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1301发布日期:2019-03-22 20:5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高速连轧生产中,活套器尤其是切分活套器的使用是轧机机组速度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产品尺寸的精度,通常在精轧机组中设置若干个活套器,使相邻机架间的轧件在微张力贮存一定的活套量,作为机架间速度不协调时的缓冲环节,从而消除轧制过程中各机架间动态速度变化引起的轧件尺寸精度的波动,最终实现微张力轧制。

常规的切分活套器包括主体台架,在主体台架的轧件出口和轧件入口处分别设有一压套辊,在两个压套辊之间的主体台架上设有起套辊,主体台架一般包括一底座,在底座顶部设有轧道,在轧道两侧的底座上分别设有侧板,侧板上设有供起套辊上下活动的弧形缝隙,在活套器工作时,仅仅是起套辊动作而侧板不动,为了保证起套辊的良好运行,起套辊与侧板处存在比较大的缝隙,然而轧件切分道次轧件切开后存在往两边分的切分力,导致轧件在活套器通道运行时偏向两端侧板方向,头部可能会撞击活套辊与侧板缝隙处导致堆钢,或者是撞到侧板后反弹到里侧导向板尖部造成堆钢。因此,如何在轧件过后迅速起套并保证稳定的活套高度成为了实际生产中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在轧件过后迅速起套并保证稳定的活套高度的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包括活套器本体,活套器本体包括一本体底座,在本体底座上设有用于轧件运行的轧道,在轧件进口处的轧道上方设有一第一压套辊,第一压套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轴承座固设于本体底座上,其特征在于,在轧件出口处的本体底座上设置一安装有第二压套辊和起套辊的活动台架,在轧件进口处与活动台架之间的本体底座两侧分别固设有一本体底座挡板,所述活动台架包括一活动底座,在活动底座上设有用于轧件运行的轧道,在活动底座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活动底座侧板,一转轴的两端穿过两活动底座侧板后部后与固定于本体底座上的两个第三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活动底座的一侧固设有一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气缸的缸体与固定在本体底座上的一气缸架活动架铰接。

第二压套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二轴承座固定于轧件出口处的活动底座顶部两侧,起套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起套辊轴承座固定于远离轧件出口处的两个活动底座侧板端部。

本体底座的轧道高度与活动底座的轧道高度相等。

在活动台架下方的本体底座上设有一缓冲块,活动台架的活动端底部与缓冲块顶部抵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所具有的优点是:该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采用活动台架带动起套辊一起起套方式,避免了在轧道侧壁留缝,从而保证了保证了轧件在从轧件入口运行至轧件出口的过程中,其头部会一直沿着轧道运行,由于轧道侧壁的限制,不会跑出轧道外,有效避免了堆钢情况的发生,保证了轧件的顺利运行;活套器本体的本体底座上缓冲块的设置对活动台架的下降起缓冲作用,降低对主体台架的损害。该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可以在轧件过后迅速起套并保证稳定的活套高度,从而降低了轧件产品的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套辊起套前的活套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起套辊起套后的活套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活套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气缸、气缸架及活动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底座,2、第一压套辊,3、第一轴承座,4、第二压套辊,5、起套辊,6、本体底座挡板,7、活动底座,8、活动底座侧板,9、转轴,10、第三轴承座,11、连接杆,12、气缸,13、气缸活动架,14、第二轴承座,15、起套辊轴承座,16、缓冲块,17、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中所示,该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包括活套器本体,活套器本体包括一本体底座1,在本体底座1上设有用于轧件17运行的轧道,在轧件17进口处的轧道上方设有一第一压套辊2,第一压套辊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轴承座3固设于本体底座1上,在轧件出口处的本体底座1上设置一安装有第二压套辊4和起套辊5的活动台架,在轧件进口处与活动台架之间的本体底座1两侧分别固设有一本体底座挡板6,所述活动台架包括一活动底座7,在活动底座7上设有用于轧件运行的轧道,在活动底座7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活动底座侧板8,一转轴9的两端穿过两活动底座侧板8后部后与固定于本体底座1上的两个第三轴承座10转动连接,在活动底座8的一侧固设有一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一气缸12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气缸12的缸体与固定在本体底座1上的一气缸架活动架13铰接。

第二压套辊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二轴承座14固定于轧件出口处的活动底座1顶部两侧,起套辊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起套辊轴承座15固定于远离轧件出口处的两个活动底座侧板8端部。

本体底座1的轧道高度与活动底座7的轧道高度相等。

在活动台架下方的本体底座1上设有一缓冲块16,活动台架的活动端底部与缓冲块16顶部抵接接触,本体底座上的缓冲块16的设置是起缓冲和支撑作用。

当轧件17经过活套器时,先从活套器本体的轧件进口处设置的第一压套辊2下方的轧道通过,在本体底座1的轧道继续运行,经过活动台架的起套辊5上方,行至轧件出口,之后轧件17继续前行至下一工序,在此过程中,活套器的活动台架在轧件17通过后会迅速起套,此时,气缸12工作带动连接杆11的一端,从而带动与连接杆11另一端固接的活动台架的活动端抬起,活动台架的另一端以其铰接端下部贯穿设置的转轴9为轴线转动,活动台架上的起套辊5随之以转轴9为轴线转动,实现起套辊5的起套,从而将轧件抬起,完成活套量存贮,以便于调节精轧机架间的轧制速度。

系统规定的起套时间完成后,起套辊5开始落套,此时气缸12工作,使连接杆11的一端下降,与连接杆11另一端连接的活动台架的活动端以转轴9为轴线转动下降,从而实现起套辊5的落套工作,在活动台架下方的本体底座1上设有缓冲块16,缓冲块16的设置对活动台架的下降起缓冲作用,降低对活套器本体的损害。

传统的活套器的起套辊采用单独起套方式,为此必须预留起套缝隙,轧件头部因切分力容易跑偏出缝隙外,从而导致轧件堆刚情况发生。该切分轧制用多线活套器采用活动台架带动起套辊一起起套方式,避免了在轧道侧壁留缝,从而保证了保证了轧件在从轧件入口运行至轧件出口的过程中,其头部会一直沿着轧道运行,由于轧道侧壁的限制,不会向跑出轧道外,有效避免了堆钢情况的发生,保证了轧件的顺利运行。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