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模具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692发布日期:2019-01-13 17:4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锻压模具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锻压模具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锻压主要按成形方式和变形温度进行分类。按成形方式锻压可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类;按变形温度锻压可分为热锻压、冷锻压、温锻压和等温锻压等。

在热锻压作业中,锻压模具在锻压中因不断与高温锻造的毛坯接触,模具温度不断升高,模具温度局部可能升高至回火温度以上,导致模具提前失效。另外,模具温度越高,其抗变形及抗磨损的能力越低,导致模具产生疲劳裂纹及热龟裂,大大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模具制造和使用成本,而模具产生热龟裂后,生产出的锻件表面出现大量的皱纹,也严重影响了锻件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压模具冷却系统,它是在锻压模具的定模内设置冷却流道,通过水泵向冷却流道内通入冷却水,对定模进行降温冷却,从而防止定模温度过高,保证锻压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锻压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锻压模具冷却系统,其中:包括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定模、动模、成型凹槽、冷却流道、水泵及冷却水源,所述的定模设置下固定板上,下固定板与锻压设备的工作台连接,定模内设置有成型凹槽,所述的动模设置在上固定板的下端,上固定板与锻压设备的压头连接,所述的定模包括内模芯及外模套,所述的内模芯位于外模套内,所述的内模芯与外模套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成型凹槽设置在内模芯内,所述的内模芯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内模芯外壁螺旋布置的冷却流道,所述的外模套上设置有进水孔及出水孔,进水孔设置在外模套的上部,出水孔设置在外模套的下部,进水孔及出水孔均与冷却流道连通,所述的进水孔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的水泵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水源,所述的出水孔通过回水管道连通冷却水源。

进一步,所述的进水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的下固定板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的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导向套,导向柱穿装在导向套内。

进一步,所述的内模芯内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的顶出装置包括活塞、顶杆、顶出凹槽、进气流道及出气流道,所述的内模芯的下部设置有顶出凹槽,所述的顶出凹槽内设置有活塞,所述的活塞上设置有顶杆,所述的内模芯内设置有顶出孔,所述的顶出孔连通成型凹槽与顶出凹槽,所述的顶杆穿装在顶出孔内,所述的下固定板上设置有进气流道,所述的内模芯上设置有出气流道,所述的进气流道及出气流道均与顶出凹槽连通,且分别位于顶出凹槽内的活塞的两侧,所述的进气流道通过进气管道连通高压气泵,所述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在锻压模具的定模内设置冷却流道,通过水泵向冷却流道内通入冷却水,对定模进行降温冷却,从而防止定模温度过高,保证锻压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锻压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通过调节流量控制器可控制进入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水的流量,从而根据定模的温度调节冷却水流量,温度高流量增大,温度低冷却水流量降低。

3、本实用新型的内模芯内设置有顶出装置,通过顶出装置将锻压成型后的零部件从定模的成型凹槽内顶出,方便取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锻压模具冷却系统,包括下固定板1、上固定板2、定模3、动模4、成型凹槽5、冷却流道6、水泵7及冷却水源8,所述的定模3设置下固定板1上,下固定板1与锻压设备的工作台连接,定模3内设置有成型凹槽5,所述的动模4设置在上固定板2的下端,上固定板2与锻压设备的压头连接,下固定板1上设置有导向柱15,所述的上固定板2上设置有导向套16,导向柱15穿装在导向套16内,所述的定模3包括内模芯9及外模套10,所述的内模芯9位于外模套10内,所述的内模芯9与外模套10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成型凹槽5设置在内模芯9内,所述的内模芯9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内模芯9外壁螺旋布置的冷却流道6,所述的外模套10上设置有进水孔11及出水孔12,进水孔11设置在外模套10的上部,出水孔12设置在外模套10的下部,进水孔11及出水孔12均与冷却流道6连通,所述的进水孔11通过进水管道13连通水泵7的出水口,进水管道13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4,所述的水泵7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水源8,所述的出水孔12通过回水管道连通冷却水源8。

所述的内模芯9内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的顶出装置包括活塞17、顶杆18、顶出凹槽19、进气流道20及出气流道21,所述的内模芯9的下部设置有顶出凹槽19,所述的顶出凹槽19内设置有活塞17,所述的活塞17上设置有顶杆18,所述的内模芯9内设置有顶出孔,所述的顶出孔连通成型凹槽5与顶出凹槽19,所述的顶杆18穿装在顶出孔内,所述的下固定板1上设置有进气流道20,所述的内模芯9上设置有出气流道21,所述的进气流道20及出气流道21均与顶出凹槽19连通,且分别位于顶出凹槽19内的活塞17的两侧,所述的进气流道20通过进气管道连通高压气泵22,所述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

使用时,将高温加热软化后的金属毛坯放置在成型凹槽5内,启动锻压设备,锻压设备的压头带动上固定板2及动模4向下运动锻压金属毛坯,将金属毛坯压入成型凹槽5内,从而使毛坯成型。高温的金属毛坯与定模3接触后,温度传递给定模3,定模3升温,打开流量控制阀14,水泵7将冷却水从冷却水源8经进水孔11泵入冷却流道6内,冷却水在冷却流道6内螺旋向下流动对定模3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水从出水孔12流出,再次进入冷却水源8,循环流动,从而防止定模3温度过高,起冷却降温作用。

当锻压成型后,打开进气阀,高压气泵22通过进气流道20向顶出凹槽19内通入高压气体,推动活塞17带动顶杆18向上移动,将成型凹槽5内的零件顶出,完成取件作业,解决锻压后零部件卡入成型凹槽5,取件困难的问题。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