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翻侧冲孔的冲压复合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7481发布日期:2018-11-23 19:4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侧翻侧冲孔的冲压复合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侧翻侧冲孔的冲压复合模。



背景技术:

待侧翻及冲孔的零件如图7所示,现在需要将该零件的两侧往外翻折形成翻边并在中部加工冲孔(图8所示),传统的加工方式分两道工序完成,分别为侧翻、冲孔,每道工序在相应的设备中定位后完成,期间需要对零件进行两次定位,导致加工的精度降低,同时,零件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转移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侧翻侧冲孔的冲压复合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侧翻侧冲孔的冲压复合模,包括:

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为成型面,待加工件置于所述成型面上方;

所述下模两侧对称加工有相互贯通的斜孔及废料槽;

门字导向框,所述门字导向框位于所述下模中部与所述下模垂直安装,所述门字导向框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加工斜面;

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位于所述导向块上方,所述楔形块底部加工斜面I,所述斜面与所述斜面I组合形成相对滑动结构,压缩弹簧连接在所述楔形块与所述导向块之间;

所述楔形块的顶部加工有斜面II,折弯杆、冲孔刀具固定安装在所述楔形块的侧部;

所述折弯杆、所述冲孔刀具、所述斜面、所述斜面I的倾斜度与所述斜孔一致;

上模,所述上模为矩形板,中间杆安装在所述上模的中部,所述中间杆的两侧加工有斜面III;

气体弹簧,所述气体弹簧安装在所述矩形板的两对角、所述中间杆的左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孔上部安装有冲孔底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块通过内侧板、外侧板固定,所述内侧板与所述下模的内壁面靠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杆的端部加工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孔刀具包括冲刀、固定套、活动轴,所述冲刀及所述固定套固定在所述楔形块的壁面上,所述活动轴置于所述固定套内由轴卡固定并配有压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辅助压杆对称安装在所述上模两侧,所述辅助压杆的底部加工斜面I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次定位,上模与下模的相对运动即可实现待加工件的两侧翻边及侧部冲孔,装置加工精度提高,工序节省,相应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侧翻侧冲孔的冲压复合模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3为门字导向框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C-C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位置的放大图;

图6为冲孔刀具的放大图;

图7为待加工件的剖视图;

图8为加工后的示意图;

图9为气体弹簧工作的示意图;

图10-12为侧翻边及冲孔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中间杆;21、斜面III;3、气体弹簧;4、辅助压杆;41、斜面IV;5、楔形块;51、斜面I;52、斜面II;6、折弯杆;61、倒角;7、冲孔刀具;71、冲刀;72、轴卡;73、固定套;74、压弹簧;75、活动轴;8、待加工件;81、翻边;82、冲孔;9、冲孔底模;10、压缩弹簧;11、下模;111、成型面;112、斜孔;113、废料槽;12、门字导向框;121、外侧板;122、导向块;1221、斜面;123、内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侧翻侧冲孔的冲压复合模,包括下模11,下模11的上表面为成型面111,待加工件8置于成型面111上方;下模11两侧对称加工有相互贯通的斜孔112及废料槽113,斜孔112上部安装有冲孔底模9(图2所示);门字导向框12位于下模11中部与下模11垂直安装,门字导向框12包括导向块122,导向块122上加工斜面1221;导向块122通过内侧板123、外侧板121固定,内侧板123与下模11的内壁面靠近,内侧板123与外侧板121之间的距离为下模11宽度的两倍以上,方便待加工件8由一侧推入(图3、图4所示);楔形块5位于导向块122上方,楔形块5底部加工斜面I51,斜面1221与斜面I51组合形成相对滑动结构,压缩弹簧10连接在楔形块5与导向块122之间;楔形块5的顶部加工有斜面II52,折弯杆6、冲孔刀具7固定安装在楔形块5的侧部;折弯杆6、冲孔刀具7、斜面1221、斜面I51的倾斜度与斜孔112一致;折弯杆6的端部加工倒角61(图5所示);冲孔刀具7包括冲刀71、固定套73、活动轴75,冲刀71及固定套73固定在楔形块5的壁面上,活动轴75置于固定套73内由轴卡72固定并配有压弹簧74(图6所示);上模1为矩形板,中间杆2安装在上模1的中部,中间杆2的两侧加工有斜面III21;

气体弹簧3安装在矩形板的两对角、中间杆2的左右侧;辅助压杆4对称安装在上模1两侧,辅助压杆4的底部加工斜面IV41。

一次定位,上模与下模的相对运动即可实现待加工件的两侧翻边及侧部冲孔,装置加工精度提高,工序节省,相应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待加工件的放置与定位:将待加工件由门字导向框的外侧推入到下模的成型面上,之后上模往下运动,气体弹簧先于待加工件接触,由矩形板的两个对角点往下,气体弹簧将待加工件压紧(图9所示);

翻边:上模继续往下,折弯杆与待加工件接触(图10所示),同时在斜面II与斜面III的不断挤压作用下,楔形块沿斜面(或者斜面I)的倾斜轨道滑动,压缩弹簧不断受压,此时,折弯杆实现了翻边81的加工(图11所示);

进一步压紧:上模继续往下,此时翻边81部分上翘,成型不完全,辅助压杆随上模往下,斜面IV进一步压紧翻边,成型完成,此时,活动轴的端部与待加工件接触,压弹簧受压,冲刀逐渐露出活动轴;

冲孔:上模继续往下,楔形块继续往两侧运动,冲刀在待加工件上加工出冲孔82,之后,斜面II与斜面III分离,楔形块的位置保持不动。

退出:上模上移,在弹性力作用下,楔形块复位,由工作人员由原路径将零件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