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钎焊炉真空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2573发布日期:2019-04-05 21:3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钎焊炉真空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钎焊炉真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钎焊炉真空机组。



背景技术:

钎焊炉主要应用于一些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钎焊,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装备制造行业,而且很多航空航天以及精密制造领域都需要使用钎焊炉。所以这对钎焊炉的各项性能指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钎焊炉在工作时所能达到的真空度。而在目前行业中所现有的钎焊炉设备中,很多钎焊炉都无法实现高真空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拆卸、便于安装和维修清洁,机组上还安装有冷井进一步降低气体温度,而且还保护了与钎焊炉所配套分子泵的钎焊炉真空机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钎焊炉真空机组,包括真空机组主体结构,以及连接在真空机组主体结构上用于连接钎焊炉炉体的排气管的法兰密封接头和用于连接分子泵的冷却密封筒,冷却密封筒与真空机组主体结构和分子泵的连接结构均为法兰;

同时排气管还通过两根恒压连接管连接真空恒压装置,进而保证排气管内的真空度。

进一步地,排气管靠近炉体的外侧还套有水冷装置,水冷装置与炉体之间连接有测温管。

进一步地,测温管设置有两根,并且两根测温管对称地布置在水冷装置与炉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冷却密封筒内设冷井,冷井包括U型循环水冷管和导热片,其中:U型循环水冷管贯穿地连接在冷却密封筒的横截面上,导热片固定在U型循环水冷管上并且置于冷却密封筒内部。

进一步地,U型循环水冷管位于冷却密封筒外部还设有倒扣的密封盒。

进一步地,U型循环水冷管外还连接用于降低U型循环水冷管内水温的水井水冷装置。

进一步地,导热片焊接在U型循环水冷管上,并且导热片为若干片倾斜翘起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钎焊炉真空机组,在排气管上安装了水冷装置降低抽出气体的温度,排气管上再外接真空恒压装置保证炉内的负压值,整个机组都是有法兰联接,可快速拆卸,便于安装和维修清洁,机组上还安装有冷井进一步降低气体温度,而且还保护了与钎焊炉所配套分子泵。

此外真空机组主体结构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分子泵的冷却密封筒,冷却密封筒与真空机组主体结构和分子泵的连接结构均为法兰,具有很好的可拆卸性能。

综合地说,钎焊炉的真空机组拆卸以及安装方便、能够通过真空恒压装置自动保证真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钎焊炉真空机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冷却密封筒的三维结构图;

其中:1-炉体,2-测温管,3-法兰密封接头,4-排气管,5-恒压连接管,6-水冷装置,7-冷井,8- U型循环水冷管,9-导热片,10-倒扣的密封盒,11-分子泵,12-冷却密封筒,13-真空机组主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钎焊炉真空机组,包括真空机组主体结构13,以及连接在真空机组主体结构13上用于连接钎焊炉炉体1的排气管4的法兰密封接头3和用于连接分子泵11的冷却密封筒12,冷却密封筒12与真空机组主体结构13和分子泵11的连接结构均为法兰;同时排气管4还通过两根恒压连接管5连接真空恒压装置,控制炉内负压值,进而保证排气管4内的真空度。该真空机组具有可快速拆卸、便于安装和维修清洁,机组上还安装有冷井进一步降低气体温度,而且还保护了与钎焊炉所配套分子泵,真空性能较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管4靠近炉体1的外侧还套有水冷装置6,降低抽出气体的温度。在具体实施时,水冷装置6可以焊接在排气管外,也可以直接卡接或者螺纹配合连接在排气管外侧。水冷装置6与炉体1之间连接有测温管2,严格控制炉体内部温场均匀性,保持温场均匀性在±3℃。测温管2设置有两根,并且两根测温管对称地布置在水冷装置6与炉体1的两侧,保持温场均匀性在±3℃。

详见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却密封筒12内设冷井7,冷井7包括U型循环水冷管8和导热片9,其中:U型循环水冷管8贯穿地连接在冷却密封筒12的横截面上,导热片9固定在U型循环水冷管8上并且置于冷却密封筒内部,保证真空机组以及分子泵具有很好的冷却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U型循环水冷管8位于冷却密封筒12外部还设有倒扣的密封盒10,保证冷井的密封性,为了保证倒扣的密封盒10的结构较为简洁,并且节省成本以及材料,可以将倒扣的密封盒整体设置为矩形结构。此外,为较好地保证冷井的冷却性能,U型循环水冷管8外还连接用于降低U型循环水冷管内水温的水井水冷装置,冷却效果较好。还可以将导热片9焊接在U型循环水冷管8上,并且导热片9为若干片倾斜翘起结构,散热性能更好,保证真空机组以及分子泵具有很好的冷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