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剪线装置的动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9788发布日期:2019-03-02 02:3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铜线剪线装置的动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铜线剪线装置的动力机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机等在生产过程中,电机的定子、转子等分开生产,然后再组装形成完整的电机。传统电机的定子的绕组是将铜线缠绕在定子槽内,而对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大功率电机等,一般是将扁铜线切割成型制成连接线,再将连接线分别插入定子槽内,最后通过焊接机将连接线分别焊接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定子绕组。连接线长度和形状特定,所以铜线需要被剪切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人工剪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测量,剪线效率底,容易出现人工操作失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铜线剪线装置的动力机构,所述铜线剪线装置包括有用于剪断铜线的剪刀机构,剪刀机构包括有上刀头和下刀头,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剪线底座、动力电机、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固定在剪线底座上,齿轮箱中设有空心轴、安装在空心轴上的中齿轮、上转轴、安装在上转轴上的上齿轮、下转轴、安装在下转轴上的下齿轮,齿轮箱包括有前侧板和后侧板,空心轴、上转轴和下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上,空心轴的两端分别露出齿轮箱,铜线从空心轴的空心部分穿过,空心轴通过动力电机驱动转动,上转轴和下转轴穿过后侧板后分别固定连接偏心轴,上齿轮和下齿轮分别与中齿轮齿合,后侧板的外侧设有上滑导块和下滑导块,后侧板的外侧设有竖直滑轨,上滑导块和下滑导块分别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竖直滑轨上,上滑导块和下滑导块上分别设有截面为椭圆的椭圆孔,椭圆孔水平设置,上转轴连接的偏心轴插入上滑导块的椭圆孔中,下转轴连接的偏心轴插入下滑导块的椭圆孔中,所述上刀头固定在上滑导块上,下刀头固定在下滑导块上。

剪线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铜线的支撑架,剪刀机构位于支撑架和齿轮箱之间。

动力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空心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动力电机通过空心轴中齿轮带动上齿轮和下齿轮同步转动,两个偏心轴公转,两个偏心轴分别通过椭圆孔带动上滑导块和下滑导块在竖直滑轨上移动,当上滑导块向下移动时,下滑导块向上移动,分别带动上刀头向下移动,下刀头向上移动。从而将从空心轴中穿过的铜线剪断。由于电机转速一定,中齿轮带动上齿轮及下齿轮的转速一定,上刀头和下刀头的剪线一定,从而确保剪成的铜线小段长度相等。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可以调整铜线小段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铜线剪线装置的动力机构,能够根据需要剪切设定长度的铜线,提高了铜线的剪线效率,铜线的长度误差小,实现了铜线的自动剪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滑导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铜线剪线装置的动力机构,所述铜线剪线装置包括有用于剪断铜线的剪刀机构,剪刀机构包括有上刀头301和下刀头302,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剪线底座303、动力电机304、齿轮箱305,所述齿轮箱305固定在剪线底座303上,齿轮箱305中设有空心轴306、安装在空心轴306上的中齿轮307、上转轴308、安装在上转轴308上的上齿轮309、下转轴310、安装在下转轴310上的下齿轮311,齿轮箱305包括有前侧板317和后侧板312,空心轴306、上转轴308和下转轴3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前侧板和后侧板312上,空心轴306的两端分别露出齿轮箱305,铜线313从空心轴306的空心部分穿过,空心轴306通过动力电机304驱动转动,上转轴308和下转轴310穿过后侧板312后分别固定连接偏心轴314,上转轴308和下转轴310结构相同,上齿轮309和下齿轮311结构相同,上齿轮309和下齿轮311分别与中齿轮307齿合,后侧板312的外侧设有上滑导块315和下滑导块316,上滑导块315和下滑导块316结构相同,后侧板312的外侧设有竖直滑轨318,上滑导块315和下滑导块316分别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竖直滑轨318上,上滑导块315和下滑导块316上分别设有截面为椭圆的椭圆孔319,椭圆孔319的长轴水平,上转轴308连接的偏心轴314插入上滑导块315的椭圆孔319中,下转轴310连接的偏心轴314插入下滑导块316的椭圆孔319中,所述上刀头301固定在上滑导块315上,下刀头302固定在下滑导块316上。

剪线底座303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铜线313的支撑架320,剪刀机构位于支撑架320和齿轮箱305之间。

动力电机304通过减速机321带动空心轴306转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