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93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
背景技术
坡屋面,如图1所示,是指坡度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75度的建筑屋面。坡屋面因其良好的防水、保温、美观特性而在房屋建筑中广泛兴起,其中用来配合形成坡屋面的各种建筑板材、建筑配件被统称为坡屋面系统。现有的坡屋面系统一般是在坡屋面支撑结构上铺设屋面板,该屋面板可以用混凝土现场浇筑形成,也可以使用预制混凝土板、木板或者复合板等,屋面板主要用以承载系统的重量。屋面板铺设完成后,在其表面依次铺设隔气层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以分别形成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以使坡屋面具有隔气、保温、防水的性能。防水层完成后,在防水层上铺设装饰材料,其中该装饰材料主要是指各类瓦片,例如混凝土瓦、彩瓦、浙青瓦等,从而形成坡屋面的装饰层。坡屋面的装饰层具有装饰美观的效果同时也具有防水效果。具体地,所述装饰层包括主体装饰层和辅助装饰层;主体装饰层利用多片主瓦搭接形成。在主瓦搭接的过程中或者主瓦搭接完成后,为了保证坡屋面的防水和整体装饰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铺设辅助装饰层。辅助装饰层主要是指利用多个子辅助配件对坡屋面的房脊、屋檐等处进行辅助性铺设。具体地,所用到的子辅助配件包括正脊瓦、斜脊瓦、三向脊瓦、四向脊瓦、檐口瓦、花脊瓦、避雷脊瓦等,例如在图1中的01处可以铺设避雷脊瓦,02处可以铺设正脊瓦,03处可以铺设四向脊瓦,04处可以铺设三向脊瓦,05处可以铺设檐口瓦。现有的坡屋面系统的屋面板、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以及装饰层一般都需要现场铺设材料施工完成,施工过程繁琐,尤其是装饰层的铺设过程中,需要将主瓦一片一片的铺设搭接,主瓦搭接完成后还需要按照坡屋面系统防水、保温等性能的要求一一铺设子辅助配件,所需要的子辅助配件的种类、规格要求繁多,给坡屋面系统的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地,施工过程中对各种建材的添加混合比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施工操作不当很容易影响坡屋面的防水、保温、透气等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能够简化坡屋面的施工操作。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0010]优选地,该坡屋面系统中的主体板有多个;多个所述主体板在坡屋面结构上铺设连接;其中,相邻的所述主体板的侧边具有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相邻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沟槽连接。优选地,该坡屋面系统进一步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屋面板层内进一步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增强网。优选地,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主体板的所述保温层和装饰层之间。优选地,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隔气层;所述隔气层设置在主体板的屋面板层和保温层之间。优选地,所述屋面板层的厚度为1. 5-2. 5厘米;和/或所述主体板的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和/或所述主体板的装饰层的厚度为1-2厘米。优选地,所述隔气层的厚度为为1-2毫米;和/ 或所述主体板的防水层的厚度为1. 5-2. 5厘米。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模具本体和辅助配件模具本体;所述主体板模具本体形成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模具本体形成所述辅助配件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优选地,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模具本体,所述连接板模具本体形成连接板型腔;和/ 或所述主体板型腔具有与所述主体板的侧边的防水沟槽相对应的弯折型腔单元,以使制得的、铺设在相邻位置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沟槽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即本实用新型将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制作为一体,通过铺设主体板即可以实现坡屋面的主体铺设,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的多次施工铺设。同时,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配件是将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设置为一体结构,在铺设的过程中只需要将辅助配件按照预设的位置与主体板安装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子辅助配件需要一一铺设的麻烦,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板的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板的装饰层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主瓦搭接的装饰效果,而且根据用户装饰的需求可以对主瓦搭接的组合形状、图案进行任意排布设置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因此简化了坡屋面系统的施工操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坡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体板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体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板的装饰层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主体板铺设时相邻的主体板防水沟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主体板,2-装饰层,3-保温层,4-屋面板层,5-防水层,6-隔气层,7-防水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坡屋面系统,该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主体板1,如图2所示,包括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 ;保温层3设置在屋面板层4和装饰层2之间。本实施例将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制作为一体,通过铺设主体板I即可以实现坡屋面的主体铺设,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的多次施工铺设。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如图4所示,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实施例的辅助配件是将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设置为一体结构,在铺设的过程中只需要将辅助配件按照预设的位置与主体板I安装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子辅助配件需要一一铺设的麻烦,因此简化了坡屋面系统的施工操作。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板I的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板I的装饰层2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主瓦搭接的装饰效果,而且根据用户装饰的需求可以对主瓦搭接的组合形状、图案进行任意排布设置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实施例2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进一步给出坡屋面系统的较优实施方案。[0050]坡屋面系统,如图3-4所示,包括主体板I和辅助配件;主体板I包括屋面板层4、保温层3和装饰层2 ;保温层3设置在屋面板层4和装饰层2之间;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屋面板层4在坡屋面系统中起到了主支撑作用。具体地,屋面板层4所用的屋面板层形成材料可以是水泥、混凝土等,屋面板层4的厚度在1. 5-2. 5厘米。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屋面板层4的支撑强度,可以在屋面板层4内设置增强网,设置的增强网的数量可以根据对坡屋面系统支撑强度的要求设置为一层或者多层,具体地增强网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钢纤维或者其它的增强材料。另外主体板I还包括保温层3,保温层3能够降低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使室内冬暖夏凉。该主体板I中的保温层3的厚度为3-4厘米,保温层3形成中用到的保温材料一般是热导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例如可以是泡沫水泥、加汽混凝土或者其它的保温材料。一般地,如果保温层3内进入了比较多的水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温层3的保温效果,因此为了防止室内的水分进入保温层3,优选地,主体板I进一步包括隔气层6 ;隔气层6设置在屋面板层4和保温层3之间。该隔气层6可以防止室内的水分透过屋面板层4进入到保温层3内。具体地,该隔气层6的厚度为1-2毫米,形成隔气层6的材料可以是聚合型混凝土。该主体板I包括的装饰层2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装饰层2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采用主瓦搭接形成的装饰效果,并且装饰的效果可以根据装饰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通过该主体板I的装饰层2可以实现木纹、石纹、鱼鳞纹、竹节瓦、多彩绘和马赛克等装饰效果。具体地,该装饰层2的厚度可以根据装饰的效果要求进行预先设计,例如可以将装饰层2的厚度设置为1-2厘米,该装饰层2所用的装饰材料可以是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装饰层2在主体板I的外表面,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进一步地还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能够防止室外的水分进入到保温层3,影响保温层3的保温效果,甚至流入到室内出现坡屋面漏水的现象。因此,优选地,主体板I进一步包括防水层5 ;防水层5设置在保温层3和装饰层2之间,通过防水层5可以使主体板I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根据用户要求可以实现坡屋面的二级以上防水要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较高等级的防水要求在坡屋面系统中做第二次防水。具体地,防水层5的厚度可以为1. 5-2. 5厘米,形成防水层5所用的防水材料可以是刚性防水材料、防水粉等。本实施例的坡屋面系统的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现有技术中的主体瓦铺设后或铺设中会用到多种子辅助配件,一般的所用的辅助配件的数量、种类以及在坡屋面系统中的位置、连接关系等使确定的。因此本实施中的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即本实施例的辅助配件将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子辅助配件作为辅助配件单元设置为一体,并且具有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0063]该辅助配件在坡屋面的施工中按照安装的位置直接进行安装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子辅助配件一一设置安装的麻烦,简化了坡屋面的施工操作。另外,为了保证坡屋面系统的防水、保温、装饰效果的一致性,该辅助配件可以包括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其中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和装饰层之间。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坡屋面系统中的主体板I有多个,多个主体板I在坡屋面结构上铺设连接。具体地,将多个主体板I 一一排布开铺设在坡屋面结构上,但是仅仅将主体板I铺设在坡屋面结构上,相邻的主体板I之间的接缝处可能会有缝隙,进而影响坡屋面系统的防水、保温等性能,因此可以在主体板I的侧边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如图5所示,通过防水沟槽7的配合连接能够防止相邻的主体板I之间出现漏水等情况。具体地,可以将主体板I的装饰层2伸出屋面板层4、隔气层6和保温层3 —部分,将相邻的主体板I的装饰层2设计成可以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7,通过防水沟槽7的配合能够实现主体板I的紧密连接,使得坡屋面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保温、隔气等性能。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相邻的主体板I之间的紧密连接而不出现漏水、漏气等情况,除了在相邻的主体板I的侧边设置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7之外,还可以在该坡屋面系统进一步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I的连接处。具体地,当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I的连接处时,可以是连接板的保温层直接与主体板I接触,也可以是连接板的防水层直接与主体板I接触。较优选地,可以是连接板的防水层直接与主体板I接触。因为设置该连接板的最重要的用途是防止水顺着相邻的主体板I的连接处流入到室内,因此将连接板的防水层与主体板I接触,如果有水沿主体板I之间的接缝流入,连接板的防水层可以直接阻止水进一步流入到室内。假设将连接板的保温层直接与主体板I接触,沿主体板I之间的接缝流入的水首先进入连接板的保温层之后会被连接板的防水层阻止流入到室内,虽然也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但是水分流入到连接板的保温层之后也会影响主体板I的保温效果,进而影响坡屋面系统的保温效果。而且将连接板的保温层邻近室内设置,能够使坡屋面系统具有更好的保温作用。另外,还给出了一种坡屋面系统的形成方式,包括制作形成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其中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型腔的模具和辅助配件型腔的模具,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优选地,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型腔的模具;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和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配件和所述连接板;其中,利用所述主体板型腔制作所述主体板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以分别形成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且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屋面板形成材料可以是水泥、混凝土等,注入的厚度可以为2-3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屋面板层的厚度为1. 5-2. 5厘米。[0077]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保温材料一般是热导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例如可 以是泡沫水泥、加汽混凝土或者其它的保温材料,注入的保温材料的厚度可以为3. 5-4. 5 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连接板的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0078]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装饰材料可以是石英砂聚合物混凝土,注入的厚度可 以为1. 5-2. 5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的装饰层的厚度为1-2厘米。[0079]通过主体板型腔模具制得的主体板的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 成的组合形状,即装饰层2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采用主瓦搭接形成的装饰效果,并且装饰 的效果可以根据装饰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通过该主体板I的装饰层2可以实现木 纹、石纹、鱼鳞纹、竹节瓦、多彩绘和马赛克等装饰效果。[0080]其中利用所述连接板型腔制作所述连接板包括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依次注入保 温材料和防水材料,以分别形成保温层和防水层。[0081]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注入的保温材料一般是热导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例如可 以是泡沫水泥、加汽混凝土或者其它的保温材料,注入的保温材料的厚度可以为3. 5-4. 5 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连接板的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0082]向所述连接板型腔中注入的防水材料可以是刚性防水材料、防水粉等,注入的厚 度为2-3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连接板的防水层的厚度为1. 5-2. 5厘米。[0083]优选地,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保温材料之后,注入装饰材料之前进一步 包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具体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 防水材料可以是刚性防水材料、防水粉等,注入的厚度为2-3厘米,以使制作成型后主体板 的防水层的厚度为1. 5-2. 5厘米。[0084]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之后,注入保温材料之前进一步包 括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隔气材料,形成隔气层,具体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的 隔气材料可以是聚合型混凝土,注入的厚度为1. 5-2. 5毫米,以使制作成型后主体板的隔 气层的厚度为1-2毫米。[0085]所述向所述主体板型腔中注入屋面板形成材料的过程中,在所述屋面板形成材料 内和/或屋面板形成材料的上表面放入一层或多层增强网,具体地,该处增强网的材料可 以是玻璃纤维、钢纤维或者其它的增强材料。[0086]利用机械震压,将所述主体板型腔中的所述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压为一体; 优选地,当主体板型腔中包括隔气层、防水层和增强网时,通过机械震压将屋面板层、增强 网、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和装饰层压为一体。[0087]对压为一体的所述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进行蒸养脱模处理,得到主体板胚 体;[0088]从所述主体板型腔中取出所述主体板胚体;[0089]将所述主体板胚体进行修整,得到所述主体板。[0090]实施例3[0091]本实施例3给出一种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包括主体板模具本体和辅助配件模具本 体;[0092]所述主体板模具本体形成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0093]所述辅助配件模具本体形成所述辅助配件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 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0094]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模具本体,所述 连接板模具本体形成连接板型腔;和/或,所述主体板型腔具有与所述主体板的侧边的防 水沟槽相对应的弯折型腔单元,以使制得的、铺设在相邻位置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 沟槽连接。[009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 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 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 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 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 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 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 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坡屋面系统中的主体板有多个; 多个所述主体板在坡屋面结构上铺设连接; 其中,相邻的所述主体板的侧边具有相互配合的防水沟槽;相邻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沟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坡屋面系统进一步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连接板垫接在相邻的主体板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层内进一步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增强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防水层; 所述防水层设置在主体板的所述保温层和装饰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进一步包括隔气层; 所述隔气层设置在主体板的屋面板层和保温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面板层的厚度为1. 5-2. 5厘米; 和/或 所述主体板的保温层的厚度为3-4厘米; 和/或 所述主体板的装饰层的厚度为1-2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气层的厚度为1-2毫米; 和/或 所述主体板的防水层的厚度为1. 5-2. 5厘米。
9.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模具本体和辅助配件模具本体; 所述主体板模具本体形成所述主体板型腔,所述主体板型腔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组合形状相对应的装饰层母组合形状; 所述辅助配件模具本体形成所述辅助配件型腔,所述辅助配件型腔形状为与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相对应的辅助配件母组合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进一步包括连接板模具本体,所述连接板模具本体形成连接板型腔; 和/或 所述主体板型腔具有与所述主体板的侧边的防水沟槽相对应的弯折型腔单元,以使制得的、铺设在相邻位置的所述主体板通过所述防水沟槽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坡屋面系统,包括主体板和辅助配件;所述主体板包括屋面板层、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屋面板层和装饰层之间;所述装饰层的外表面形状为由多个主瓦搭接形成的组合形状;所述辅助配件的形状为多个辅助配件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形状。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屋面系统及坡屋面系统用模具,能够简化坡屋面的施工操作。
文档编号B28B7/22GK202866132SQ20122052478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刘贤诚 申请人:刘贤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