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材生产的模具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8439发布日期:2019-03-27 10:3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铝材生产的模具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铝材生产的模具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模具的安装,如模具的上、下模的合模过程,一般需要对准定位销才能慢慢合模。根据不同模具的合模精度要求,模具内会设计有多个定位孔,从而使人工进行对准合模的过程上造成麻烦。

特别是,大型的模具,其重量大且惯性明显,即使在有吊机的情况下,转动微调模具的安装方向也是十分麻烦,因此在上下模具安装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调整上下、模之间的相对位置。

另一方面,大型模具合模后,靠其内部定位销等部件的结合力,往往不能保证模具合模的稳固性,在搬运或使用时间长后,上、下模会出现细小松动,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表面纹路,严重时还会使产品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材生产的模具安装结构,可快速完成大型模具的合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材生产的模具安装结构,可防止合模后在搬运或使用中发生松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铝材生产的模具安装结构,包括模具安装架、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侧壁设有导向孔和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的导向柱;

所述模具安装架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导向轨,所述导向柱装入所述导向孔后,使所述上模和下模可沿着所述导向轨移动;所述导向轨的顶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导向柱导入所述导向轨的导向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内设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定位孔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合模连接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均设有相同数量的导向孔和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的导向柱。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侧壁上分别至少设有2个导向孔和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的导向柱。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为可旋转底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部呈V形或圆弧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轨内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宽比所述导向柱的直径大0-1.5mm。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安装结构,包括模具安装架、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侧壁设有导向孔和导向柱;所述模具安装架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的顶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导向柱导入所述导向轨的导向部。

因此当上、下模需要合模安装时,只需将安装于下模的导向柱移至所述导向部的上方,即可慢慢放下下模,在重力及所述导向轨的作用下,所述下模会沿着所述导向轨,进行偏移或旋转。同理,所述上模可通过所述导向轨与所述下模精准结合,从而实现快速合模。

另一方面,所述上、下模完成合模安装后,可通过使用螺栓锁紧连接所述上、下模的导向柱,进而可进一步地稳固所述上、下模的连接,避免其在搬运或使用中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与下模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安装结构,包括模具安装架、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的侧壁设有导向孔6和与所述导向孔6相适配的导向柱5。

所述模具安装架包括底座3和导向轨4,所述导向轨4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3;

具体地,所述导向轨4内设有与所述导向柱5相适配的导向槽42,所述导向柱5装入所述导向孔6后,使所述上模1和下模2可沿着所述导向轨4移动,并以此约束装有所述导向柱5的上模1和下模2的安装位置。为了方便所述下模2或上模1在下落时,所述导向柱5可轻易地进入所述导向槽42内,所述导向轨4的顶端设有导向部41。

当所述导向柱5与导向槽42的相对位置产生偏差时,所述导向部41可利用模具下降的重力,引导所述导向柱5进入所述导向槽42内。因此,所述导向部41呈V形或圆弧形,优选地,所述导向部41呈V形。

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内设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孔7,所述导向孔6与所述定位孔7对应设置。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均设有相同数量的导向孔6和与所述导向孔6相适配的导向柱5。即当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合模时,所述上模1的定位孔与所述下模2的定位孔完全重合,同时所述上模1的导向孔6与所述下模2的导向孔6在垂直方向上完全重合。

由于所述导向柱5安装于所述导向孔6,因此通过导向柱5与所述导向轨4的应用,可使所述上模1的导向孔6与所述下模2的导向孔6在垂直方向上完全重合,进而使所述上模1的定位孔与所述下模2的定位孔完全重合,最终实现上模1与下模2的快速合模。

为了保证上模1与下模2的结合稳固性,防止其在搬运或使用时发生松动。所述导向柱5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合模连接孔51。

当所述上模1与下模2完成合模时,可通过使用螺栓配合所述上模1及下模2的合模连接孔51,将所述上模1和下模2的导向柱5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的侧壁上分别至少设有2个导向孔6及与所述导向孔6相适配的导向柱5,以平衡所述导向柱5在进入所述导向槽42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柱5的受力情况。优选地,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2个导向孔6及与所述导向孔6相适配的导向柱5.

当所述上模1或下模2被吊起移至所述模具安装架时,其所述导向柱5的位置可能出现在所述导向部41的范围之外,从而使所述导向柱5不能自动得进入所述导向槽42内。

因此,所述底座3为可旋转底座,当所述导向柱5的位置出现在所述导向部41的范围之外时,可通过旋转所述底座3,使所述导向柱5处于所述导向部41的上方,以保证所述导向柱5可自动进入所述导向槽42内。

在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合模精度的情况下,防止所述导向柱5卡死于所述导向槽42内,所述导向槽42的槽宽比所述导向柱5的直径大0-1.5mm。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槽宽比所述导向柱5的直径大1mm。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