顶块将轴压紧,通过弹簧自动调节压紧力,有效的保护了轴表面不被夹伤,解决了普通钻床在打孔时需要用力夹紧原材料,经常出现损伤轴的表面的问题;运料装置设计可以实现在进料槽取单根料,然后转动到轨道凹槽处锁紧打孔,运动到出料槽自动卸料,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控制,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批量加工时需要人工逐个重复进行上述操作,工作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整个装置的设计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弹簧、连接座、运料装置和打孔装置;支架顶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中部两侧设置有滑槽;支撑板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锁紧气缸;锁紧气缸伸缩杆顶部安装有推板;推板底部和滑槽滑动连接;推板中部两侧贯穿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顶部固定设置有顶块;顶块左侧和推板通过弹簧连接;运料装置设置在支架中部;支架顶部中间位置两侧设置有支撑轴;连接座底部和支撑轴滑动连接;支架顶部一侧安装有锁紧电机;锁紧电机轴端键连接有丝杆;两连接座顶部通过丝杆连接;连接座中部一侧设置有卡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架左侧中部上方设置有进料槽;支架右侧中部上方设置有出料槽;进料槽和出料槽右侧均向右侧下方倾斜;进料槽右侧和出料槽左侧均设置有运料口;出料槽右侧底部安装有料屉。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运料装置包括运料电机、运料转板和导向轨道;导向轨道固定安装在两运料口底部;导向轨道顶部设置有凹槽;支架内部中间位置上方在宽度方向上贯穿轴承连接有主轴;主轴一端和运料电机键连接;运料转板键连接在主轴中部两侧;运料转板顶部设置有取料槽;取料槽左侧顶部高出导向轨道;取料槽右侧低于凹槽;两运料转板中部在主轴上方固定焊接有固定板;打孔装置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中部一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打孔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气缸和电钻;支撑座中部安装有导向轴;支撑气缸顶部固定安装在支撑座内部底端;支撑气缸伸缩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滑块中部和导向轴滑动连接;电钻固定设置在滑块一侧;电钻和凹槽上下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锁紧气缸推动顶块将轴压紧,通过弹簧自动调节压紧力,有效的保护了轴表面不被夹伤,解决了普通钻床在打孔时需要用力夹紧原材料,经常出现损伤轴的表面的问题;2、运料装置设计可以实现在进料槽取单根料,然后转动到轨道凹槽处锁紧打孔,运动到出料槽自动卸料,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控制,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批量加工时需要人工逐个重复进行上述操作,工作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3、整个装置的设计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的总装配等轴侧视图。

图2为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的运料装置内部结构图。

图3为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的打孔装置结构图。

图中:1、支架;101、支撑板;102、滑槽;103、锁紧气缸;104、推板;105、推杆;106、顶块;107、支撑轴;108、锁紧电机;109、丝杆;110、进料槽;111、出料槽;112、运料口;113、料屉;2、弹簧;3、连接座;301、卡轴;4、运料装置;401、运料电机;402、运料转板;403、导向轨道;404、凹槽;405、主轴;406、取料槽;407、固定板;5、打孔装置;501、支撑座;502、支撑气缸;503、电钻;504、导向轴;50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一种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弹簧2、连接座3、运料装置4和打孔装置5;支架1顶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板101;支撑板101中部两侧设置有滑槽102;支撑板101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锁紧气缸103;锁紧气缸103伸缩杆顶部安装有推板104;推板104底部和滑槽102滑动连接;推板104中部两侧贯穿滑动连接有推杆105;推杆105顶部固定设置有顶块106;顶块106左侧和推板104通过弹簧2连接;运料装置4设置在支架1中部;支架1顶部中间位置两侧设置有支撑轴107;连接座3底部和支撑轴107滑动连接;支架1顶部一侧安装有锁紧电机108;锁紧电机108轴端键连接有丝杆109;两连接座3顶部通过丝杆109连接;连接座3中部一侧设置有卡轴301;支架1左侧中部上方设置有进料槽110;支架1右侧中部上方设置有出料槽111;进料槽110和出料槽111右侧均向右侧下方倾斜;进料槽110右侧和出料槽111左侧均设置有运料口112;出料槽111右侧底部安装有料屉113;运料装置4包括运料电机401、运料转板402和导向轨道403;导向轨道403固定安装在两运料口112底部;导向轨道403顶部设置有凹槽404;支架1内部中间位置上方在宽度方向上贯穿轴承连接有主轴405;主轴405一端和运料电机401键连接;运料转板402键连接在主轴405中部两侧;运料转板402顶部设置有取料槽406;取料槽406左侧顶部高出导向轨道403;取料槽406右侧低于凹槽404;两运料转板402中部在主轴405上方固定焊接有固定板407;打孔装置5固定设置在固定板407中部一侧;打孔装置5包括支撑座501、支撑气缸502和电钻503;支撑座501中部安装有导向轴504;支撑气缸502顶部固定安装在支撑座501内部底端;支撑气缸502伸缩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505;滑块505中部和导向轴504滑动连接;电钻503固定设置在滑块505一侧;电钻(503)和凹槽(404)上下对应。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和图2所示,将原材料需要加工的轴放入进料槽110内部,因进料槽110斜向右侧下方倾斜,待加工轴会沿进料槽110依次排列,底部的待加工轴位于进料槽110底部的圆弧位置,运料装置4工作时,运料电机401启动带动主轴405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取料转板顺时针转动,当取料转板运动到进料槽110的运料口112底部时,通过取料槽406带动单个待加工沿导向导轨顺时针转动,因取料槽406左侧顶部高出导向轨道403,取料槽406右侧低于凹槽404,在取料过程中凹槽404左侧高出位置将单个待加工轴抄起,此时轴位于取料槽406内部,并且一侧和导向导轨相贴,待加工轴不会掉落,当取料槽406运动到凹槽404位置时,因取料槽406低于凹槽404,待加工轴会卡在凹槽404内部,运料电机401停止工作;锁紧电机108启动,锁紧电机108顺时针转动带动丝杆109顺时针转动,因连接座3顶部分别和丝杆109螺纹连接,所以丝杆109转动带动两侧连接座3沿分别沿支撑轴107同步向中部滑动,连接座3向中部运动的同时通过卡轴301将待加工轴两端卡住防止轴偏动;然后两侧的锁紧气缸103工作,通过伸缩杆推动推板104向中部运动,推板104底部的导向块沿滑槽102滑动,推板104向中部运动的同时通过弹簧2推动顶块106和推杆105同步运动,当两侧顶块106与轴表面接触时,锁紧气缸103继续工作通过顶块106压缩弹簧2,此时推杆105沿推板104向外侧滑动,锁紧气缸103工作的同时通过弹簧2力将待加工轴锁死,防止待加工轴转动,通过弹簧2力作用加紧待加工可以有效的保护轴的表面不被压伤,解决了普通钻床在打孔时需要用力夹紧原材料,经常出现损伤轴的表面的问题。

步骤二,结合图1-3所示,待加工轴固定牢固后电钻503启动,然后支撑气缸502启动,伸缩杆推动滑块505沿导向轴504向上滑动;滑块505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电钻503缓慢向上运动,钻头与待加工轴相接触,支撑气缸502伸缩杆继续伸出推动钻头在加工轴表面打孔,打孔完毕后支撑气缸502伸缩杆收回到初始位置,打孔完毕;然后两侧的锁紧气缸103伸缩杆收回带动顶块106与加工轴分离,锁紧电机108逆时针转动带动两连接座3向外侧滑动,卡轴301和加工轴脱离;运料电机401顺时针转动带动运料转板402顺时针转动,运料转板402上取料槽406右侧高出位置会推动加工轴从凹槽404内滑出,加工轴会沿着导向轨道403右侧滑动到出料槽111,最终通过出料槽111运动到料屉113,一个工作循环完毕;运料装置4设计可以实现在进料槽110取单根料,然后转动到轨道凹槽404处锁紧打孔,运动到出料槽111自动卸料,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控制,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批量加工时需要人工逐个重复进行上述操作,工作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整个装置的设计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