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液控制可调喉深自冲铆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703发布日期:2019-01-13 17:4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液控制可调喉深自冲铆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液控制可调喉深自冲铆接装置,属于自冲铆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轻型材料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及自冲铆接技术的推广,对自冲铆接机的工作范围要求不断增大,自冲铆接是一种用于连接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板材的冷连接技术。特制铆钉穿透顶层板材之后,在铆模的作用下铆钉尾部的中空结构扩张刺入而并不穿刺底层板材,从而形成牢固的铆接点。传统的自冲铆接机受到固定喉深框架的限制,使得铆接点到材料边缘的位置固定,无法满足不同尺寸规格材料的铆接;而手持式铆接机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个人因素,易导致铆接过程中产生位置误差,造成铆接不合格,给实际使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液控制可调喉深自冲铆接装置,以解决现有自冲铆接过程中受到固定喉深框架的限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液控制可调喉深自冲铆接装置,包括电动机1、连杆架Ⅰ2、液压杆3、固定环4、连杆架Ⅱ5、左支架板6、L型支架7、滑槽Ⅰ8、下模9、冲头固定环10、上冲头11、立架12、右支架板13、连杆架Ⅲ14、连杆架Ⅳ15、滑槽Ⅱ16、螺孔Ⅰ17和滑块22;

所述L型支架7下端开有滑槽Ⅰ8,通过装在L型支架底部滑槽Ⅰ8内的滑块22带动下模9沿滑槽Ⅰ8移动,下模9底部的螺孔和滑块22进行螺纹连接实现下模9紧固,左支架板6与L型支架7连接,电动机1底座与左支架板6连接固定,左支架板6、右支架板13内的一端两侧面分别开有滑槽Ⅱ16,左支架板6、右支架板13内的另一端分别有螺孔Ⅰ17,连杆架Ⅰ2一端和左支架板6连接并在左支架板6的滑槽Ⅱ16内移动,连杆架Ⅱ5一端和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Ⅰ17连接,连杆架Ⅰ2和连杆架Ⅱ5采用交叉布置且中间部位通过转轴连接,连杆架Ⅰ2另一端与连杆架Ⅲ14一端通过转轴连接,连杆架Ⅱ5另一端与连杆架Ⅳ15一端通过转轴连接,连杆架Ⅲ14另一端和右支架板13上的螺孔Ⅰ17连接,连杆架Ⅳ15另一端和右支架板13连接并在右支架板13的滑槽Ⅱ16内移动,立架12固定在右支架板13上,铆接机11安装在立架12上的上冲头固定环10内,液压杆3置于连杆架之间由电动机1控制,液压杆3的左端螺孔20和固定在连杆架Ⅱ5上的两个固定环4连接,液压杆3的右端螺孔21和固定在连杆架Ⅲ14上的两个固定环4连接。

所述电动机1底座上的螺孔Ⅴ19-2通过螺栓与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Ⅳ19-1连接固定。

所述连杆架Ⅰ2一端通过铰制孔螺栓和左支架板6的螺孔铰接并在左支架板6的滑槽Ⅱ16内移动,连杆架Ⅱ5一端通过螺栓和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Ⅰ17铰接,连杆架Ⅲ14另一端通过螺栓和右支架板13上的螺孔Ⅰ17铰接,连杆架Ⅳ15另一端通过铰制孔螺栓和右支架板13的螺孔铰接并在右支架板13的滑槽Ⅱ16内移动。

所述液压杆3的左端螺孔20通过转轴和焊接在连杆架Ⅱ5上的两个固定环4铰接,液压杆3的右端螺孔21通过转轴和焊接在连杆架Ⅲ14上的两个固定环4铰接。

通过螺栓将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Ⅱ18-1与L型支架7上的螺孔Ⅲ18-2进行连接。

所述立架12通过螺栓固定在右支架板13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电液控制可调喉深自冲铆接装置能调节喉深,可以适用于长度、宽度及厚度不同的试件。

2、对于在L型支架底部滑槽上的板材,可实现沿直线多点铆接。

3、采用电液控制,调整喉深位置过程更加便捷省力。

4、能够实现对试件的快速冲接,提高工作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支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架上加入连接固定环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电动机,2-连杆架Ⅰ,3-液压杆,4-固定环,5-连杆架Ⅱ,6-左支架板,7-L型支架,8-滑槽Ⅰ,9-下模,10-冲头固定环,11-上冲头,12-立架,13-右支架板,14-连杆架Ⅲ,15连杆架Ⅳ,16-滑槽Ⅱ,17-螺孔Ⅰ,18-1-螺孔Ⅱ,18-2-螺孔Ⅲ,19-1-螺孔Ⅳ,19-2螺孔Ⅴ,20-左端螺孔,21-右端螺孔,2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10所示,一种电液控制可调喉深自冲铆接装置,包括电动机1、连杆架Ⅰ2、液压杆3、固定环4、连杆架Ⅱ5、左支架板6、L型支架7、滑槽Ⅰ8、下模9、冲头固定环10、上冲头11、立架12、右支架板13、连杆架Ⅲ14、连杆架Ⅳ15、滑槽Ⅱ16、螺孔Ⅰ17和滑块22;

所述L型支架7下端开有滑槽Ⅰ8,通过装在L型支架底部滑槽Ⅰ8内的滑块22带动下模9沿滑槽Ⅰ8移动,下模9底部的螺孔和滑块22进行螺纹连接实现下模9紧固,左支架板6与L型支架7连接,电动机1底座与左支架板6连接固定,左支架板6、右支架板13内的一端两侧面分别开有滑槽Ⅱ16,左支架板6、右支架板13内的另一端分别有螺孔Ⅰ17(从图1可知,左支架板6、右支架板13是相反放置),连杆架Ⅰ2一端和左支架板6连接并在左支架板6的滑槽Ⅱ16内移动,连杆架Ⅱ5一端和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Ⅰ17连接,连杆架Ⅰ2和连杆架Ⅱ5采用交叉布置且中间部位通过转轴连接,连杆架Ⅰ2另一端与连杆架Ⅲ14一端通过转轴连接,连杆架Ⅱ5另一端与连杆架Ⅳ15一端通过转轴连接,连杆架Ⅲ14另一端和右支架板13上的螺孔Ⅰ17连接,连杆架Ⅳ15另一端和右支架板13连接并在右支架板13的滑槽Ⅱ16内移动,立架12固定在右支架板13上,铆接机11安装在立架12上的上冲头固定环10内,液压杆3置于连杆架之间由电动机1控制,液压杆3的左端螺孔20和固定在连杆架Ⅱ5上的两个固定环4连接,液压杆3的右端螺孔21和固定在连杆架Ⅲ14上的两个固定环4连接。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电动机1底座上的螺孔Ⅴ19-2通过螺栓与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Ⅳ19-1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连杆架Ⅰ2一端通过铰制孔螺栓和左支架板6的螺孔铰接并在左支架板6的滑槽Ⅱ16内移动,连杆架Ⅱ5一端通过螺栓和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Ⅰ17铰接,连杆架Ⅲ14另一端通过螺栓和右支架板13上的螺孔Ⅰ17铰接,连杆架Ⅳ15另一端通过铰制孔螺栓和右支架板13的螺孔铰接并在右支架板13的滑槽Ⅱ16内移动。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液压杆3的左端螺孔20通过转轴和焊接在连杆架Ⅱ5上的两个固定环4铰接,液压杆3的右端螺孔21通过转轴和焊接在连杆架Ⅲ14上的两个固定环4铰接。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通过螺栓将左支架板6上的螺孔Ⅱ18-1与L型支架7上的螺孔Ⅲ18-2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立架12通过螺栓固定在右支架板1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动机1启动工作时,与电动机通过电连接的液压杆3可进行升起或收回运动(由电动机为动力源,经过油路集成的控制,实现液压杆的伸缩运动),连杆架Ⅰ2在左支架板6、连杆架Ⅳ15在右支架板13的滑槽16内上下滑移,促使连杆架展开或压缩,同时固定在右支架板13的立架12进行水平移动,实现调节喉深的功能。当喉深位置固定后,进行下模9的位置手动调节,下模9底部的螺孔和装在L型支架底部滑槽8内的滑块22进行螺纹连接,使下模对称中心位置与冲头位置处于同一铅垂线上,完成下模紧固工作后将代加工材料放入,启动自冲铆接机完成冲接。

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