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309发布日期:2019-02-01 19:2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



背景技术:

翻边开裂是钣金冲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例如汽车加强板中的地板后横梁、汽车内板中的下支撑板等落料件,在钣金冲压生产时,翻边开裂比例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针对翻边开裂的问题,目前在生产中通过采取调整涂油频次、打磨毛刺、调整封高、退火等工艺手段来改善开裂的问题,但均不能根除开裂的发生,而且工艺复杂,成本高。而开裂无法根除的原因是翻边部位属于内圆翻边性质,翻边后的线长远大于翻边前的线长,而这部分增加的线长没有相应的材料予以补充,因此翻边开裂的趋势始终存在且难以根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强板、内板等落料件在生产中容易翻边开裂、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安装有凹模,所述凹模上设有用于切除落料件待翻边部位的凹模刃口,所述下模座上安装有凸模,所述凸模上设有与凹模刃口配合对落料件待翻边部位修边的凸模刃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凹模刃口和凸模刃口对落料件需要进行翻边的部分进行修边,提前完成开裂部位的修边,避免落料件在下一翻边工序中开裂,提高产品质量。

进一步,所述凸模刃口凹设在凸模的两端,所述凹模刃口凸出设置,且合模时,凹模刃口伸入凸模刃口内与凸模刃口配合对落料件待翻边部位修边。

进一步,所述凸模刃口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修边部和倾斜设置的第二修边部,所述第一修边部和第二修边部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三修边部连接,且第三修边部的两端通过圆弧与所述第一修边部、第二修边部过渡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该结构设计的凸模刃口和凹模刃口能够有效的对翻边开裂部位进行修边,而且避免材料浪费,同时不影响下一翻边工序的加工。

进一步,所述第一修边部的长度H1与落料件翻边部位的尺寸关系为:

其中,r1为落料件翻边后过渡圆弧的半径,θ1为落料件的翻边角度,h1为落料件的翻边高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修边部的长度H2与落料件翻边部位的尺寸关系为:

其中,r2为落料件翻边后过渡圆弧的半径,θ2为落料件的翻边角度,h2为落料件的翻边高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修边部的长度H1为8mm,所述第二修边部的长度H2为34mm,所述第一修边部与所述第二修边部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29°。

进一步,所述第三修边部的长度H3为5mm。

进一步,所述第二修边部远离第三修边部的一端通过半径为Ra的圆弧与凸模的外轮廓过渡连接,所述第三修边部与第一修边部通过半径为Rb的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三修边部与第二修边部通过半径为Rc的圆弧过渡连接,且半径Ra、Rb、Rc均相等。

进一步,所述半径Ra、Rb、Rc均为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凸模刃口和凹模刃口的各修边部尺寸进行配合设置使得刃口的修边线条布局合理,避免修边线条不连贯以及避免前期无法完全切除翻边开裂部位,减少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的凹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的凸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的凸模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的凸模局部尺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料件翻边后的局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料件翻边后的局部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上模座;

2 凹模;

21 凹模刃口;

3 压料板;

4 凸模;

41 凸模刃口;

411 第一修边部;

412 第二修边部;

413 第三修边部;

5 下模座;

6 压料板弹簧;

7 固定螺栓;

8 落料件;

81 待翻边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加强板或内板修边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5,上模座1上安装有凹模2和压料板3,压料板3和上模座1之间设有压料板弹簧6,凹模2和压料板3均通过固定螺栓与上模座1连接。凹模2上设有用于切除落料件8待翻边部位81的凹模刃口21,下模座5上安装有凸模4,凸模4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在下模座5上,并与凹模2和压料板3正对,凸模4上设有与凹模刃口21配合对落料件8待翻边部位81修边的凸模刃口41。

如图1至图5所示,凸模刃口41凹设在凸模4的两端,凹模刃口21凸出设置,且合模时,凹模刃口21伸入凸模刃口41内与凸模刃口41配合对落料件8的待翻边部位81进行修边,通过对凹模刃口21和凸模刃口41配合对待翻边部位81修边成合适的尺寸形状后,使得落料件8在进入下一翻边工序中不会开裂。

如图1至图7所示,凸模刃口4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修边部411和倾斜设置的第二修边部412,第一修边部411和第二修边部412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三修边部413连接,且第三修边部413的两端通过圆弧与第一修边部411、第二修边部412过渡连接。第一修边部411的长度H1与落料件翻边部位的尺寸关系为:

其中,r1为落料件翻边后过渡圆弧的半径,θ1为落料件的翻边角度,h1为落料件的翻边高度,这里落料件翻边后的过渡圆弧的半径r1、翻边角度θ1、翻边高度h1指的是落料件翻边前与第一修边部对应的部位,即是通过第一修边部修边的部位。第二修边部412的长度H2与落料件翻边部位的尺寸关系为:

其中,r2为落料件翻边后过渡圆弧的半径,θ2为落料件的翻边角度,h2为落料件的翻边高度,这里落料件翻边后的过渡圆弧的半径r2、翻边角度θ2、翻边高度h2指的是落料件翻边前与第二修边部对应的部位,即是通过第二修边部修边的部位。通过第一修边部和第二修边部配合前期完成对落料件的修边,提前将落料件翻边后易开裂的部位彻底根除,并且通过改善刃口的结构在保证落料件翻边质量的同时又节省了材料。第二修边部412远离第三修边部413的一端通过半径为Ra的圆弧与凸模4的外轮廓过渡连接,第三修边部413与第一修边部411通过半径为Rb的圆弧过渡连接,第三修边部413与第二修边部412通过半径为Rc的圆弧过渡连接,且半径Ra、Rb、Rc均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半径Ra、Rb、Rc均为5mm,第一修边部411与第二修边部412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29°,第一修边部411的长度H1为8mm,第二修边部412的长度H2为34mm,第三修边部413的长度H3为5mm。通过对各个修边部之间的位置尺寸进行限制使得凸模刃口和凹模刃口在配合对落料件8进行修边时能够准确的切除落料件待修边部位81在翻边工序中会开裂的部位,在避免影响下一翻边工序的同时节省了材料,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该模具对落料件进行修边,避免影响整车结构,保证了焊接强度;(2)对模具的结构改动小,降低了成本;(3)通过凹模刃口和凸模刃口对落料件修边,降低了对落料件材料的延伸率要求,可以有效降低材料采购成本;(4)模具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通过前期对落料件进行修边,有效的避免后期生产中出现开裂质量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