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6650发布日期:2019-01-02 22:4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车门把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车门把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利用钣金冲压成型是车门把手的一种加工方式,但是钣金冲压时需要对产品逐个加工,效率较低。冲压过程位置需要非常精准,否则加工出来的产品精度差,成型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把手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目前的车门把手成型模具加工效率低,加工过程极易产生误差,影响产品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从上之下依次包括上模板、上模框和上模压料板,所述的上模板和上模框之间利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框的中部设有凹陷容置腔,所述的上模压料板安装在凹陷容置腔处;所述的下模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模板和下模钢块,所述的下模板和下模钢块也利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模钢块的安装位置与上模压料板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框的凹陷容置腔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上模板与上模框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孔和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穿孔相对应,所第二通孔与安装孔相对应;所述上模压料板朝向上模框的侧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模板、上模框和上模压料板三者之间利用限料螺丝和弹簧连接,所述的限料螺丝依次穿过穿孔和第一通孔并与上模压料板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的弹簧安装在安装孔处并穿过第二通孔,其一端与上模板接触,另一端与上模压料板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容置腔其中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第一装嵌槽,另外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第二装嵌槽,所述上模压料板上与第一装嵌槽相邻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装嵌槽,所述的第一装嵌槽与第三装嵌槽结合的空间安装上模导向块;所述的第二装嵌槽处安装上模翻边刀块;所述上模翻边刀块朝向上模压料板的侧面上设有凸棱,上模压料板的侧面设有与凸棱相对应的凹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压料板的两侧为斜面,中间为连接两斜面的平面,所述的上模翻边刀块与斜面相邻,所述平面的两端与上模导向块相邻;所述上模翻边刀块露于上模框的第二装嵌槽的水平开口,上模翻边刀块设有凸棱的侧边与斜面较低的一边接触,斜面较高的一边连接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朝向上模框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上模框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的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形成的空间安装有定位键。

更进一步的,下模钢块的两侧设有与上模压料板的斜面相配合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下模钢块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三安装槽对应的第四安装槽,所述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形成的空间也安装定位键。

进一步的,下模板上位于下模钢块的两侧均安装有导柱和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一端与下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导柱包括下模导套和导柱本体,所述的下模导套固定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的导柱本体装嵌在下模导套上;所述的上模板上位于上模框的两侧均安装有上模导套,所述上模导套的安装位置与导柱本体对应;所述的上模导套与上模板之间设有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四个角上均设有吊耳,所述的弹簧为氮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一次压模能够完成两件产品的生产,效率比以往提高一倍;

2.上模导向块和上模翻边刀块限位在上模压料板周边,对上模压料板的移动具有良好的导向和复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上模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上模压料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下模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上模;10.上模板;100.穿孔;101.安装孔;102.第一安装槽;103.上模导套;104.垫块;105.吊耳;11.上模框;110.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二装嵌槽;113.第一装嵌槽;114.凹陷容置腔;12.上模压料板;120.第三装嵌槽;121斜面;122.平面;123.凹槽;124.螺纹孔;2.下模;20.下模板;200.第三安装槽;201.定位键;21.下模钢块;210.凸起结构;3.定位键;4.弹簧;5.限料螺丝;6.上模翻边刀块;60.凸棱;7.上模导向块;8.限位柱;9.导柱;90.导柱本体;91.下模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1和下模2。

如图2、3所示,上模1从上之下依次包括上模板10、上模框11和上模压料板12。上模板10和上模框11之间利用螺栓固定连接,上模框11的中部设有凹陷容置腔114,上模压料板12安装在凹陷容置腔114处。

上模框11的凹陷容置腔114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11,上模板10与上模框11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孔100和安装孔101,第一通孔110与穿孔100相对应,第二通孔111与安装孔101相对应。上模压料板12朝向上模框11的侧面上设有螺纹孔124,如图4所示,螺纹孔124与第一通孔110相对应。

上模板10、上模框11和上模压料板12三者之间利用限料螺丝5和弹簧4连接。限料螺丝5依次穿过穿孔100和第一通孔110并与上模压料板12的螺纹孔123螺纹连接。限料螺丝5的自由端与上模压料板12连接,限料螺丝5的螺杆在穿孔100和第一通孔110处滑动。弹簧4安装在安装孔101处并穿过第二通孔111,其一端与上模板10接触,另一端与上模压料板12接触。上模压料板12被模料挤压时,向凹陷容置腔114的底部一侧移动,模料成型后,上模与下模分离,上模压料板12在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弹簧4为氮气弹簧。

凹陷容置腔114的其中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第一装嵌槽113,另外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第二装嵌槽112,上模压料板12上与第一装嵌槽113相邻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装嵌槽120,第一装嵌槽113与第三装嵌槽120结合的空间安装上模导向块7,第二装嵌槽112处安装上模翻边刀块6。上模翻边刀块6朝向上模压料板12的侧面上设有凸棱60,上模压料板12的侧面设有与凸棱60相对应的凹槽123,安装后凸棱60与凹槽123相对应。

上模压料板12的两侧为斜面121,中间为连接两斜面121的平面122。上模翻边刀块6与斜面121相邻,平面122的两端与上模导向块7相邻。上模翻边刀块6露于上模框11的第二装嵌槽112的水平开口,并且上模翻边刀块6设有凸棱60的侧边与斜面121较低的一边接触,斜面121较高的一边连接平面122。

上模板10朝向上模框1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02,上模框11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0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图中未显示),第二安装槽102设于上模框11上相反于凹陷容置腔114的一侧。第一安装102槽与第二安装槽形成的空间安装有定位键3。定位键3为了保证上模框11在钣金冲压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偏移,保障加工精度要求。

如图5、6所示,下模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模板20和下模钢块21。下模板20和下模钢块21也利用螺栓固定连接,下模钢块21的安装位置与上模压料板12的位置相对应。下模钢块21的两侧设有与上模压料板12的斜面121相配合的凸起结构210。

下模板20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安装槽200,下模钢块21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三安装槽200对应的第四安装槽(图中未显示),第三安装槽200和第四安装槽形成的空间也安装定位键201。

下模板20上位于下模钢块21的两侧均安装有导柱9和限位柱8,限位柱8一端与下模板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导柱9包括下模导套91和导柱本体90,下模导套91固定安装在下模板20上,导柱本体90装嵌在下模导套91上。上模板10上位于上模框11的两侧均安装有上模导套103,上模导套103的安装位置与导柱本体90对应。上模导套103与上模板10之间设有垫块104。

上模板10和下模板20的四个角上均设有吊耳105,吊耳105用于上模1和下模2的吊装支撑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钣金放置在下模钢块21的凸起结构210的斜面处,上模启动工作,上模压料板12压向下模钢块21,当下模2与上模1结合时,上模压料板12被钣金挤压,向上模板10的一侧移动,上模翻边刀块6和上模导向块7安装在上模压料板12的侧边,具有调节上模压料板12的作用。钣金挤压成型后,上模1与下模2分离,成型产品取出。上模压料板12在弹簧4的复位力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位置,继续下一次压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